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落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盛夏六月的天氣,瞬息萬變。

方才還是炙熱難耐的晴空萬里呢,倏然之間就有無數的烏雲翻滾著奔騰著,從四面八方漫過來,整垛整垛地堆積,越來越密,猶如千軍萬馬摧壓而來。

天空陡然變得很低沉很暗,猶如汲足了墨水。

即將被掩蓋的遠山一片灰濛濛,已然分辨不出起伏的山巒;在谷地中排兵佈陣即將鏖戰的漢魏雙方士卒,皆被壓抑得喘不過氣來。

一絲涼意,出現在天地中,蔓延入了所有人兒的心田。

只見原本被曝曬得耷拉捲縮的旌旗,尾綴開始微微晃動,拉拽著旗面緩緩舒展,直至迎風獵獵的怒張。

從微風到狂風,幾是無縫過渡。

矮丘緩坡上樹木茂盛的枝葉,也被風吹得“嗚嗚”作響,率先奏響了大戰的序曲。

“卡察!”

一道閃電刺破了烏雲密佈的天幕,令天地倏然一亮。

位在後方大纛之下的鄭璞,手中高舉的令旗,此時狠狠往下揮落。

“轟隆隆~”

落雷之聲響徹了天地。

大纛側,牛皮大鼓前,一直死死盯著鄭璞手中令旗的、赤膊雙手執鼓槌的軍漢,同樣勐然將兩支鼓槌狠狠砸下。

“冬!”

“冬!冬!”

黃豆大的雨滴以千軍辟易、當者披靡之勢,從天空中呼嘯而落。

有的落在了乾燥地面上,將塵土砸出了一個小坑;有的落在谷地的小溪流中,激盪開朵朵漣漪。瓢潑大雨來得極其勐烈,霎時空中彷佛神魔亂拋,從那如墨烏雲中撒開千絲萬線,漸漸的將天地縫合。

有一滴落在了魚麗陣正中前方的柳隱眉骨處,四濺的水星,令他本能的緊閉雙眸。

但他的右手,在戰鼓響徹的那一刻,很流暢的握住了腰側環首刀的刀柄。

“哐鏘~”

出鞘的利刃往前指,再度睜開的雙眸盡是慨然,口中一聲咆孝,“戰!”

“戰!”

“戰!戰!”

漢軍士卒排山倒海的激昂之聲,與落雷聲爭鋒;整齊且堅定向前的腳步聲橐橐響起,與暴雨聲一較高下。

而在對面魏軍的魚麗陣步卒,此時亦然鼓角爭鳴,同樣咆孝如雷前來決死。

似是渺小人類的執意死鬥,將天地的主宰給激怒了。

“卡察!”

銀蛇狂舞,一道道白光撕裂了漆黑的天幕,像極了上蒼在揮舞著一把把利刃在恐嚇。

或似是,天地的主宰有意為兩軍決死助興。

“轟隆隆~”

落雷發出隆隆的響聲,戰慄著山河萬物,好像是上蒼在空中擊鼓,激勵著人們的死不旋踵。

終於,兩支大軍相撞了。

若隆隆沉雷響徹山谷,又如萬頃怒濤撲擊群山。

長矛與環首刀鏗鏘飛舞,短矛投槍呼嘯飛掠,沉悶的喊殺與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顫抖。

一是為還於舊都信念激勵的虎狼之師,在常勝不敗的煌煌戰績激勵之下康慨赴死,誓要將對手撕裂;一是從淮泗千里而來,乃歷經無數次戰事依舊存活至今的精銳,同樣以悍不畏死的豪烈,欲將徹底終結“魏之大患”的噩夢。

“戰!”

“殺~~”

刀盾碰擊、矛尖突刺,猙獰的面孔,帶血的刀矛,低沉的嚎叫,瀰漫的血腥味,整個山谷都被這種原始搏殺的慘烈氣息所籠罩所湮滅。

“轟隆隆~”

落雷與戰鼓聲聲催。

“嗚嗚~~”

狂風呼嘯著吹起號角。

傾盆而落的暴雨在鼓面上激盪,雙方士卒的性命在鋒刃上凋零。

雙方就這樣死戰著,寸步不讓;谷地上屍體累累、散落了滿地的刀矛,鮮血隨著雨水歡快的流淌。

但在魏軍的大纛下,孫禮的臉龐慢慢變得猙獰。

雖然密集的雨線讓他的視線變得朦朧,但不妨礙他看出己軍兩翼戰線正在慢慢崩解。

而在漢軍大纛下的鄭璞,則是滿目肅穆,不知覺中以一隻手用力抓著、一捧著巨大牛角號的士卒肩膀上。

牛角號,是指揮西涼鐵騎的號令。

在戰前的兵力部署中,他乃是讓柳隱部居中,正面抵抗魏軍的淮泗精銳。不求柳隱能擊潰或殺穿淮泗精銳的戰線,只需他的蜑獽軍能維持己軍戰線不崩即可。

魚麗陣的左翼,則是以句扶部充任。

他同樣無需奮力向前、以擊潰敵陣為己任,而是務必要保有餘力,應對牽弘部烏桓突騎的側擊而來衝陣;而在右翼的王平部,就沒有任何顧忌,只需往前衝殺即可。

與魏軍將騎兵聚攏在一地的部署不同。

鄭璞讓三千西涼鐵騎分作了兩部,並立左右。

只不過,位在左翼的徐質,所督領的騎兵要在右側的張特更多,約莫兩千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蓋因他的勝券在握,就是擴募後的句扶部士卒仍是以板楯蠻為主,昔日將西羌各部落殺得奔走相告“不可南下”的巴郡神兵為主!

以步抗騎,板楯蠻有十分充足的經驗。

尤其是在迎戰遊牧部落而非漢家騎兵的時候。

鄭璞覺得,有徐質兩千西涼鐵騎的相助下,句扶部足以將牽弘部的烏桓突騎牽制住,為右翼的王平部與張特贏得撕開魏軍戰線的時間。

是的,漢軍的決勝點、鄭璞洞悉的弱點,乃魏軍側翼的周當部。

因為彼部皆是魏國雍涼士卒,早就在以往的戰事中被漢軍打得士氣萎靡。

且王平部先前一直隸屬於丞相的中軍。

麾下兵卒是從號“飛軍”的“無當軍”分出來的,前身乃是青羌五部。

以往,青羌軍每有空缺,各蠻夷族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踴躍,以當募為榮;從這些士卒的聞戰則喜,便可知其血勇了。

而王平亦不負鄭璞所望。

才剛臨陣鏖戰不到半個時辰,當左翼那邊的句扶部才剛佔據優勢時,他比便將周當部的戰線攻得搖搖欲墜。

這也令一直遲遲未得到出擊將令的牽弘有些焦灼。

雖然他在戰前引騎所據的緩坡,乃是位於句扶這一側、無法衝殺王平那邊為周當部扭轉劣勢,但他可以從側衝漢軍的左翼啊!

只要搶在周當部被擊潰之前,以魏軍兵力更眾的優勢率先擊潰漢軍的左翼,不就將戰局鎖定了嗎?

事態已急,還在等什麼!

牽弘心有不解,都想著要不要不等孫禮下令就先出擊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孫禮此時之所以遲遲沒有下令,是因為他知道讓烏桓突騎出擊的決斷,乃“不成功便成仁”之舉。

他早就注意到,漢軍那邊將西涼鐵騎分為兩股了。

亦知道漢軍左翼亦然取得優勢的情況下,為何鄭璞同樣遲遲沒有率先令騎兵出擊的緣由。

漢軍的兵力太少。

若是將西涼鐵騎率先遣出去,會讓大纛與金鼓處的守備無存,將面臨被烏桓突騎奔襲而來斬將奪旗的危險。

而一旦烏桓突騎出擊了,鄭璞便不復有此顧慮。

同樣會讓西涼鐵騎應勢而動。

試問,周當部已然搖搖欲墜了,若再迎來千餘西涼鐵騎的衝擊,他還怎麼能守得住戰線?

而牽弘部能在周當部被夾擊潰敗之前,衝破西涼鐵騎的攔阻,將漢軍大纛斫倒、將疤璞斬殺嗎?

孫禮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

是故,他乃是從中軍分出了千餘淮泗將士,前去支援周當部。

因為發現中路戰況同樣很不理想。

為數六千淮泗精銳的中路前部,竟無法突破漢軍不過四千將士的戰線,哪怕他再復遣了兩千將士摧壓而前,但以兩倍於敵的優勢仍無法建功。

故而,他不顧牽弘已然多次以號角請示突陣,仍讓烏桓突騎懸兵著。

他在等著戰機的出現。

抑或者說,他在等著戰局的變化:是漢軍的中軍先支撐不住,還是周當部再次陷入及及可危。

又是半個時辰過去。

此時,暴雨已歇,遮住蒼穹的烏雲皆散去,炙熱的陽光重新炙烤著大地。

卻無法點燃孫禮心中的炙熱。

蓋因那杆繡著“蜑獽”的旌旗仍在傲立!

漢軍那已然被擠壓成薄薄一線的中路,仍巋然不動、堅若磐石。

而不僅側翼的周當部再次步入了隱隱不支之態,就連另一側的王頎部的戰線都開始崩解了。

亦是說,再不讓烏桓突騎出擊,此戰就沒有懸念了。

“嗚~”

“嗚~~嗚~~”

哀怨且淒涼的牛角號,終於從魏軍大纛下響起。

牽弘懸著的心也終於落下。

“突陣!”

他迫不及待的號呼著,帶著烏桓突騎奔襲而來。

與此同時,鄭璞一直放在號角兵肩膀上的手,終於可以鬆開了。漢軍纛旗處同樣瞬間鼓聲號角大作,兩側的西涼鐵騎踢著馬腹、策馬衝鋒而去。

合計數萬只馬蹄在大地上踐踏,讓悶雷聲平地而起,代替了雨歇後隱去的落雷之聲。

此乃這片谷地中最後的雷聲。

分出勝負的雷聲。

五千烏桓突騎捲起的雷聲,與徐質所督的兩千西涼鐵騎捲起的雷聲攪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但卻止步在句扶部之側。

準確而言,是止步在劉林面前。

身為句扶副職的他,帶著沒有補充兵力的敢死營隱在陣內,一直保留著體力。

當悶雷聲響起,兩百重步卒便執兩丈有餘的長矛為中堅,配合徐質部讓牽弘部無有衝陣的機會。而張特部千騎捲起的悶雷聲,則是讓左翼的王平部,一舉洞穿了周當部防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