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事國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收費章節(1點)

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事國事

德昭二年正月十六,冊封莊親王世子嫡女為和碩淑嘉公主,理親王嫡女為和碩淑慎公主,撫養宮中。先皇四貝子胤禛守景陵,德妃之烏雅氏一族為守靈家族,遷往遵化馬蘭峪,胤禩親筆撰寫神聖功德碑文,滿漢各一份。建立御碑亭,宣揚聖祖爺一生功績。

先皇十四子胤禎,不仁不孝不義罪名成立,宗人府十年徒刑。敏芝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打擊德妃的好機會。各種閒言碎語,花言巧語,花邊訊息,小道消息。把宗人府大牢形容成十八層地獄,把烏雅氏一族在景陵遭受胤禛無理報復的悽慘事實。惹得德妃一會兒哭一會兒怒,一會兒唉聲嘆氣。

敏芝吩咐太醫院每天早晚兩次平安脈,湯藥什麼的都要乘熱送進去,所有在壽康宮偏殿服侍的人一律只會說不會聽,無論德妃說什麼她們都只當沒聽見,每天恭恭敬敬送藥,恭恭敬敬服侍,就是不跟她說話。誰要是被發現與德妃有半句話的交流,立刻會被帶去填刑司。

德昭二年,定上書房制度,把上書房搬到了毓慶宮裡。另外,鹹安宮官學在皇后的倡議下成為大清的國立文理綜合學院,而原本的國子監則改為文科學院。後兩所學院是未來各省市的進士們進修的地方。

翰林院與文淵閣合併,留守的老翰林要麼被前面三所官學聘請為客座教授,要麼進文淵閣做編輯。再不然,就發回原籍,送到各省市學臺府衙裡。這麼一來,毓慶宮作為皇室成員專門的讀書場所,其接收人群也隨之放寬到在京貝子以上的宗親世子開放,但僅限於未成年的嫡子或長子。

其餘不能被納入毓慶宮體系的滿族男孩,有兩條出路,要麼去豐臺大營參加童軍選拔,要麼就是和漢人一樣參加科舉考試。

當然,科舉考試也經行了改革,保留策論,但是取消了八股文的樣式,改為除了詩歌以外的文體都能自由。取消自學人員參考資格,考生必須有在各省學臺認證過的公辦或民辦學堂開具的三年以上學籍證明方可參考。到了德昭七年,這一項規定期限延長至六年。

詔令所有原在大清傳教未曾來得及迴轉的外籍人氏,讓他們到各地公辦學校開設數學和屋裡課程,承諾五十歲以上的外籍教師教滿五年即可回過,三十到五十歲的教滿十年即可回國。

原**十三家共有的莊園,更名為國立科技園,受內務府轄制。並將此模式漸漸向全國推廣,農業技術,建築技術,醫藥以及新材料的開發應用漸漸與官府的考評掛鉤、

另外,熱武器及能源開發部在胤俄的秘密主持下悄然開張,原本在內務府庫房內積灰的鳥槍和晚明時候,葡萄牙人帶來的火銃雷火彈(手榴彈)等全部重見天日。豐臺大營首先試水重新編組,採用現代軍隊編制,三三制編組。結果一下子編出了一個軍。

敏芝看著胤俄呈上來的本章一個沒忍住,一口茶噴出來:“居然有這麼多”交泰殿裡一片沉寂。這還不算大內侍衛,胤禩的親兵營,護軍營等。另外,九門提督所轄的巡捕五營(漢人)也不算在裡邊。

這些編制外的雜七雜八加起來少說也有兩個師,敏芝手抖了,不行,這麼多人集中在京城,不是護衛而是累贅了。於是,胤俄接到詔令實行全程淘汰制。多虧當年名動全國的兩江駐軍夏訓的餘威依舊,加上柯安額爾濟時不時地帶人來回巡演。

加上鐵帽子王們早就見識過皇上手下這支強軍的實力,詔令下來之後並沒有像敏芝想象的那樣遭到頑固派的打擊。相反,有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北京軍區完成脫脂,剔骨,整編工作。人數減半,除了大內侍衛保留擴編成營以外,取消親兵營,護軍營等建制。

九門提督所轄巡捕五營所編為一營。其餘人馬分散為兩撥,分別由巡城御史,順天府尹共同轄制。所有這些變更,在德昭五年全部完成。

這期間,固倫儆恪公主下嫁德昭二年探花,白佳氏瀾止。胤禩在京城敕建固倫公主府,等同親王例。先皇二十女封和碩溫雅公主遠嫁巴林。

德昭三年的選秀,富察氏被選定為弘旺嫡妻。葉赫瓜爾佳氏選為弘晢嫡妻後者為康熙朝名臣刑部尚書葉成額的侄孫女。

其他大多配了數字軍團家的小子們,當然,後宮也添了幾個常在,整個過程,皇帝本人都沒有沒有露面,敏芝也在看過了兒媳婦之後退場,忙別的事情去了。

德昭三年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前朝瘋妃烏雅氏歿了。據說死時眼睛瞪得老大,死不瞑目。太后得報的時候,還陪著掉了幾滴眼淚。

可到了敏芝這裡,卻是松了一口氣:三年了,三年的時間該夠了吧?隨即奉太后懿旨還了她妃位的金冊,隨葬景陵妃園。但是上諭裡卻寫清楚,這是看在已故和碩溫憲公主的面子上才追加的特別恩典,算是全了佟家的面子。

很快,新任宗人府令康親王巴爾圖來報,說胤禎得到訊息之後整日痛哭,時不時還夾雜著咒罵之聲,茶飯不思,人日漸消瘦。

胤禩得報後一笑置之:“去告訴他,德妃母家的那些個親戚們,在景陵正過得水深火熱呢,四哥得知德妃病故,大喜過望。十年的時間,很容易就過去的。”

德昭三年五月,胤禩帶著敏芝及五阿哥六阿哥去了避暑山莊,會見來京覲見的六世**。敏芝見到獨臂的牧仁給自己行侍衛禮的時候,眼淚掉下來。再看看眼前的青年,紅色的僧袍,同樣紅棕色的皮膚,他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泥塘裡撿出來的棄兒了。

再看他目光平和,雙手奉上主人的佩刀。敏芝閉了閉眼:“這刀就賞了你,你用它好好保護大師,也算是一份功業。既然你不願意還俗回京。這刀,就算給你留個念想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胤禩當然看出老婆對牧仁依依不捨,想要挽留**,又念及避暑山莊離京城路途遙遠,找老婆商量。敏芝想也沒想就把雍和宮的構想說了出來:“反正胤禛的貝子府建到了遵化,弘曆即便成年也沒有住回去的道理,那兒空著也是空著,不如就改了寺院吧。”

胤禩苦笑:“這樣,倒是給他積了陰德了。”“是啊是啊,宣傳的好,沒準他會被皇上感化的。”敏芝半真半假地說。

於是德昭四年,胤禩下旨在雍親王府原址上興建黃教寺院,定名淨業寺。寺院未建成時,**攜牧仁及隨從往來於避暑山莊與五臺山之間,為大清子民開壇說法。宣揚黃教教義。一呆就是三年。

三年後,淨業寺落成,胤禩親臨拈香,請**升座,為主殿佛像開光。並在寺中講經一月,一個月後,**啟程回京。胤禩親自偕文武大臣為大師踐行,**深有感觸。

德昭五年正月,胤禩宣佈將要動下江南,因為儆恪公主跟白瀾止攜子女回白家莊省親遲遲不歸。由此皇帝也動了南巡的念頭。就在各部委積極商議皇帝初次下江南的路線及費用的時候,胤禩卻宣佈此次南巡的費用全部由內務府承擔,不搞鋪張浪費,不講排場,除了弘旺和弘晢之外,誰也不帶。朝政由幾位親王協同軍機處共同議處。

這一次南巡歷時七個月,三月出發十月方回。也就是這一次南巡,白瀾止身上肩負了二十多年二十六年的重擔就此卸下了。家傳的大聖遺音琴中,藏有微雕賬冊一本,細數自康熙三十五年到康熙四十二年到康熙五十三年,即曹寅死後兩年,兩江三省大小官員虧空國稅的大致數目。

十一年,就算按照國家標準,兩江欠朝廷的銀子也達到了一千萬兩之巨。其中,曹李兩家織造就承擔了五十萬兩。胤禩在白家莊書房裡看敏芝把賬目重新放大謄清,眉頭深鎖:“曹寅到還真是會做買賣,他的這個私生子,要了皇阿瑪一千萬兩銀子”

敏芝知道他不是真氣了白瀾止,於是笑嘻嘻地補了一句:“外加一位固倫公主。”胤禩嘆了一口氣:“是啊,一千萬兩,康熙六十一年國庫盈餘不足九百萬兩,若不是你的點子,加上九弟善經營。朕這個皇帝手裡的銀子,還不如這些地方官。”

敏芝一邊抄賬冊一邊藉口:“所以我說,大清需要之下而上的嚴密的審計制度。京官窮,皇上做皇子的時候就體會過了,地方官刨去孝敬和貪汙,他也是窮的,掌握的權利和所得的報酬極度不平衡,貪汙是理所當然的,哪個朝代沒有貪官?只不過群貪得這麼厲害的,很少見而已。”

“群貪……這個詞好,就跟潛邸的時候,你說兩江的貪官多得好像春天的蚜蟲一樣好治蟲的根本不在藥,而在毀滅他的生存環境,培養它的天敵。農桑如此,政道亦是如此啊”敏芝擱下筆,揉揉發酸的肩膀:“是啊是啊,皇上英明神武,一早有治蟲的法子了不是?”

胤禩放下手中的摺扇,親自過來給她捏肩:“朕的點子,哪有你的多,朕不過是拾人牙慧而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