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有心無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其中一些商人跑到了烏拉爾山脈中,他們同那裡的部落進行交易,希望能夠大量的奴隸,那裡存在著不知道數量有多少的部落,是帝國重要的進口奴隸產地。

烏拉爾地區的聯軍的確是在歌莉婭的領導下,仍然同波羅的海帝國軍隊進行著交戰,但是這並不影響後方的部落和波羅的海帝國的商人進行貿易。

歌莉婭只是聯軍的統帥,她的命令並不能真正的強制性的貫徹落實,更不用說還有很多部落並沒有加入到她所組織的聯軍之中,,他們優先考慮的是怎麼度過現在面臨的危機,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部落是否能夠延續到波羅的海帝國征服的那一天。

在這樣嚴酷的冬天裡面,他們可以用微不足道的東西同商人換取用來禦寒的衣物、帳篷還有棉被,另外木炭也是他們使用得最多的東西,沒有人會拒絕在寒冷的冬季,呆在一個不會被風雪影響到的溫暖的地方。

波羅的海帝國所生產的衣物、帳篷和棉被,不管是在防風和保暖方面都非常的優秀,有了這些東西,他們能夠不再去畏懼冬天的嚴寒。

不過比起材料,這些部落更喜歡用奴隸來付賬,即使是在這樣的冬天,部落與部落之間仍然會因為各種原因發生戰鬥,以前戰敗者只能處死,變成並不好吃的食物。

但是現在,自從那些波羅的海帝國的商人出現了之後,他們發現了奴隸的另外一種用途,可以從商人的手中用奴隸換取他們需要的各種東西,甚至他們可以換到那些精美鋒利的武器,用來進行戰爭,獲得更多的奴隸。

在所有的奴隸裡面,價值最高的是女人和孩子的奴隸,因為女人,特別是適齡的女人在食物充足,環境安穩的情況下,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工作,並且可以作為配偶不停的生育孩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孩子,在進入了波羅的海帝國,經過了多年的教育,他們就會變成波羅的海人,成為波羅的海帝國這臺機器的某個零件,為帝國生產財富。

正如同愛麗絲某個時候所說的一樣,把握住了孩子的成長,就是把握住了未來,比起已經難以改變的成年人,可塑性更強的孩子更值得帝國的投入。

這些變為奴隸的,已經沒有過去的孩子在來到了帝國之後,會按照年齡,種族進行劃分,分到不同的學院之中,這些學院其實也是孤兒院,專門收留失去了父母,沒有監護人的孩子。

這些孤兒學院裡面都會配備了專門的老師去照顧和教導這些孩子,每個月帝國都會撥付食物、生活物資來對這些孤兒學院進行維護,生活物資都有著專門的人盯著,確保這些物資會發放到孩子的手中。

帝國需要的是一批健康的孩子,因為孩子的健康關係到他們的成長,關係到帝國的投入是否能夠獲得回報。

食物可以說非常的好,比起他們在部落裡面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的那些,和木頭差不多口感的,不知道存放和晾曬了多少年的肉塊來說。

每天的肉湯還有麵包,真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象的食物,那種食物的美味,飽腹的感覺,是過去的他們憑藉想象力都無法想象出來的,就算是部落裡面的首領,他們都無法吃到這樣的美味。

在經歷了食物的美味,穿上了乾淨暖和的衣服,這些孩子面對的就不是那麼的美好了,他們的老師會用訓練戰士的方法來教育他們,讓他們明白所有他們所享受的這些都不是免費的,他們必須透過努力來讓帝國看到他們的價值。

用木頭做成的棍子,打在身上絕對不是一種很好的感覺,更不用說還有著倒吊起來,餓著肚子去看別的孩子大口的吃著那些美味的食物了,絕對是讓人永遠都不願意回想起來的滋味。

經歷過了美好的事情了之後,孩子們都不會願意在回到之前的生活中,他們會為了保持現在已經到手的幸福,而去努力的聽從老師對他們的吩咐,為了維持現狀去壓榨身體內的潛力。

即使很多東西他們都無法理解,無法明白,例如在吃東西之前,他們需要對餐廳中的兩個神像進行虔誠的祈禱,一個是騎著白馬,身上穿著輕甲,手拿長槍的少女;另一位則是穿著黑袍,坐在椅子上手拿著書籍,面帶微笑的少女。

布倫希爾德和愛麗絲,在這些孩童還沒有成長起來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的信仰,隨著他們的成長這些信仰將會逐步的加深,最後成為他們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些孩子都是非常健康的孩子,因為不健康的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在經歷疾病的時候就已經被拋棄掉了,在那些部落裡面,是不存在浪費資源的事情,每一分的物資都必須用在部落的存續上,弱小的人是沒有必要生存下去的。

孩子的教育都是用軍事化進行管理,帝國每年對這些孩子投入那麼多的資源,需要的可不是一批進入工廠進行生產的工人,而是能夠效忠帝國,信仰愛麗絲的軍隊精英。

她可以透過這些精英來控制整個軍隊,讓軍隊忠誠於她,讓她的思想能夠在軍隊裡面傳播,能夠可以讓她隨意的對軍隊進行改革,防止軍隊裡面出現另外的聲音。

再加上遍布整個波羅的海帝國的學校,孩子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讓帝國很輕易的就控制了人們的思想,控住了主流思想的前進方向。

這幾年的時間,帝國的內部環境開始改變,隨著一批批學生從學院中畢業進入到社會中,進入到各行各業進行工作,帝國內部的矛盾開始出現了緩和。

年老的人開始退出了工作的第一線,生產的主力換成了年輕人,隨著這些人的退居二線,那些部落酋長和首領的影響力在逐年的下降。

接受波羅的海帝國教育長大的年青一代並不認可那些酋長和首領的那些想法,他們不願意再去聽從那些人的命令,並且反過頭視那些人為長在帝國身上的毒瘤。

沒有了群眾的支援,那些部落首領和酋長的勢力在日益的縮小,他們想過很多的辦法來搬回這種局勢,來改變這種對他們不利的現狀,但是在帝國堂堂正正的陽謀下,都如冰消雪融般消失。

比起聯合王國內部所需要面對的矛盾,比起阿緹拉帝國內部暫時不會爆炸的矛盾,波羅的海帝國內部的矛盾,隨著局勢的穩定,時間的流逝,漸漸的得到了解決。

不過儘管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小,那些部落首領和酋長沒有想過進行叛逆,一方面他們不覺得自己的力量反叛能夠獲得成功,另外一方面他們不願意離開帝國,在享受了帝國內部的環境之後,他們不願意在回到曾經的日子中。

即使這會讓他們一步步的失去手中的權利,變為一名較為富裕的普通人,他們也不願意離開帝國,去到其他的地方去當一個部落的首領。

對於這些人來說,波羅的海帝國所發起的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戰爭是符合他們利益的,就連斯堪的納維亞的原住民耶阿特人都在支援著這場戰爭。

如果說其他的人支援這場戰爭是因為帝國需要戰爭,是因為透過這場戰爭他們能夠獲得足夠龐大的利益,那麼耶阿特人就是想要透過這場戰爭,回到他們的土地上。

帝國內部的耶阿特人大部分都是在戰後才成長起來的,但是他們對於那片土地還是懷有特殊的感情,他們仍然記得父輩們臨死前的慘叫,還記得他們那個已經被殺死了,但是仍然死死抱住敵人的母親。

斯堪的納維亞帝國所做的一切他們不會忘記,仇恨一直都沒有消失,只是在延續,他們已經等待了太長久的時間,連斯堪的納維亞帝國,連西格爾都在等待中毀滅。

但是國王死去,王國毀滅,民眾還是在的,耶阿特人絕對無法如此輕易的原諒他們,明明貝奧武夫兩次都站在了對抗阿緹拉帝國的第一線,最終還客死異鄉,死在了卡累利亞。

但是,其他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又是如何回報英雄的故鄉呢,他們被毫不猶豫的拋棄了,在因為戰爭虛弱的時候受到了哥特人的進攻,他們的家鄉已經被毀為一旦,現在連最後的廢墟都被死靈所佔據。

先祖的靈魂在哭泣,他們在咒罵著自己子孫的無能,每一名的耶阿特人閉上眼睛的時候都不由得幻想出了這樣的畫面,他們在睡夢中不止一次的夢到了自己回到了家鄉

那個常年因為冰雪而顯得荒蕪的大地,以及那些粗獷的城市,不管環境怎麼惡劣,不管物資是多麼的貧瘠,那都是他們生活了許久的家鄉。

波羅的海帝國的確是陷入了戰爭的狂熱之中,沒有人會覺得帝國會迎來失敗,他們很多人都不會去考慮勝利之後的事情,因為他們需要做的只是聽從帝國的命令,成為已經運轉起來的機器的一部分。

帝國的戰爭準備開始讓周圍的國家警惕了起來,雖然他們都知道帝國的目標不是他們,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但是面對這樣強大的鄰居,這些國家都不由得產生兔死狐悲之感。

烏拉爾山脈的歌莉婭再一次的組織起軍隊向著那座營地發起進攻,不過這段時間已經足夠讓波羅的海人把營地建設成堅固的城堡。

這次的進攻非常的不理想,或者說糟糕透了,他們連城牆都沒有登上就迎來的潰敗,已經不想在這個季節發起戰爭的部落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來抗議歌莉婭的命令。

而歌莉婭對此無能為力,她根本無法下達強硬的命令,如果下面的部落因為她的命令選擇直接的違抗,那麼她所建立的聯軍很難就繼續的維持下去。

波羅的海帝國在這裡建立的城堡是徹底的防禦性城堡,很多部落首領都不願意在去對一個不會進攻的敵人發起進攻,而且他們也不願意繼續的在這裡折損他們的力量了。

烏拉爾山脈的聯軍開始出現了後續乏力的情況,更北方的蠻荒貧瘠之地,那些巨人所居住的地方,他們對於這場戰爭並不在意,不管是波羅的海帝國取得了勝利,還是斯堪的納維亞人守住了他們的地盤,對於他們來說都不會有什麼改變。

不管是哪個國家最終獲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都會是這些巨人的敵人,因為信仰阿薩神族的,都是那些巨人永遠的敵人,都是需要殺死的物件。

在凱爾特三島,隨著冬季的來臨,戰爭的熱度開始下降,國王們都在關注發生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情況,他們在關注著波羅的海帝國的戰爭。

之前他們的確是對發生在凱爾特之外的事情不感興趣,但是現在,在北海被帝國所統治的現在,他們發現自己的旁邊已經是一頭張著巨口的惡龍。

國王們都產生了危機感,他們覺得如果繼續的內戰下去,繼續的削弱下去,他們將會變成第二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引起波羅的海帝國的惡意。

換做他們是波羅的海帝國的統治者,也不會這樣輕易的放棄已經送到嘴邊的,烹飪好調味好切好的食物,因為沒有哪一位統治者會嫌棄自己王國的領地小。

雖然產生了危機感,但是凱爾特的國王們仍然在維持著同波羅的海帝國之間的貿易,他們同樣不會去信任旁邊的那些國家,不會真正的信任對方不會挑起戰爭。

他們需要波羅的海帝國的廉價優質的商品來穩定國內因為常年的戰爭所引起的動盪,需要波羅的海帝國的那些優秀的武器裝備來應對戰爭,或者來應對很有可能發生的戰爭。

不管是同周圍國家之間所發生的戰爭,還是之後可能出現的同波羅的海帝國的戰爭,物資和武器裝備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