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歷史’上不同的橫店影視城,自一九九一年香港光影電影公司投資五億港幣開始,就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特別是自1994年以來,香港光影集團累計投入40億資金興建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華夏文化園、明清民居博覽城、夢幻谷、屏巖洞府、大智禪寺等1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匯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三座超大型的現代化攝影棚,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
在橫店這裡,所有影視生產的要素都可以找到,如道具、戲服、發電車,運輸車輛、煙花、化妝、群眾演員、特約演員等。可以說,來橫店拍戲,一個劇組只需要導演帶幾個主演過來就可以,其它全可以在橫店找到。
與橫店影視城交相輝映的是光影特效杭州分公司,這家創立於一九九六年的特效公司,經過四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亞洲最大、最先進的電腦特效公司,不但承接亞洲的電影特效,而且接受北美子公司的外包業務。隨著這幾年,好萊塢特效大片的當道,香港、內地的電影也緊跟潮流,著實讓特效公司的發展一日千里,成為了杭州市的一張城市名片。
影視城加特效公司,再加上光影有意擴散一些低端技術,再加上技術與好萊塢同步、成本又相對低廉,在橫店這個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影視制作產業。
孫子明一行人遊覽完張家界後,連在杭州的特效公司都沒去,,就直接來到了橫店影視城參觀。
對於曾叔他們這種不按方便原則的安排,孫子明佯裝不知,興致勃勃地帶著大家四處參觀。大家都是吃一碗飯的,孫子明他們的到來,讓整個橫店都陷入了亢奮,到哪都後面跟著一大幫導演、演員、記者。
不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影視城裡轉了幾天,橫店的種種不足全部暴露在這些行家眼裡。
“明,這些群眾演員可真遜!”
詹姆斯的不屑,讓已經心不在焉的孫子明聳了聳肩膀以示無奈,這些群眾演員只把表演當成謀生的手段,而好萊塢裡的那些群眾演員,將表演當成了理想。兩者的出發點不同,自然水平立見高下。再說,好萊塢吸引著全世界的人才,而且是那些有志於表演事業的人才,連咖啡館裡的侍者都可能是學表演出身的,這哪有可比性啊?
對照國產電視劇與美劇,一個明顯的區別,那就是美劇非常和諧,沒有看起來突兀的地方,哪怕是不露臉的路人,都在賣力地表演;而國產劇只要看得稍仔細一點,那些路人甲、路人乙簡單就是個人形道具,表情與動作都是敷衍了事。
孫子明的解釋非常有道理,可跟在後面的吉爾卻不這麼認為。兩家光影遲早要合併,不管是喬治成為總裁還是香港的祥,她作為光影的一份子,看到問題就要說出來、提出解決的方案。
“boss,我覺得問題的原因,沒有這麼簡單。我昨天看過一些資料,貴國去年的電視劇產量達到了9948集,”
啊?眼睛餘光正看著那些記者的孫子明都嚇了一跳,連忙打斷道:“吉爾,一年有這麼多?”
“yes,據說今年肯定會突破10000集,單香港光影集團去年的產量就達到714集。”
吉爾說得很嚴重,震驚過後的孫子明卻不可置否,看來兩個集團要合併,開始觸動大家敏感的神經了。香港衛視一年產714集電視劇,都是經過精心統籌的,如果沒這麼高的產量,如何餵飽香港衛視和漢江衛視?
再說,哪個偉大的演員,不是一大堆爛片磨礪出來的?
哦,也不能這麼說,也有很多好萊塢演員,確實不需要透過爛片磨礪。不過,那是因為他們從少年時代起,就在參與各種舞臺劇的表演,轉到大銀幕發展後,只需要把誇張的表演改成內斂,而國內根本沒有那種優勢。
現在大量社會資金湧入影視業,固然搞亂了這個市場,但又何嘗不是加速這個行業的發展?資本總是逐利的,但更是清醒的,但那些投資人發現這行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好賺,自然就會大部分退出,但卻給這個行業留下了大量有經驗的人才,用別人的錢來培養人才,這還不合算?
孫子明的解釋,讓吉爾愕然,她從昨天得知這一亂象起,就從未從這方面考慮過。在她看來,這是行業秩序混亂的表現,香港光影集團作為行業內的巨頭,應該改變這種現象,而不是聽之任之。
“沒什麼,好萊塢的機制已經完全成熟了,而我們還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呵呵,要趕上好萊塢的腳步,或許我們還需要二十至三十年的時間。”
“no,no”,吉爾不顧孫子明的解釋,堅定地搖頭道:“boss,我覺得您的想法是不對的。”
嗯?站在樹蔭下的孫子明愣了一下,自顧自地先坐下,才示意吉爾也坐,詳細說說她的看法。自己有多少斤量,孫子明自己最清楚,如果沒有那些‘記憶’,憑真正的本事,自己給這女人提鞋都不配。
“boss,我們是這個行業的領導者,我們應該制定對我們有利的規則,扼殺一切可能的競爭對手,而不是讓那些投機者抓住機會做大……。”
吉爾越說越興奮,孫子明越聽越嚴肅,而旁邊一直跟著的吳毅江卻是聽得冷汗涔涔。
橫店影視城是吳毅江帶人一手建起來的,這七八年裡,他除了一年接一部電影外,其餘的時間都泡在橫店、海南、焦作三個影視城裡,對國內的影視劇製作可謂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國內的影視劇製作,如果要分類的話,粗略可以分成三種,一是電視臺、正規的電影公司自己製作。這一種製作模式的好處,就是有保障,不管是經費、片酬、質量都有保障,也是眾多明星最喜歡的一種模式。對於那些演員來說,拿到手的錢才是錢,如香港四大電影公司、tvb、香港衛視、還有央視等電視臺,雖然片酬比一些影視制作公司提供的更低,卻不會發生片酬拖欠、甚至是賴賬。而且,影片上映後,後續的vcd、海外發行等收入分成,也會按協議給導演、演員,絕對不會發生暗地裡坑人的事。
第二種是國內的一些民營影視企業製作,他們給的片酬高,還能幫導演、演員們避稅,卻整個操作都不那麼正規,拖欠片酬是經常的事,就更別提後續收入的分成了。當然,它們也還算是不錯的了,最起碼會認賬,投資失敗後只拖欠片酬,不會翻臉不認人、不認賬。
最後一種就是演員們最怕,卻又是最普遍的——草頭班子。一些圈子內有人脈或是有勢力的人,拿著劇本先半騙半逼著明星演員簽約,再拿著明星的協議去忽悠投資人,他在中間空手套白狼。投資成功了,他在中間賺得盆滿缽滿,投資失敗了,他將公司破產,投資人的錢他賺了,演員的片酬他也可以賴掉。
明星和經紀人確實不傻,但若是這個草頭班子的班主,是某位領導的誰誰,或是某些圈內大佬的誰,誰又敢不在協議上簽字?何況,國內的經紀人制度並不完善,除了光影集團有家正規的經紀公司外,其餘的經紀公司實力不強而且也不正規。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內地明星只得從自己親友裡找經紀人,信任度倒是夠了,可他們哪扛得住方方面面的壓力和欺騙?
這些情況,不用吳毅江解釋,孫子明也太熟悉了。他‘以前’在這個圈子裡混了二十多年,哪會不知道這些破事啊?整個華人娛樂圈,就是一個門派林立的江湖!
“阿毅,你怎麼看?”
孫子明平靜的表情,讓吳毅江大熱天裡都擦汗,吱唔了幾聲,才低聲道:“明哥,吉爾小姐說的是沒錯,但現在不是時候。”
“說重點!”
“是”,吳毅江咬了咬牙,恭敬道:“明哥,這裡面水太深了。我們光影雖然財大勢大,可審核權捏在別人手裡。薄總他們雖然在廣電局有很多關係,也能幫我們的大忙,但要是動了他們的利益,肯定會跟我們翻臉的。”
吳毅江的意思很明白,那些敢空手套白狼的人,都是有實力的人,而且自己集團內地分公司的高層,也肯定牽涉在其中。那幫混蛋不一定會搞這些破事,但肯定跟那幫爛人牽扯不清,花花轎子大家抬嘛。
孫子明不由得眼睛眯了眯,想起了當初在北平成立分公司的事,薄克儉可是靠他父親的權勢,逼著張虹她表哥讓出一部分股份。這麼多年下來,雖然當初那小子有點仗勢欺人,但做事還是有一套的,上半年在國內上映的《宋氏三姐妹》一刀未剪,不就是他的功勞?
吳毅江跟隨孫子明十年,從一個最小的龍套演員,混成了國際巨星,而且還打理著光影集團旗下的三大影視城,他的忠心是勿庸置疑的。眼看著自己大佬開始眯眼睛,手指還在旁邊開始‘彈鋼琴’,吳毅江生怕自己大佬不知道內地的情況,連忙小聲道:“明哥,您得三思啊,他們可不單是一小批圈子裡人,後面的牽扯太大了!”
“我知道”,孫子明隨口回答了一句,起身走向開始騷動的記者們。看來,該來的,終歸是要來的。只是不知道,那位中東狠人,會不比印象中的更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