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初次出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公元前245年,也就是秦王嬴政繼位的第二年,麃公嬴威率軍十萬攻打韓國邊境重鎮卷城。戰國時期的卷城乃是楚國北進中原的重要據點,位於荊襄夾道咽喉處,歷來為兵家重地。

麃公嬴威率領的十萬軍隊只是中路秦軍。北方有大將蒙驁率領的北路秦軍集結在秦趙邊境,威壓趙國不敢去救援韓國。同時南方有大將王齕率領的南路秦軍盤踞在秦楚邊境,肆意炫耀著武力,迫使楚國不敢支援韓國。

此次麃公嬴威率領的中路秦軍雖然只有十萬軍隊,但是其中包含了精銳部隊“銳士營”和“陷陣營”。另外秦軍此次也明顯是在讓新兵得到實戰訓練。

秦國透過商鞅變法,發展農業生產,制定了“軍功爵制”,國力得到大幅提升,於是創立了“銳士”。從十萬秦軍士兵篩選出千人,首先要透過體能測試。士兵全副甲冑、一口闊身短劍、一把精鐵匕首和一面牛皮盾牌,負重總計約八十餘斤。除此以外,還要進行技能測試,一方面考核個人使用各種兵器的搏鬥能力,另一方面考驗各種陣式結陣的團隊作戰能力。透過測試的士兵,成為“銳士”的一員。這些銳士個個如同擇人而噬的猛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同時每當秦軍在戰鬥中遇到一些極其危險的任務時,‘陷陣營’這些對生死毫無畏懼、毫不考慮的勇士就會站出來,用他們熱血捍衛著秦軍不敗的榮譽!這支鐵血之師很可能便是有史記載起來第一支正式的‘敢死隊’,這些勇士基本上是有去無回的。真的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有“銳士營”和“陷陣營”兩大精銳部隊,這次實戰練兵不會出現什麼意外。

中路大軍快速行軍到了秦韓邊境,兵鋒直指卷城,意圖在一個月內攻克這座堅城。

未戰而奪敵之氣,不戰而屈人之兵,三萬秦軍在卷城下擺兵佈陣,散發出凜凜的殺氣猶如泰山壓頂般衝向敵軍駐守的堅城。

城頭上的韓軍未戰先怯敵,騷亂之聲不絕於耳。

“怪不得秦軍可以縱橫天下而所向披靡,居然光靠氣勢就可以嚇得敵人瑟瑟發抖了!”百夫長蒙毅坐在馬上興奮地說道。

“那是當然,不過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正因為秦軍野戰能力遠遠超過東方六國,導致六國再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膽敢單獨同我們在曠野交戰。所以如今的戰事,主要是攻城戰。”蒙恬作為兄長,自然有義務教導弟弟的兵法謀略,詳細地解釋道。

“既然如此,我們騎兵不就更加安全了嗎?”蒙毅笑嘻嘻地說道,彷彿不用上戰場拼殺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話雖如此,可是沒有廝殺就沒有戰功,你難道相當一輩子的百夫長?”蒙恬作為蒙家長孫,自然恨鐵不成鋼地望著弟弟蒙毅,希望能夠激勵蒙毅出人頭地。

“軍功非我願,但願安全歸。”蒙毅依舊不為所動,笑呵呵地說動。

“安全歸?我看你真是一頭縮頭烏龜!”蒙恬氣得大聲指責道。

“大哥,你可別小看烏龜,沒聽說烏龜都是長壽的嗎?”蒙毅不怒反喜,哈哈大笑道。

蒙恬氣得七竅生煙,恨不得把蒙毅拖下馬來暴打一頓。可誰知蒙毅早就看見勢頭不妙,立刻打馬遠去。好在兩兄弟只是私下打鬧,並不影響軍紀,麃公嬴威看見了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相對於騎兵,步兵的遭遇的確很糟。古代冷兵器戰爭中,攻城一方往往要付出巨大代價,經過殘酷的攻城戰鬥才能拿下一座堅城。秦軍碰到了卷城這座戰略城池,立刻碰得頭破血流。

“兵法講究以正合、以奇勝。堅城那麼難打,為啥不繞過去呢?”蒙毅實在無法理解秦軍放棄優勢野戰能力,反而消耗大量士兵的性命去攻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

“其實大部分的城池並不是非打不可,繞過去也也行。但是有些城池像關隘渡口或者戰略城池,無論如何都是避不開的。因為一旦繞開就極有可能被敵軍切斷後勤補給,到時候我軍就只能不戰自敗了。”“卷城雖然小,但是確是韓國國都南鄭的戰略屏障,一旦攻下卷城,就可以一馬平川,直接攻擊韓國國都南鄭。”

“春秋戰國的城池規模都不是很大,但作用卻非常明顯。當時的城池主要是作為某一區域的行政中心和經濟中心,同時還起到了匯聚人口和控制周邊一帶農村的作用。由於城池很重要,所以在發生戰爭的時候,城池往往就成為進攻方攻佔的主要目標。”反正騎兵只負責警戒任務,蒙恬索性就拉著蒙毅,講解一些戰爭常識問題。

望了望遠處堅固高聳的城池,蒙恬接著說道,“為了防止敵人入侵,城池往往都會在四周建立起高高的城牆。城牆的防禦作用毋庸置疑。當城池遭遇敵人進攻的時候,守城的士兵就可以依託城牆,居高臨下對來犯之敵發起致命打擊。所以在發生攻城戰的時候,攻方如果沒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基本不可能攻破城池。”

蒙毅有所領悟,點頭贊同道:怪不得為了能更有效的攻擊城池,各國將領帶領著能工巧匠們發明出了一些強大的攻城裝備,比如衝車、雲梯、投石車。這些攻城裝備在攻城戰中作用巨大,對防守方形成了很大的壓力。不過,攻城裝備在對付中小規模城池的時候,效果明顯。但如果是城牆高大堅固的大城池,那攻城裝備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在攻打大型城池的時候,攻城方法就變得非常重要。”

見弟弟蒙毅提起了興趣,蒙恬自然願意多講授一點軍事常識,“的確如此,戰國時期的攻城方法有很多,依據對方城池的規模和地理位置,可採用不同方法,或是多種方法混搭使用。如果是地勢較低的沿江城池,那麼水攻肯定是個好方法。如果是平原地區的城池,或者城池的地理位置較高,水攻肯定就不行了。假設守城部隊打算嚴防死守,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圍城,即圍而不攻。城池裡人口眾多,一旦被敵軍徹底包圍,儲備的糧食很快就會消耗光,城池也就不攻自破了。”

“可是我看主帥麃公好像只打算強攻破城,為何不為採取圍而不攻的辦法?”蒙毅有些疑惑地問道。

“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卷城城池堅固、糧草充足,而且外有援軍,如果採取圍而不攻,恐怕兩年都攻不下。”蒙恬直接點明了事情的緣由。

“這樣的話,數萬士卒的死傷也不是小數目啊。”蒙毅有些於心不忍地感嘆道。

“放心,主帥麃公也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怎麼會不懂其中奧妙?”蒙恬明顯成竹在胸。

“你是說,麃公早就有其他打算?”蒙毅有些恍然大悟地追問道。

“等到晚上,你就知道了。”蒙恬很難得地賣起了關子。

此時,卷城城下戰鼓隆隆響起,秦軍中軍箭陣不斷發射弩箭,射殺城頭上的敵軍;秦軍連夜打造的投石機也盡全力發射巨石等雜物擊殺敵軍。如果想要攻打下城牆,必須先跨過城牆外的木質拒馬、陷阱,還要把護城河填平,這時才可以推著雲梯來到城牆之下。

所以首先數千步兵要麼推著攻城車攻擊城門,要麼扛著沙包填平護城河。

等到護城河被填平後,又有數千秦軍步兵拿著長劍盾牌或者,扛著雲梯衝向城牆,吶喊聲響遏行雲,捲起塵土漫漫。

“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可以俯瞰城中之敵、登高望遠偵探敵情。”

戰國時雲梯由車輪、梯身、鉤三部分組成。雲梯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魯國能工巧匠公輸盤(魯班)所發明,當時楚惠王為了達到稱雄目的,命令公輸盤製造了歷史上的第一架雲梯。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牆壁上;梯頂端有鉤,用來鉤援城緣;梯身下裝有車輪,可以推動行駛,故也被稱為“雲梯車”,配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裝置。

不過爬雲梯卻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隨時都會遭到各方向敵人的襲擊。首先就是正上方的敵人,會用滾木、礌石以及金汁來阻止敵軍攀爬雲梯。金汁由糞便和毒藥製成,在澆灌前先用烈火煮沸,一旦被沾到頓時皮開肉綻,毒汁迅速滲入,幾乎都是當即斃命。就算僥倖躲過,還得遭受四面八方的弓箭手的密集射擊。可以說,最先攀爬雲梯的人十有八九都會變炮灰。

那麼一般會是哪些人來做第一個攀爬者呢?很簡單,透過重賞來鼓勵將士。第一個登上城牆的人,在古代被稱為“先登”,先登是會記作首功的,功勞甚至比斬殺敵軍將領還要高。在這種重賞之下,必然會有勇夫,而能奪得“先登”之人,很多都成了大將。“商鞅變法”後,秦朝士兵攻城略地都異常兇狠,因為秦朝有軍功制度,只要是先登的或者斬殺敵人的,都有機會得到爵位和田地房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