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促進交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聽夏天這麼說,張愛嘉點了點頭。

臺灣的電視劇起步並不算晚,跟香港的TVB、亞視一樣,也是從六零年代就開始製作了。

不過因為鉦治高壓的關係,當時的臺灣電視發展很慢。

到七零年代的時候,臺灣的電視劇質量,相比香港已經落後一大截。

這導致香港的電視劇,每每都能在臺灣引發收視狂潮。比如大名鼎鼎的《楚留香》,當年在臺灣播放時,收視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人人都熱衷於追劇,迷得不要不要的,連計程車都不願意跑,要趕回家去看《楚留香》。

這部劇的熱播,使得劇中幾位主演如鄭邵秋、趙雅芷等在臺灣紅透半邊天。鄭邵秋之後又在臺灣電視臺的邀請下,出演了《香帥傳奇》,繼續“楚留香”的收視神話。

而趙雅芷也憑藉《楚留香》等劇打下的名氣,在八零年代中期開始在臺灣發展,先後主演了《京華煙雲》、《芙蓉鎮》、《戲說乾隆》、《新白娘子傳奇》等等,還創下香港演員在臺灣的最高片酬神話,每小時八萬港幣。

要知道,就算是像吳綜憲、張斐、胡呱這樣的綜藝天王,每期兩小時的綜藝節目,片酬也不過四十萬臺幣而已。可見趙雅芷在臺灣的受歡迎的程度。

而《楚留香》的熱播,也引起了臺灣本土藝人的不滿。擔心自己飯碗不保的他們,紛紛向當局請命,要求停播《楚留香》。後來,臺灣當局頒佈法令,規定港劇只能夠播四個月。這也算得上是“臺灣電視劇保護月”了。

正是因為這項法令,使得臺灣電視劇終於有了喘息之機,沒有被港劇一棒子打死。在之後,臺灣電視人也知恥近乎勇,提升了武俠劇的製作水平。

他們向香港取經,引來香港的導演、編劇、演員。像大導演張徹,編劇張炭(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等等),知名演員爾冬升、秦霈、陳鈺蓮、曾華蒨、孟非、潘盈紫、龔賜恩、劉清雲、黃日華、張衛建、周海湄等等,當年都曾經前往臺灣發展。

香港電視業雖然跟臺灣是同時起步,但它因為沒有政策的限制,所以發展的就快得多。在七零年代、八零年代,已經全面超越臺灣電視業。

……

但進入到九零年代,隨著臺灣經濟的飛速發展,錢淹腳目,臺灣電視劇產業獲得了更大投資,再加上從香港娛樂圈又取到真經,所以當時的臺灣電視業發展迅猛。

在電視劇領域,臺灣電視業推出的瓊搖言情劇系列如《梅花烙》、《青青河邊草》、《鬼丈夫》等等,不僅在臺灣廣受歡迎,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地區,也獲得了不俗的反響。

武俠劇方面,當年臺版的金庸劇、古龍劇也是很受歡迎的,比如咆哮教父馬景濤主演的《倚天屠龍記》,鄭邵秋、楊莉菁主演的《香帥傳奇》,臥龍生的《金劍鵰翎》等等。

都市劇像《星星知我心》、《家有仙妻》;歷史劇像《武則天》、《一代皇后大玉兒》、《戲說乾隆》、《戲說慈禧》;古裝探案劇《包青天》、《天師鍾馗》……總之誕生了不少的經典作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至於綜藝節目,臺灣更是全面超越香港。

就連香港知名主持人曾智偉都坦誠,他主持的《超級無敵獎門人》系列,是從臺灣綜藝節目取經的。

臺灣綜藝節目,一方面借鑑吸收了扶桑的綜藝節目精華,一方面又與臺灣特有的秀場文化相結合,使得它的綜藝節目不僅多種多樣,異彩紛呈,而且還極具笑果。

臺灣綜藝節目最火的時候,就連內地都要向人家取經的。像芒果臺當年直接請臺灣的製作人過來,指點他們如何製作綜藝節目。

開始的時候,因為資金短缺,所以只是請來顧問一下。到後來,臺灣整個節目製作團隊,都被打包請來內地執導。

那一陣,臺灣的主持人以及笑星,在內地電視臺可是大受力捧的。像吳綜憲、黃銨、陶靜瑩、蔡康勇等人,當年都是不惜砸重金請來。他們的片酬,通常是臺灣的數倍乃至數十倍。

……

所以說,九零年代,對於臺灣電視人,真的是黃金時代。有資金,有人才。

這一點,張愛嘉自己也是看得到的,所以她很贊同夏天的話。

趁現在時機好,多拍些好作品,不然等世道差了,想拍好作品都不能了。

“夏先生,您的話我都記住了。”她笑著說道。

“嗯。”夏天也點點頭,“創作上的事,我就不過問了,我相信你的眼光。不過未來,除了要拍好作品之外,還得要加強跟內地的交流。兩岸遲早要統一的,我們這些文藝工作者,應該要走在時代前列。”

張愛嘉笑著點了點頭,“夏先生,我們現在交流已經做得很密切了,很多內地演員都被我們引到臺灣來了。像傅易偉、叢姍、金鳴、葉敬、何茵、蔣琴琴、焦恩駿等等,都主演了我們很多影視劇呢。”

“嗯,還得要繼續加大交流的規模。”夏天點點頭道,“這對臺灣電視人是有好處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知道。”張愛嘉點了點頭,“現在臺灣的電視臺越來越多,合用的藝人卻是越來越少。很多藝人都要靠搶才有檔期。而內地演員多,片酬又便宜,還真是挺合用的。”

“誠然,內地演員片酬比較低,而且質素又普遍比較高,的確是蠻合用的。”夏天聽她這麼說,笑著擺擺手道,“但我說得不是這些。”

“那夏先生您指的是……”張愛嘉好奇的求教道。

“我的意思是,臺灣的電視臺未來會越來越多,競爭也會越來越無序,越來越激烈。所以咱們加大交流的規模,到時候,可以把業務轉往內地發展。”夏天笑道。

內地很多製作公司,都是有臺灣背景的。比如唐人、周易、飛騰等等。他們依託臺灣的資金,在大陸市場做出了很大一番成績。

而夏天多年來力推的三地合作模式,為得就是有一天,香港、臺灣的娛樂圈淪落之後,這兩地的娛樂圈中人能夠熟門熟路的上內地發展,所以他才要求張愛嘉加大交流規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紀墨白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