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黃金臺】(求訂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聽夏天這麼說,在座眾人都不禁勃然變色。

電影展對他們這些中小電影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棒的宣傳平臺。他們這些中小電影公司缺乏發行渠道,電影拍得再好,也可能賣不出去。而影展吸引來了世界各地的片商,前來洽購電影,對他們而言就是機會。

雖然他們的電影最多賣幾百萬港幣,還趕不上天下影業獲利的零頭。但這筆錢對他們這些中小公司而言,已經是相當一筆鉅款了。

如果明年夏天剝奪了他們參展的權力,那他們連這筆錢都賺不到了。那可是巨大的損失!

“這也太霸道了,怎麼能這樣子!”

“這不讓我們拍,那不讓我們拍,那我們拍什麼呢?你們有錢,可以隨便拍,虧了也不怕。我們一部戲虧了,公司就垮了,賭得起麼?”

“說不要跟風爛片,還不是怕我們沾他的光。哼,天下影業這幾年也沒少拍跟風片,那又怎麼算?!”

眾人紛紛腹誹道,只是誰也不敢將心中的不滿大聲說出來。

原因很簡單。以夏天如今在香港影壇的權勢,誰要是敢在這時候跳出來反對,那誰也就別想在這行裡混了。

之前還有一家獨立聯盟,可以稍微跟夏天抗衡一下。但現在,獨立聯盟都被他打殘了,他們一點一張都沒有了,不服行麼!

有錢有勢,就是這麼霸道!

“大家有不同意見麼?”夏天隨即掃了一眼眾人道。

眾人紛紛低下頭去,沒有敢跟他對視的。

“很好,那就這麼定了。”夏天點點頭,“來,乾杯~”

“乾杯~”“乾杯~”眾人稀稀拉拉的響應道,滿飲了這一杯略顯苦澀的酒。

……

慶功會結束之後,黃佰鳴、何貫昌等人找到夏天。

“夏先生,全要原創,不要跟風,是不是太嚴格了些?畢竟哪有那麼多好故事,哪有那麼多好題材可以拍啊。”黃佰鳴笑著向夏天說道。

“我們不及夏先生您那麼有才華,能寫出那麼多好故事來。創新這件事,對我們而言,難度很大啊。”何貫昌也訴苦道。

像他們雖然也是大公司,但也不敢隨便創新的。畢竟他們現在負債很重,一部電影投資幾百萬港幣,虧了可就麻煩了。

“我不是要求不能跟風,我只是要求不要跟風爛作。”夏天擺擺手道,“電影公司跟風拍電影,蹭熱度,借東風發筆小財無可厚非,我也這麼做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跟風歸跟風,態度至少要端正吧。剛剛我當著他們的面,沒好意思把話說得太難聽。你瞧他們拍得那叫什麼玩意兒?!粗製濫造,偷工減料,垃圾之極!

這樣的作品出現在影展上,本身就是對遊客,對片商的不負責任!人家歡歡喜喜來參加影展,結果看到這些垃圾,多影響心情,讓人家還敢來第二回麼?這種現象要是不懲治,那這影展還能辦下去麼?”

聽夏天這麼說,黃佰鳴、何貫昌等人也都點了點頭。

“跟風爛片是不對的,應該要好好整頓一下。”他們附和道。

他們的電影雖然也跟風,但起碼不是爛片。既然不在封禁之列,他們也沒必要幫其他人說話了。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另外,雖然不會封禁跟風片,但各位也要仔細想好,最好是能夠開拓創新。畢竟國外片商的胃口可是很挑剔的,到時候,人家看不上咱們的電影,那就萬事大休了。”夏天又提醒道。

娛樂圈,是一個不創新就會死的地方。製片商必須努力的推陳出新,才能留住喜新厭舊的影迷們。

如果創新的速度趕不上影迷口味的變化,那就會面臨淘汰的危險。再大的公司,再有名的導演,都逃不出這一現象。

比如全球最成功的導演之一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從七零年代末起,拍攝出了無數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如《大白鯊》、《ET》、《奪寶奇兵》、《辛德勒的名單》、《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貓鼠遊戲》等等等等,讓全世界的影迷都頂禮膜拜。

但是他去年推出的大作《圓夢巨人》,卻是因為題材老舊,手法過時,而遭遇到了票房滑鐵盧。

再比如張徹,香港第一位電影取得百萬票房的大導演,在六零年代末,七零年代初可謂紅極一時。

但進到八零年代,他的那一套故事、手法、理念,卻已經過時了,香港沒人再找他拍電影,他只能被迫隱退。

據狄龍所說,張徹蝸居期間,寫了一大摞厚厚的故事,想委託他交給電影公司,希望能拍成電影。但是他翻閱之後,可悲的發現,沒有一個故事是能用的,完全不合現代人的口味,所以幫不了他。

張徹當時還很生氣,寫了一封親筆信給狄龍,說自己還有用處,還不是廢人一個。

“這個道理我們也曉得,但是該怎麼創新呢。我們不像夏先生您,我們哪有那麼多好劇本,好故事啊。”何貫昌、黃佰鳴都面露難色道。

“要想有創新,要想有好故事,那就必須招攬優秀的編劇。而要想招募到優秀的編劇,那就必須尊重他們的工作,並給他們相應的報酬。”夏天回答道,“古有燕昭王築黃金臺招賢,我想諸位的智慧應該不會遜色於古人吧。”

香港的電影公司是一貫不尊重編劇的,很多編劇別說賺錢了,甚至連三餐都混不上。比如黃佰鳴當初就是電影編劇,給電影公司寫劇本,結果劇本拍出來,自己卻拿不到稿費,搞得家宅不寧。幸好最後他自創公司,自己當老闆,才免去了衣食無著之憂。

但他在新藝城三大巨頭之中,卻是分到股份最少的一位。擔當導演的麥佳,擔當演員的石田,拿得股份都比他多,而且多很多。單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編劇的地位有多不受重視。

自己的工作不受重視,薪酬又得不到保證,那鬼才想當編劇呢。編劇的匱乏,也導致香港電影的創新匱乏,最終導致了它的衰退。

所以要想有創新,就得先從尊重編劇,提高編劇的待遇做起。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聽夏天這麼說,幾位老闆也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知道夏天的話是對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紀墨白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