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三弟,嶺南的一切為兄就交給你了,別的事情也不需要為兄擔心,唯有一件事不能放心下來!”

“不知大哥還有什麼不能放心的事情,還請大哥直言,只要小弟能夠辦到,就一定不會推辭。”

病床前,劉隱和劉龑兄弟二人輕聲交談著,如今劉隱已經到了最後時刻,此時不過是在交代後事罷了。

“為兄不能放心的是,當初你曾經勸說為兄,若是吳國能夠成功消滅南方其他的敵對勢力,那麼到時候我們嶺南也就不要做無畏的反抗,直接向吳國投降就是!”

“說實話,不當家的人說起話來總是輕鬆大氣得多。”

“你那時候能夠看到這一點,並且勸說為兄;為兄心中雖然極為不捨,但也若是真到了那一步,倒也能夠做到向吳國納土歸降。”

“但如今,這嶺南已經是你的了,你還能像當初你自己說的那樣,在眼見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就爽快的向吳國納土歸降嗎?”劉隱此時的思路非常清晰,說話的速度也很快,幾句話就將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

“這個……”劉龑神情一窒,顯然被劉隱問住了。

在這之前,劉隱才是嶺南之主,而劉龑只是臣子而已,嶺南的一切雖然名義上是劉家的,不過實際上卻僅僅是他哥哥劉隱的。

所以在那時候即便將嶺南完全獻給吳國,心疼的也是劉隱,而不是劉龑。

但如今劉龑成了新的嶺南之主了,要將自己的地盤完全獻給吳國,他還能像之前說的那麼爽快嗎?

若是不能,到時候吳國必然會動兵南下。

而劉龑或許就會在野心的支配下,倚仗嶺南地勢偏遠的優勢,負隅頑抗。

不過很明顯,即便是負隅頑抗,最終只怕也難以逃脫兵敗覆滅的結局。

而因此受到損害的卻是整個劉家的利益,劉家能不能夠繼續延續下去都難說。

所以關鍵之處還在於劉龑能不能剋制自己的野心,更多的為了自己的家族延續去考慮。

此時,見劉龑語塞,劉隱頓時急了。

這可不是劉龑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劉家的事情。

自從劉隱的父親在封州立足以來,至今已經有近三十年時間,劉家也發展成一個大家族,人口眾多。

劉隱可不願意因為劉龑一個人的野心就葬送掉整個家族。

“三弟,為兄即將故去,再多說什麼也沒什麼用處。不過三弟可要想好了,不要說和吳國對抗,就算是如今的嶺南,不服從我們劉家的勢力也有不少。”

“邕州葉廣略,容州龐巨昭,高州劉昌魯,交州曲顥,這些勢力一個個都割據地方多年。”

“三弟你能不能將他們消滅掉,成為真正的嶺南之主都難說,何必為了區區一點小利而置整個劉家的安危於不顧呢?”劉隱神情激動的勸說道。

的確,劉隱雖然是朝廷冊封的清海節度使,不過嶺南之地可不止他們這一家藩鎮。

像嶺南西道節度使葉廣略,寧遠節度使龐巨昭,高州刺史劉昌魯,靜海節度使曲顥等人,同樣是受到朝廷冊封的節度使,在地位上是與劉隱一樣的。

當然,嶺南之地最為核心的地區,也是人口最多,開發最早,經濟最為繁華的地區,就是如今劉隱佔據的廣州等地。

也正因此,在嶺南的各大勢力中,劉隱的勢力才是最強的,也最受到中原各國的重視,甚至劉隱如今還有一個郡王的爵位在身。

而其他幾個藩鎮的實力就差了許多,即便是加起來也就勉強和劉隱抗衡而已,在中原基本沒什麼名氣。

所以一般人提到嶺南,都只會提起劉隱,對這些更小的勢力基本都不怎麼提及。

但劉隱要消滅這些勢力同樣很困難。

聽了劉隱一番話後,劉龑苦笑道:“大哥所言極是,剛才是小弟枉動貪念了。我等連嶺南都不能徹底削平,又何談與吳國對抗呢?”

他神情苦澀,顯然心中還有些不甘心,畢竟要做出決定納土歸降,這可不是誰都捨得的。

事實上,歷史上的劉龑可是野心不小,僅僅幾年時間後,他見中原的梁國勢力衰微,北方陷入大亂;而南方各國又各自混戰,誰也奈何不了誰。

在這種情況下,劉龑竟敢悍然稱帝建國,而那時候天下間除了梁國和蜀國稱帝外,還沒其他勢力敢於稱帝。

就算是吳國、晉國也只是稱王而已,而燕王劉守光悍然稱帝的後果更是迅速覆滅。

這樣一個野心之輩,他所倚仗的不過就是天下大亂的局勢,以及嶺南地勢偏遠的優勢而已。

但如今,這些優勢雖然也有,不過顯然沒有歷史上那麼多。

在內部,龐巨昭、葉廣略等勢力還在割據;在外部,吳國如今實力強大,已經逐步消滅了南方眾多勢力,統一南方的趨勢已經極為明顯了。

劉龑又怎麼可能還有歷史上那麼大的野心,最多也就是心中有些不捨罷了。

劉隱見自家弟弟再次看清了局勢,頓時放心不少,不過他還是鄭重說道:

“三弟,不是為兄信不過你,而是此事極為重要,關係到我劉家的存亡。所以為兄希望你能對天起誓,將來若是吳國消滅了南方其他勢力,並且開始對我嶺南下手,三弟定要認清局勢,向吳國請降,以保全家族傳承!”

他雙眼的眼神已經有些渾濁,顯然已經到了最後時刻,此時不過是強撐著罷了。

見此情形,劉龑也顧不得其他,當即在劉隱面前發下誓言。

得了他的保證後,劉隱終於撐不下去了,他面上露出笑容,隨即雙眼禁閉,身子也漸漸無力的滑了下去。

“大哥!大哥!”劉龑有些哽咽的喊道。

不管怎麼說,這個哥哥在臨終前沒有將嶺南交給自己的兒子,而是選擇了將基業交給自己,這也算一份恩德。

當然,在接受這份恩德的同時,他也不得不接受隨之而來的責任。

這份責任,顯然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若是一步沒有走好,將來劉家真的有可能走向覆滅。

當然,這些都是以後需要考慮的事情,而此時,劉龑所要做的就是安排劉隱的後事,以及儘快繼位,保證嶺南不出亂子。

最後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迅速取得吳國的承認,最好能讓吳王楊渥下達詔令,任命他為新的清海節度使,並且避免劉隱之死給嶺南帶來的衝擊。

若是不能得到楊渥的承認,說不定嶺南內部就會有人生出野心,而且將來吳國說不定也會以此為藉口發動入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劉龑覺得,對於如今的吳國來說,他們應該還沒有做好對嶺南動手的決定,如今湖南還沒有打下來,馬殷也沒有屈服,!甚至虔州也沒有徹底消滅,要進攻嶺南,時間顯然還早。

所以楊渥很可能會選擇維持嶺南的現狀,也就是承認劉龑對嶺南的繼承,以換取嶺南繼續向吳國保持名義上的效忠。

在劉隱的病榻前沉默許久後,他才起身向外走去。

“來人,大王薨了……”

……

武義四年三月,當彭城郡王、清海節度使劉隱病死之時,洛陽城中,雖然聽聞晉軍已經被擊退了,但坊間官民對於局勢卻依舊不怎麼看好。

洛陽城歷來就是中原大城,最是適合建都的地方,其重要性自古就不在長安之下。

如今隨著長安被朱溫拆毀,那座曾經極為繁華的城池早就化作廢墟;但洛陽卻是繁華依舊。

當初朱溫在開封建國,國號大梁;不過開封畢竟無險可守,不是建都的好地方。

所以在去年,朱溫便將都城遷移到了洛陽;至於開封則稱為東都,由博王朱友文留守。

此時正是夕陽將落,暮色將近之時,周圍的光線都變得昏暗起來。

城中有的富貴人家,已開始在房間內點上燈燭。

城西的一間不大的房屋裡面,一位身穿布衣,卻頗有氣度,鬍鬚已經開始花白的老者正坐在書案前,望著眼前自家的次子,沉默不語。

“父親,到底是南下還是北上,父親倒是說句話啊?”年輕的士子,見自己的父親久久不語,頓時開口問道。

或許是見自己兒子已經有些急了,老者開口答道:“延翰,為父也不知到底該去哪一方更好,又如何告訴你呢?”

見年輕士子有些不滿意的神色,老者接著又道:“不過有一點你倒是說對了,如今中原局勢動盪,為父在梁為官,將來只怕未必能得善郭。所以你想要離開梁國以做保全,此乃上上之策!”

原來,這老者正是前蔡州刺史張慎思,不久前蔡州之所以出現劉行琮、王存等人的變亂,其原因就是因為此人被朱溫召到洛陽,使得蔡州長期沒人鎮守。

而張慎思面前的年輕人,則是他的次子張延翰,性格正直而淳厚,好讀書,有才幹,而且目光長遠,是張慎思最為喜愛的一個兒子。

這幾年隨著梁軍的接連兵敗,不管是對吳軍,還是對晉軍,梁軍都難以佔到上風。

到了此時,一些有見識的人,都能察覺到梁國的頹勢,知道繼續留在中原可不是什麼好事。

尤其是最近高邑之戰梁軍的失敗,以及隨之而來的蔡州之變,更是讓張慎思意識到中原不可久留。

可惜的是,張慎思他自己在梁國已經為官多年,加強如今年老,想要背叛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所以他只能將保全家族,乃至將家族發揚光大的任務都寄託在自家兒子身上。

恰好今天次子張延翰主動來尋他,向他提起梁國不可久留,必須迅速另謀出路的事,張慎思自然是同意了。

不過到底是該北上投靠晉國,還是該南下投靠吳國,這一點卻是難以決斷。

“父親,聽說最近晉國也打算開科舉,不知此事是否為真?”這時,張延翰轉而打聽起了訊息。

“不錯,此時為父也聽到了一些風聲,應該不假。怎麼,你想去晉國試一試?”

“不,孩兒只是問一問,現在還沒有想好。”張延翰搖頭道。

雖然是宦官人家子弟,不過張慎思畢竟只是在梁國為官,在別的國家可是沒什麼影響力。

所以張延翰若是決定離開梁國另謀出路,那麼就只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去博取出路。

參加科舉自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今年不是吳國的科舉大比之年,不過各州卻會召開院試,為明面的大比做準備。

所以他如果南下吳國的話,參加科舉正好趕上時候。

可惜一來吳國的科舉考試的內容畢竟與如今梁國科舉不同;二來即便考中了進士,但除非是能考出極好的成績,能夠排在前幾名,否則在授官時就只能授予八品甚至九品的官職。

這顯然極大的削弱了吳國科舉的吸引力。

反觀晉國,雖然不知道晉國要搞科舉的話,到底會實行怎樣的制度,不過張延翰覺得延用唐朝制度的可能性更大,畢竟李存勖可是一直標榜著自己要復興唐朝的。

兩相比較的話,吳國科舉因為錄取人數較多,所以更加容易考中,但一般前途也較低;而晉國科舉如果繼承唐朝制度的話,肯定錄取人數較少,但只要錄取了,一般都會有較好的安排。

當然,到底該北上還是南下,自然不能單純考慮科舉這一點,還有其他更多東西需要考慮,科舉僅僅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而已。

所以張延翰接著又問道:“不知父親覺得,晉國與吳國,哪一家的前途更大?”

“哪家的前途更大?”張慎思當即便笑了起來:“看來我兒的野心不小啊!若是沒有遠大志向之人,只想著混日子,那可不需要考慮什麼國家前途。”

取笑了自家兒子幾句後,張慎思神色肅然說道:“說實話,為父也不知道哪一國前途更好;晉國有晉國的優勢,吳國有吳國的優勢,很難說哪國更強一點。”

“不過老夫覺得,吳國統一南方應該不在話下。”

“而一旦南方一統,那麼天下極有可能出現南北朝的局面!”(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