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0【入股臺積電】(求訂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來到美國的第二天,陸續有訊息反饋回來。

一是葉志明打來電話,告訴他英國沒有一家叫ARM的晶片設計公司,倒是有一家名叫A的小公司,是由英國劍橋大學的兩位專家創辦的。

不過它八五年設計推出的一款CPU倒是名叫ARM,全稱是“Aae”。RISC是一種精簡指令集,與INTEL使用的CISC複雜指令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CPU設計理念。

RISC精簡指令集,儘量簡化計算機指令功能,只保留功能簡單的指令,其他指令則透過子程序執行。如此使得指令的平均執行週期減少,從而提高計算機的工作主頻,並有效降低CPU的功耗。

像ARM的晶片,功耗最低可以到一百二十五毫瓦。而英特爾的晶片,功耗再低也得到十瓦以上。一千毫瓦等於一瓦,等於英特爾晶片的耗電量是ARM的數十倍。

如果是臺式電腦或者伺服器,這一耗電問題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是移動裝置的話,對於耗電量就要斤斤計較了。因此ARM在計算機方面難與英特爾競爭,但在移動裝置領域卻是如魚得水。

夏天一聽介紹,就覺得靠譜,馬上吩咐葉志明入股這家公司。

“夏先生,那家公司非常的小,只有十二位工程師,而且辦公地點就在穀倉,看上去就像個草臺班子。我們入股它,豈不是把錢丟進水裡麼?”葉志明一聽,大為驚訝道。

為了替夏天獲得第一手資料,他親自去那家公司考察過,說實話,A真的是太不起眼了。說是劍橋大學的專家創辦,其實就是一個小作坊嘛,連辦公樓都租用不起,還要在一個穀倉裡辦公。像這樣的公司能有什麼像樣的發明,他真是想象不出來。

“你懂什麼!”夏天見他這麼說,生氣地呵斥道,“堂堂的蘋果公司,還是在車庫裡創辦的呢。惠普、索尼剛創辦時,也不過就是一家手工作坊而已。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剛發點小財就飄了。用不用我把你調回香港,再讓你去守兩年荒島啊?”

葉志明一聽,連忙求饒道,“老闆,我錯了,我不該口無遮攔,質疑您的決定。我馬上照您的吩咐去做,跟他們談入股的事情。”

“嗯,那就這麼定了。記住一點,儘量多入股。”夏天吩咐他道。

“是。”葉志明連忙點頭道。

夏天隨即掛了電話。

A是由劍橋大學的專家創辦,又挨著劍橋大學,這不就等於是美國的矽谷嘛。要知道矽谷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它周圍分佈著十三所大學,而且不乏斯坦福大學、西北理工大學、聖塔克拉拉大學、舊金山大學、金門大學、聖何塞大學等美國知名學府。

矽谷的高科技公司與大學合作,進行產業孵化,將科研所得迅速轉化為商用。而這些大學的精英人才,畢業直接進入矽谷工作,為這裡平添無數活力與創意,也使得矽谷發展越來越興旺。

……

除葉志明外,王賢宗也給夏天打了電話來,說他已經跟臺積電的張仲謀談過了。

張仲謀對於王賢宗的入股表示非常歡迎,事實上,王賢宗的這份投資對如今的臺積電而言,說是“及時雨”都不為過。

因為臺積電創辦三年來,一直都是經營不善,業務開展非常緩慢。

八零年代,絕大部分晶片製造商都是自產自銷,極少有出現代工的情況。像IBM、INTEL、AMD、飛利浦、德州儀器、摩托羅拉等等,都是如此。

直到九零年代末,隨著晶片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除計算機、伺服器、通訊裝置外,還有錄影機、遊戲機、VCD/DVD,甚至冰箱、彩電、空調、音響等,都植入晶片,造成晶片的需求量激增,臺積電才由此獲得海量的訂單,終於崛起。

所以說如今,正是臺積電青黃不接,發展最為艱難的時候。因此張仲謀非常樂意王賢宗來投資,甚至可以說是倒履相迎。

臺積電最大的老闆其實不是張仲謀而是臺灣當局,因為當初是臺灣當局出資一億美元創辦的。另外國際電子巨頭飛利浦,也投資了兩千多萬美元。另外像是臺塑等民間資本,也投資了兩千多萬美元。加在一起,奠定了臺積電的資本基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因為臺積電這幾年發展不順,虧損嚴重,這些股東們都開始有些後悔了。張仲謀幾次遊說他們,希望他們能夠補充資金,引入新裝置,新工藝,都被他們一一拒絕。因此現在聽說有人肯接盤,他們也是非常樂意把股票轉手。

最後經過一番談判之後,天下科技以八千萬美元,獲得了臺積電六成八的股份,成為了臺積電的第一大股東。

另外,為謀求臺積電的發展,天下科技又為臺積電提供了一億美元的擔保貸款。張仲謀用這筆錢,引入了他早就垂涎的新一代生產線,讓臺積電的製作工藝又上了一個新臺階,也為它後來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

除了收購臺積電外,王賢宗也開始招募程式設計師。

全球計算機最發達的地區,無疑就是美國的矽谷。

王賢宗在這裡創辦了天下科技分公司實驗室,邀請美國知名的計算機專家、程式設計師加盟,參照UNIX研發新一代作業系統。

這一番工作也是頗為勞心勞力,因為現在計算機大興,誰都能看出它的價值,因此計算機專家都是搶手貨,而程式設計師同樣也是香餑餑。所以湊齊一班人,實在是很不容易。

不過無論如何,最後,新公司還是創立了,最後由夏天命名為天才實驗室。天才實驗室總共三十名工作人員,除一位職業經理負責統籌工作外,其他都為科研人員。

因此使得公司極客味十足,創辦之後,夏天曾有幸參觀過一次,真的是開了不少眼界,感覺就像是進了三百年後的垃圾場。

到處都是電子垃圾,而人都像土堆裡刨出來的,頭髮蓬鬆,睡眼惺忪,真的是很有流浪者的氣質。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紀墨白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