第943章 水淹瓊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瓊華城七座城門,十四座副門,而公主殿下只有一人,他如何能讓公主殿下守住十四座城門?”曹校尉奇怪的問道。

“公主殿下的確不能分身,但是,宋哲精心挑選了十四位宮女,身材妝容與公主殿下極為相似,再加上每個人的頭上都帶著面具,蒙著面紗,你我如何知道哪一個是公主殿下?哪一個又是宮女呢?若是萬一誤傷了公主殿下,你我如何擔待的起?”無風望著曹校尉問道。

曹校尉聞言,不由得後背驚出了一身冷汗。

“大人,若不用火炮,只怕是這城難破啊。”一個老將面露難色的說道。

“難道就沒有人有別的辦法了嗎?”無風再次的掃視眾將,眾將依然沉默不語。

“父親,我有一個辦法,不知道可不可行。”就在眾人沉默之際,突然,身後傳來了無殤的聲音。

“殤兒,你有何計策?”無風回頭望著無殤問道。

無殤上前幾步,跪倒在無風面前,拱手抱拳說道:“瓊華城固然堅固,但是,卻並非毫無破綻,在瓊華城西北有一條河,名為漳河,漳河有一條灣叫汲水灣,若是我們將河水引入瓊花城,河水灌之,則不出三月,瓊華城必被攻破。”

無殤此言一出,眾人面面相覷,而無風細細一琢磨,馬上命人取來了地圖。

無風仔細一看,果不其然,在瓊華城西北果然有一條河,那條河就叫漳河,漳河之北有一條灣,就叫汲水灣,那是漳河水流最緩的地方,而且,從漳河引水到瓊華城也不過二三十裡的路程,而且,瓊華城位於低地平原,若是以水倒灌,必成一片汪洋澤國。

無風仔細一想,不由得拍案叫絕,“妙,妙,絕妙的法子,此計若成,可抵十萬大軍吶。”

眾將聞言,都不由得對無殤刮目相看,沒想到一個十四五歲的小毛孩子,居然能想出如此好的主意,實在是令人意想不到。

“大人,要不要將此事報給大夏王?”周副官起身問道。

無風聞言,微微皺了皺眉頭,“周副官,我理解你想要升官發財的想法,可是,不要忘了,我們楓樺軍團是扶風國的軍團,不是大夏國的軍團,我們的王是扶風王,不是大夏王,不必這麼阿諛奉迎。”

周副官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灰溜溜的坐了下來。

“曹校尉,麻煩你去扶風王那裡走一趟,請示一下大王的意見。”無風對著曹校尉說道。

“是,大人。”曹校尉單膝跪地,對著無風拜了一拜,起身退出了大帳。

此時,夜已深,扶風王正在大帳中秉燭夜讀。

扶風王自幼好讀書,即便是繼承王位之後,也是手不釋卷,一有時間,就喜歡研讀經史。

讀歷史,如同照鏡子,可以讓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端正自己的衣冠,讀先賢的著作,如同幫助自己規避人生路上的坎坷和泥沼,可以讓自己的路子更加平坦寬廣。

人的一生終究有限,若不從前人身上汲取經驗和教訓,只怕會舉步維艱。

正在扶風王沉浸在書山文海中的時候,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了侍衛的聲音。

“大王,楓樺軍團曹校尉來報,說是有重要事要與大王彙報。”侍衛彙報道。

“這麼晚了,不知道父王還要休息嗎?告訴他,明天再來。”扶風王身後,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厲聲說道。

“是,殿下。”侍衛恭敬的說道,正要起身離開,卻見扶風王緩緩放下了手中的書卷,抬頭望向了侍衛。

“慢著,讓他進來吧。”扶風王說道。

“是,大王。”侍衛緩緩退出大帳,讓曹校尉進入了大帳。

“曹校尉,風大人有何要事彙報啊?”扶風王望著曹校尉問道。

“回大王,風大人已有了破敵之策,特此命卑職彙報給大王。”曹校尉單膝跪地,將一幅地圖雙手獻了上來。

扶風王身後的少年,快步上前,雙手接過了地圖,展開在了扶風王面前。

“這是瓊華城的地圖。”少年說道。

“正是,風大人說,如果將瓊華城西北的漳河阻斷,將漳河之水引入瓊華低地的話,不消三月,瓊華城必被攻破,我等只需要把住隘口,移軍高處,多造戰船,待得決堤之日,乘船順勢攻之,瓊華城唾手可得。”曹校尉跟扶風王彙報道。

扶風王聞言,仔細一看,果不其然,若是用水攻的話,瓊華城必破無疑,何必損兵折將去用蠻力攻城呢?

扶風王拍案叫好,“妙哉,妙哉,風兄果然不是一般人物,這個計策,可抵十萬精兵。”

“父王,如此好的計策,我們何不彙報給大夏王呢?若是成功,必然是一大奇功。”少年滿臉激動的說道。

扶風王看了看少年,輕輕的搖了搖頭,目光緩緩落到了曹校尉的身上,“曹校尉,既然你來了,那便再麻煩你一趟如何?”

“大王請講,卑職萬死不辭。”曹校尉恭敬的說道。

“你現在就以本王特使的身份,將你剛才所說的事情跟東瀛國的國君再說一遍,不過,只說是本王與他商議,莫要多說其他。”扶風王跟曹校尉說道。

曹校尉聞言,不由得一怔,那少年也立時皺起了眉頭。

“父王,您這是何意?若是將這件事告訴了東瀛王,那還有我們什麼事兒?他肯定會第一時間告訴大夏王,指不定還會冒名搶功呢。”少年著急的說道。

“是啊大王,東瀛王貪功,若是將這件事告訴他,只怕是大王的功勞就沒有了。”曹校尉也勸說道。

“呵呵,這個功勞,就是送給他東瀛王的,我們一路多有斬獲,唯獨東瀛軍鮮有收穫,若是這件奇功也歸了我們,只怕是會引起其他兩個國家的不滿。

不如將這功勞送與東瀛王,賣他個人情,何況,這個計策若是實施,恐怕淹死者不計其數,本王不擔這個塗毒百姓的惡名。”扶風王說著,一雙犀利的眸子中閃過兩道狡黠的豪光。(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