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四 重新鏟地皮 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許四海準備從京滬高速返回京城,他還繞到揭陽去看看林錦堂,這位老弟人還是很不錯的。

從林錦堂不玩賭石就知道,他是個很小心的人,雖然沒有大富大貴日子過的也挺安穩的,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這就是許四海看重的地方!

揭陽,林家村,許四海受到林錦堂的熱情歡迎。

許四海:“路過,特意過來看看老弟。”

“歡迎歡迎!”

許四海是玉雕設計師,他的到來馬上就在村裡引起小小的轟動,好多人還特意來林錦堂家裡拜訪,還要請他到家裡吃飯。

吃飯是假,想要讓許四海幫他們構思玉雕才是真正的目的!

晚上,還是林錦堂家,林氏兩兄弟陪著許四海吃晚飯。

今天林錦堂買了潮汕的滷鵝,這道菜是潮汕名菜,味道也是極好的,非常符合許四海的胃口。

飯後喝茶,許四海還說自己這次是收古董一路走過來,在羊城收了點古代的玉器,他還送了兩兄弟各一隻玉勒子一個紅瑪瑙的柱子。

“可別小看這倆個小玩意,這是西周時期的,送給你們把玩下。”

隨後許四海還就這兩件小玩意,用大白話介紹下西周時期玉器的製作特點,說的簡單明瞭,林氏兄弟一下子就聽明白了,同時也知道這兩件小玩意的珍貴之處。

原本許四海第二天一早就想走的,不過林林錦堂堅持要許四海在住兩天,過兩天鎮上會有請財神遊街的活動,很熱鬧的!

這倒是吸引了許四海,遂答應在住兩天。

這兩天許四海可不能白住,少不得還要為林錦堂設計點精巧的玉雕,很快兩天時間就過去了。

這是個星期天,一大早林錦堂就帶上許四海去鎮上,某條街上的財神廟大門口,以及聚集了好多人。

一會時間,廟裡鳴鑼開道,鞭炮齊鳴,外頭人群也開始轟動起來,隨即一頂四人抬的轎子從大廟裡出來,轎子上還抬了一尊雕塑的財神老爺。

林錦堂和後到的弟弟林錦文朝財神老爺合十敬拜,嘴裡唸唸有詞。大概意思無非是保佑發財,重塑金身之類的話。

財神爺剛剛走出大廟,立刻就被無數善男信女給包圍了,無數人的唸唸有詞彙集成了宏大的嗡嗡聲。

財神爺之後還有漂亮的女孩子,穿著仿古的袍子,倆人扛著一面穿在竹竿上的大旗,也不知道啥意思。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打頭的大旗竹竿上還掛著疊起來的好幾條華子。許四海猜測這大概也是供奉給財神爺享用的。

財神爺的雕像在鎮長轉了幾條街,最後還被擺放在一座古色古香的戲臺上,善男信女們更是合十參拜。

許四海感嘆此地民風還是很古樸的,保留了不少古代社戲的元素。

之後還有唱戲,此時林錦堂告訴許四海,本地姑娘你要他們早上七點上班,她們會立即辭職,可要說讓她們請神抬旗幟,她們會早上五點就起床化妝,一點都不覺得苦!

許四海:這是拜神習俗人入人心了!

轉天許四海就離開揭陽,繼續一路向北。

廂式車進入胡建省,到處都是大山,又是幾個小時都在走盤山公路。親眼實地看過,許四海才明白,胡建也是兩極分化,靠海的地方挺富裕的,而西部的武夷山去還是很貧窮的。

下鄉收東西,當地會說普通話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裡的都是不懂普通話的老年人。

和他們交流簡直太難了,可以說是雞同鴨講。

好幾個村子,村裡人連許四海的來意都不明白,這還怎麼收古董?

好容易遇上一個懂普通話的老人,許四海馬上說明來意,村裡留守的老年人聽明白了也開始回家裡腦那東西出來。

一個老太太顫顫巍巍的拿來一個四方的雕漆盒子,說是這個盒子已經在家裡存放不知多久了,在放下去恐怕就要朽壞,不如就賣了吧。

盒子是紅漆雕刻的錦地紋,底部的黑漆已經龜裂成蛇皮一樣,部分已經起皮翹起。

只需看這個漆器的地步,就能確定開門老,而且這還是很珍貴的南宋漆器!

開啟盒子,裡邊還有一本《三命通會》的線裝古蹟,這本書許四海聽說過,是專門算命的書,而且還是乾隆年版本的。

東西不錯,許四海花了2000塊拿下。

還是在這個小山村,許四海還受到一隻豇豆紅釉小玉壺春。

這種釉色屬於官窯專屬,而且康雍乾三代做的最漂亮,這只小玉壺春就是雍正年代的。瓶子底的青花雙圈款也證明了這一點。

這件許四海也花了2000塊,少了持寶人大爺不願意。

在另一個小山村,許四海還很意外的收到兩個廣東一兩的銀元。銀元已經收藏許久,外表佈滿了漆黑的包漿,但圖案花紋一點都沒磨損。

而這兩枚銀元正面上部為廣東省造,下邊為“庫平重一兩”,珠圈內為光緒元寶四字,兩側還有兩隻蝙蝠。

反面中心的珠圈內為一個團壽字,外圈為二龍戲珠。

一般銀元的分量都是七錢二分,清代各省的龍洋;袁大頭;乃至後來的孫小頭莫不如此。

這種一兩重銀幣的產量極少,存世量更少,據說是為了慶祝慈禧70大壽特別鑄造的。可惜這一年剛好是甲午戰敗,慈禧取消了慶壽,這批紀念幣性質的銀幣大部被銷燬。

收了銀幣,許四海繼續一路向北,又在一個小山村裡受到一副四僧之一弘仁的畫,這幅畫雖說殘破了些,不過主畫面還在,還是可以裝裱修補下的。

再往北就到了浙省管轄的範圍,許四海還想再去龍泉窯遺址看看,可惜這次他看到大窯遺址已經被政府保護起來,不允許愛好者隨意挖掘。

而當地的老百姓手頭到時還有不少殘片,但他們的要價也是貴的嚇人。小塊也要十幾塊錢,燒餅的的能要幾十塊,帶紋飾的更是高達上百塊一枚。

當地人還說不賣別後悔,這是不可再生的稀缺品,今後價格還會更加貴!

東邊不亮西邊亮,許四海在一處山間公路上休息,他還在山腳的小溪看到好多龍泉窯的碎瓷片。

下去看後還發現好幾個粘在匣缽上的南宋八卦爐,他用上異能輕輕鬆鬆就把這一串六個八卦爐給剝離下來。

又是外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