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佛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作為一名見義勇為救了個小孩不慎車禍捲入滾滾穿越洪流中的新人, 孫輿絕不懷疑,以他對歷史的瞭解, 無疑將迎來出任ceo(並不)迎娶白富美走上巔峰的美好人生。

雖然他的身體才十六歲, 但沒關係,有志不在年高啊。

聽到謝安大名之時,孫輿就知道, 這是魏晉時期。

他以為他要走的是馬上定天下的開國武將之路, 穿到的是一個南北相爭氣勢恢宏的歷史劇,直到他聽說本地有個窮書生叫梁山伯……

不得不感嘆臥槽這世界竟是個生離死別戀愛劇……

他決定提前跟這位除了愛情運其他運氣爆棚的書生打好關係,最好能藉此與那位據說把握祝家全域性的老太太見上一面。

畢竟, 聽這裡的人說起祝家莊是皇商, 富可敵國……

他並不缺少知識, 只是,還缺少一個契機。

但現今擺在面前的問題是,山裡的村子窮的叮噹響……連他家也不例外。別說去書院求學, 連去書院的路費也沒有。

最初孫輿決定發憤圖強,想以知識改變命運。然後發現……晉朝的文字和他從前所學的,有點不太一樣。

之後他決定以武戰八方。可他又發現, 從前武校裡練的那兩招算不得什麼。基本上村裡稍有家底的, 都能把斧頭換成長刀掄的呼呼響。

最後他決定去種田,聽聞佃戶收成先給地主交四成,不得不又一次放棄了。

並非是吃不得苦或是什麼,只是,在這個時代, 租地種田絕不是改變生活的好方法。且不論那最初租地所耗費的銅錢,即便是之後每年四成的佃租,將是家族極大地負擔,何況此外,還有朝廷近年征戰,時常徵收軍糧和壯年。現今的時代,可以說完全是靠老天吃飯,如逢災年,恐怕勞作一年的佃戶卻不能留下半點糧食,只能餓死。

孫輿只好等了。

等到馬文才上尼山娶親路過這條馬家祝家必經之路,救下祝英臺,馬祝兩家一定感恩戴德。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也勝過七年耕田啊。

孫輿就在家裡等。完全不在意他的舉動一定會直接破壞那個美好愛情傳說的後果。

等啊等。

等到頭暈眼花。都沒見幾個迎親隊伍經過。

三年過去了,他努力去了趟縣城。

聽聞有位榮寵無比的馬將軍今年聖上特賜衣錦還鄉,問名字,名佛念,字文才。今年這人去尼山教書了,眾人無比期冀的表示希望前去近處瞻仰英姿。

孫輿驚了。隨手抓了個身邊人問:“馬文才?”

被問到的老人想了想,撥開他的手,本地鄉音濃重,“……哦。咱聽是個這名字。”

孫輿訕訕,幸而從小到大這麼多年,與人交流已沒有問題,又有疑問等人解答,沒了脾氣,和和氣氣問,“敢問老人家,這位馬將軍是何來歷?”

“杭州太守的兒子。打回了北邊狗賊,皇帝開心,現今人是朝廷一品將軍。”

“將軍可有婚配?”

老人左右看了下,在他耳邊偷偷壓低了了聲,還怕周圍一眾眼裡只有將軍的老太太小姑娘聽到自己脫不了身,“婚配?那可算個殺神,聽說是三大五粗青面獠牙的,尋常女娃娃沒門。”

孫輿微怔,有些不解,“那馬將軍如何稱為殺神?畢竟……他也保衛這半邊國家多年。”殺神……他可半分聽不出來這二字在周圍人口中的褒義語氣。還青面獠牙,那不是貶人用的?……

他並未低聲,周圍瞬間一片冷光,孫輿:……

老人閉嘴了下,過了會,見周遭關注漸漸散去,責了句道,“你這小娃好沒眼色。”可知周圍這些老小姑娘戰鬥力不比當年看死衛玠的那群低……

然後解釋道,“聽戰場上的老兵說,那將軍腳下累累屍山骨海……可不僅是秦賊。哎,煞氣重的很呢。”

孫輿:“老人家倒說得好像真的見過。”

“年輕人……老頭子是沒見過,但我鄰家的大兄弟的三姨他哥的兒子,可是在人手下混過的。那小子還鄉之時都一臉兇相,更別說那馬文才是他們的主將。”

“……”

“老人家既不知那位將軍模樣,如何斷定人家青面獠牙。”

老人莫名其妙地看著他,理所當然道,“人不都這麼說的。”

“……”果然人云亦云……

按理說馬文才文武雙全……理應極為受人歡迎……

卻不知馬文才究竟什麼德行?祝英臺竟死都不願意嫁。

……等等,馬文才怎麼去打仗了?他不娶祝英臺了?

“那……老人家知道祝英臺此人嗎?”

這次那老丈人還沒開口,旁邊湊來了另外一個頭,“祝?難道是會稽那戶姓祝的皇商?”那人提到此事,臉色難看許多,憤然道,“……靠窮人發財,我呸。”

孫輿聽人說話,言語對於祝家極為不滿,也懵了,“……怎麼說?”

按道理說吧,這祝英臺梁山伯算是真真正正的主角了,身家背景定然都清白無比,要麼受人尊敬要麼富甲一方。後世的梁祝悽美傳說,化蝶之事更可見世人對二者崇高讚譽,如此情況之下,就算是家族有些問題,往往也不會被人指名點姓。

自他來到這個世界,滿眼都是祝家繳皇糧富裕務必,聽到的是祝家天下第一皇商的美譽,從未有人如此,耿直,的表達對祝家莊不滿。

“小兄弟很關注這事……哎,看你這模樣,叫我一聲兄臺,做兄弟的也給你指條明路。你去太守府上,做個掌簿,有些事,聽著聽著就知道了。”

“可是,兄臺見笑,我不太識字。”

“……”

“會些功夫麼?”

“勉強是會些。”

“這便好。你有些功夫就好,正好聽說太守大人事務繁忙,最近欠了人手,行,這樣,我帶你去縣衙。”

哎?

“????”

“不過麼……要是此事成了,兄弟可得關照關照我。”那人嘻嘻一笑,指尖一搓,意思相當明顯。

孫周意會,“這是自然。若是兄弟找了著落,有了錢財,自然會付給兄臺報酬。”這倒是沒什麼好說的。就算是他的時代,工作中介還要收一大筆中介費……別提這人所說的,是縣衙的公事,正兒八經的鐵飯碗……

何況,現今哪裡是他挑來挑去的時候,為了不吃原身家裡的白飯,他自然得趕緊找個差使做,免得看那兩個白頭父母各種勞作自己卻在家中無所事事,良心不安。

那人微微點頭,“我看你也是忠厚端正,不是那奸詐之人,便信你。桓太守雖出身上流,對門第卻無太多見地,平素待大家又是和藹可親。他來著一年,我們杭州四周流寇近乎都已招安了,百姓們都安定了不少,他是個好人。你踏實做事,他會喜歡你的。”

“桓太守?可是那位桓伊大人。”

“不錯。桓大人奉儒學,可惜近年戰亂頻發,前幾年桓大人才不得不提前完成學業。大人有意設學堂,左右教授民眾禮儀,到時候你也可以去認認字。”

“可我家中拮据……”

“無妨。大人並不在意錢財,聽聞他家族顯赫,恐怕也不稀罕那些。”

“!多謝兄臺!”

……

孫輿留在杭州府,又一月了。

近日太守府有些異常,太守桓伊本人時常外出,不見蹤影。因此即便是在太守府做了衙役,距今為止他所見到桓伊的次數,也就是剛來之時,桓伊敲定衙役人選時那一次而已。

看著,二十五六歲模樣。

年輕的很。

與他前世相比,都小了三四歲。

這人留在尼山讀書,出校短短數年,又官至太守。即便有家族為後盾,也不乏自身努力。

活在後世,也會是優秀的人才。

因此孫輿雖自認年長桓伊多年,社會經驗豐富,此刻也只是老老實實做個衙役。

很快,桓伊的繁忙便有了解釋。

會稽祝氏。

杭州所追蹤的最後幾批流民之一,露了馬腳,就在會稽附近。

兼之,會稽祝家莊兼併土地私藏北方流民之事……即便孫輿對本世的法律尚未條條熟悉,卻也知道,私藏流民,事關重大……

這是大罪!

皇親國戚,曾有匿藏流民,在當時的宰相桓溫手下,都沒有活過一個人去。

何況祝家論起地位,也不過士農工商中第二位……偏偏一向決斷認真的桓伊一直未曾出手。

似乎,是因尼山書院之故。

桓伊竟也是尼山學子!

與梁山伯祝英臺差了七屆。

如此說來,便可知他有些反常的暫停調查了。

今人多重師承,眾學子一脈而來,基本如同家人之間的聯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今人又重名,若此事一發,且不論祝家如何,憂只憂祝英臺身在尼山,牽連到整個尼山書院。屆時恐怕不僅是祝英臺倒黴,連尼山前前後後出去的同門師兄弟,都免不了聲譽受損。

他人提起時,恐怕就會是一句,此人便是那個匿藏流民吃人血肉才富甲一方的祝家人的同門!

孫輿知道,這對於桓伊,對於那個尼山書院,都是一個難題了。

這意味著,如果他能解決,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日子就要到來了!

此時,皇帝暴斃,新帝坐了三月的皇座,就要禪位與人……短短數月換了三個皇帝,頻繁的可怕。

暴斃。

雖不知京城具體情形,許多人卻也明白,這暴斃二字,恐怕不太簡單。

新帝是馬文才。

這個具體的訊息傳來,孫輿大概知道,此世怪異之處,在於何人……

馬文才。

能做到如此地步。

名為馬文才,不知究竟是何方神聖。

……

還未清閒幾日,這位新帝領兵北伐了。

孫輿對歷史不是十分熟悉,只大概知道,晉時,中原以長江為界兩分天下。

晉要統一,最大的阻礙便是北方苻堅。

兩地分隔百年,都未能合一。

直到之後門閥貴族混戰之時,李唐世家崛起,才一路征戰統一天下建立唐朝。

看如今馬文才舉動,大唐恐怕也要被蝴蝶掉了。

蝴蝶了也沒什麼,反正他孫與又活不到唐朝。

若是現今能統一,也不錯。畢竟,從今日所能查到的資料中可知,北地漢人的生活,簡直是豬狗不如……實在令人痛心無比。

僅從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那般屈辱和任人魚肉,對於他這個生長在團結又和諧的社會中的人來說,都是一把血腥的利刃。孫輿甚至無法形象,北地真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桓伊也因此次戰事,不得不暫時擱置祝家莊。

作為臨近京城的太守,戰時他必須更慎重的對待流寇所帶來的轄地安全問題,另外出兵意味著徵糧徵兵,近十年來,大小戰役不斷,民眾難免怨言,需要安撫……日常還有大大小小的糾紛打架鬥毆失竊案件有待府衙處理……

所以說,高高在上的父母官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夜色。

今日值夜巡邏的,正是孫輿。

從正街晃了一圈回來後,已是午夜,宵禁了。

他開了鎖,進門,遠遠聽到一陣幽長清冷的笛音。

庭院竹影深深,轉過角去,太守大人站在月色下,橫笛而立。

不得不說,古代的世家子弟,真正認真學習的,沒有一個不是多才多藝的。

聽說君子六藝都是最基本的。

舉一個有名的例子。王羲之。

後世記載,王是散文家詩人書法家將軍加宰相……

全才。

因此看到這位出身世家的太守沒對著案牘上累累文書奮筆疾書,還能拿著竹笛吹奏樂曲,似乎也沒什麼可驚訝的。

樂聲漸低,收尾餘音在耳時,桓伊轉身,看到身後站著個人,微怔,猶豫了下,才道,“抱歉……是打擾到大家了?”

如今夜深人靜,的確不宜奏樂。只是白天公務繁忙,一直沒有時間練習。

驚鴻掠影。

這曲子短音多且繁複,轉音層疊,長久不練,即便天分再高,也會生疏的。

孫輿搖了搖頭,“卑職今日值夜,才回縣衙。”因此完全談不上打擾。

桓伊:……

可真是實誠。

“很好聽。”

桓伊失笑,“哪裡好聽?”

“卑職淺陋,只知道好聽。”

桓伊:……

然後,廂房轉角伸出幾個頭,齊齊讚道,“……卑職們也覺得好聽。”

桓伊:“……”果然……深夜擾人清夢了。

也都是府衙的衙役。

他們都醒了,桓伊也不催他們回房去睡了,反而道,“這曲子卻不是我譜的。”

眾人異口同聲,“那是何人?”

桓伊頓了下,“當今,陛下。”

“……”

“???”

“!!!”

孫與出口便問出了大家共同的疑問,“大人認識當今陛下?”

桓伊一笑,“你們莫非忘了,當今陛下,也曾在尼山讀書。”

“……”言下之意,他們是尼山同屆學生?!

有人扳著指頭開始算了,“當今才十八歲,按照大人的讀書年紀往前倒十年……”算了好一會,又確認了幾遍,驚道,“陛下八歲就去尼山書院了?”

“嗯。”

“……”眾人瞬間沉默了。尼山是當世有名的學府,招收弟子一般都已是十二歲至十五歲以上的學子……

八歲就進入尼山書院,能做皇帝的人果然也不同常人。

“但他學了兩個月,就去參加北府兵了。”

眾人:“……”所以八歲參軍?可把他厲害的。

桓伊又道,“……項城之戰,是他的計策。”

是指氣暈王邵水淹項城嗎?

孫與聞言,默默抬手,開始鼓掌。

666,666。

這絕壁是個大佬啊。

無論他是什麼來歷,他都是個大佬啊。

這才是傳說中的出任ceo迎娶……

噯?

孫與忍不住問了一句,“陛下十八了吧?那陛下正宮是哪家貴女?”

聽這一句,圍聚而來的衙役們心照不宣的嘿嘿一笑,等著桓伊的回答。

桓伊懵了懵,“正宮?”他有些不確定了,“……陛下,沒娶妻吧?”

孫與道,“難道臣子們不關心陛下的後代嗎?”

桓伊同情地掃了他一眼,“上一次關心的已經給外放了。”還好這傻衙役不是天子腳下的官,不然他這得流放幾次啊。

孫與:“……”我去,好一個坐擁三千佳麗的機會,就這麼浪費了……

衙役裡又混的熟的似乎看出了他的遺憾,安慰道,“小弟別可惜了。咱這太守府都是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皇帝還在打仗,估計也沒那閒工夫。”

桓伊敲了敲手中的長笛,“怎麼?太守府的活計太累了?”

孫與果斷的不能再果斷的回答,“沒有。小的們不累,最累的是大人您。”

桓伊頓時繃不住了,笑道,“你這臭小子,看著老實,卻滑頭的很。”

孫與才十六,在這縣衙是最小的一個,平日大家都會讓他些許。這孩子出身雖差了些,但一身功夫不錯,學東西也快,做事又靈巧,是個好苗子。

夜色深沉,月已至中空。

桓伊看了看天色,“行了。都子時了,速速回房休息。”他想了想,吩咐道,“明日雞鳴卯時,准許你們辰時中集合。”

眾衙役眼睛發光,齊聲道,“謝大人!”

桓伊無奈搖了搖頭,擺手驅道,“好了好了,快快散了。”

至於說孫與翌日清晨收拾完畢,看到太守坐在桌前已批了一堆公文。

不知何時起的,但顯然不是辰時。

他給別人放假,自己倒還是勤勤懇懇。

孫與突然愧疚了下。其實公差一直有休沐,底層衙役雖繁忙了些,逢年過節還是放假的。他們工作期間放假,大人想必為難的很。

正巧桓伊看到人,招手喚他過來,“孫與,來。”

“過幾日你去隨張師爺學學律法,回頭刑獄舊案典籍,你去查一遍。若是存疑便拿過來,重新調查。”

“是,大人。”

孫與應了一聲,要離開時,桓伊忽而叫住了他,問,“壬辰年頒佈有關於土斷的律法,你瞭解多少?”

他所言,指的是當年宰相王導執行的壬辰詔書。

孫與答,“詔書有言曰,佔山護澤,強盜律令,贓一丈以上皆棄市。”即是跟佔山或為王沾邊的,全部都得死。

當初法令一下,上上下下有一半權貴都倒了黴,剩下的一半,都收斂了許多。

相對的,多年來匿流民萬人,佔良田千畝還安安穩穩的祝家莊,如今變得格外顯眼。

桓伊不明白,連不少皇室貴胄都因匿藏流民而滅門,祝家何以能如此安穩的不斷收容流民?

而且這多年以來,還一直無人查問。

好像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忽略了祝家莊的經濟來源。

“今日若有人違反此令,但是,礙於種種原因,不宜直面指出,也不能以此法治人,該如何?”

孫與就知道,他指的是祝家了。“大人既然說,不能直接指出……其實,只要他們沒有犯錯便好。”

“……”他所說的,的確是桓伊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可若要這樣做,實在有些不太合乎常理。

孫與道,“大人,若是他們沒有了錯誤,那便不需要執法。此事稍作變通,也不礙君子之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錯……的確應該如此。”他總算是下了決心。

正在準備之時,祝家莊被劫了。

縣衙逼得流寇太緊,對方狗急跳牆,聯合祝家莊的佃戶搶了祝家莊。

因為之前查到祝家匿藏北地流民,桓伊對此地一直非常關注。祝家莊才事變,桓伊就收到了訊息,調了杭州及周遭衙役和部分軍隊,直接清掃了那一批流寇,將參與的佃戶也一併算了進去。

此事過後,眼見著祝家兄弟姐妹之間的鬧劇,徹底讓他對祝英臺這位素未謀面的師弟的關照之心一降再降,加之北地戰局愈加激烈,桓伊對自己捋禿了祝家羊毛的事,再沒了半點愧疚感。

畢竟是為了大晉統一。

卻不曾料到,天下是統一了,統一天下的人,卻不在了。

“先帝是聖人。”

升級為右宰的桓伊偶爾提起先帝時會說的話。

名不見經傳卻因一紙遺詔登基至今都莫名其妙的孫與總會點點頭,附和道,“是個神人。”

作者有話要說:  嗯,基本完結

撒花撒花~

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援~

其間因為人物性格轉變刻畫不足,致使部分小天使對某些片段有些意見,因為作者心態還不夠平穩,有時針對文章和主角的評論想不開的時候,態度不好,在這裡說一句抱歉

因第一次寫這麼長長篇,中間的確存在一些描寫過度,或者是人設把控不到位的情況,之後修文時會適當改正。以後我會更加注意這些細節,謝謝大家指正也謝謝大家關懷

關於中間斷更無數次的事,再說一句抱歉

總之,感謝各位小天使陪著這篇文到最後

另外,請相信,作為被陪伴的那個,他心裡也是感謝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