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歷史上的柏鄉之戰,梁軍慘敗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當然是騎兵缺乏,不過除了缺少騎兵以外,梁軍在指揮上的混亂也是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王景仁(王茂章)作為一個降將,即便朱溫對他極為看好,但在梁軍之中他卻沒有什麼資歷威望,根本不足以讓李思安、韓勍二人心服。

若是對付那些較為弱小的敵人,這一點隱患還不足以致命,比如楊師厚、劉知俊當年作為新人指揮梁軍作戰時,他們面臨的就是王師範或者李茂貞的軍隊,都不算多強的軍隊。

所以兩人都能較好的度過這個“新秀”期,從而逐漸建立自己的威信。

而王景仁卻在一開始就需要和李存勖、周德威指揮的晉軍精銳交戰,他的威信不足這個問題就有些致命了。

而如今王景仁還留在吳國,朱溫任命王彥章來指揮梁軍。

相比於王景仁,王彥章在天下的名氣更小,畢竟王景仁早已經在青州之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後來更是官居寧國節度使。

而王彥章在此前都只是一個中上層將領,一直沒有獲得獨自領兵的機會,自然不會有什麼名氣。

不過王彥章的優勢卻在於,他乃是梁國培養出來的將領,從一開始的低層軍官,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受到朱溫的看重,這才有了這一次的領兵機會。

而王景仁則僅僅是一個落難來投的降將,在梁軍之中更加沒有根基。

“梁軍在指揮上應該有些混亂,所以這次推演,你們幾個負責統領梁軍的可以各自暢言,自行決定該如何行動。”

“而晉軍一方則由李承嗣將軍負責,史儼將軍,你們三人只能聽從李將軍的軍令!”

“在兵力配置上,梁軍一方有步兵七萬,騎兵一千,其中四萬人為龍驤軍、神捷軍精銳,另外三萬為邢、洺等州駐軍以及部分魏博軍,戰力相對較低。”

“晉軍一方,共有五萬大軍,其中晉軍步兵約兩萬,騎兵約八千人,王處直的義武軍五千人,其他一萬七千人為王鎔的趙軍。趙軍與義武軍的戰力與魏博軍等相當……”楊渥細細宣佈著設定和交戰規則。

畢竟只是一次“紙上談兵”,楊渥自然不會將規矩定得太嚴格,在設定上也沒有嚴格按照實際情況來。

更何況兩軍的實際配置,這些都是機密,長劍都的密探能夠打探到兩軍的總兵力和相關將領人選等資訊就算不錯了,具體的訊息自然沒法打探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好在對眾人來說,大家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可不是軍校裡的那些高階學員,一個個都經驗豐富,就算只是給出這些基本的設定資訊,他們也能對雙方的實力有個大致的判斷。

如果說一開始大家還神色輕鬆,沒有對這次推演太重視,但等到推演真的開始,眾將對兩方的實力深入思考之後,卻逐漸變得認真起來。

楊渥作為裁判,首先為兩方將領確定戰場:“從距離上講,梁軍若是離開邢州向北進軍,那麼晉軍得知訊息後同樣從趙州出兵,最後雙方交戰的地點應該是在這裡。”

“柏鄉!”楊渥指了指沙盤上的一個小縣城道。

對梁軍來說,他們乃是主動進攻的一方,而對晉軍來說,他們雖然處於防守一方,但他們顯然不可能坐守城池,將主動權交給梁軍,那只是那些不懂兵法的人才會做的選擇。

所以當梁軍向北進軍時,晉軍的選擇一定是從趙州南下,主動在野外展開大戰,以便於騎兵發揮。

而柏鄉距離邢州和趙州的距離都不算遠,若是兩家分別從邢州和趙州進兵,等到他們相遇時,大致上就應當在柏鄉附近。

此外,柏鄉境內有一條河流名為野河,是漳河的支流,河水並不深,不過作為兩方隔河對峙的基礎卻是足夠了。

再加上歷史上的情形,所以楊渥判斷兩軍交戰的戰場應該還是在柏鄉。

眾將紛紛點頭,顯然都極為贊同楊渥的判斷。

“諸位將軍,在柏鄉隔河對峙以後,接下來你們會如何行動,就完全由你們自己來決定了,各自拿主意吧!”楊渥最後宣佈,將沙盤交給了雙方將領。

李承嗣作為當年的河東驍將,尤其擅長指揮騎兵作戰。

當年他就是統領三千精銳沙陀騎兵作為先鋒借道魏博,前往救援朱瑾,李克用準備親自統領主力作為後應隨後出動。

結果沒想到的是,後來李克用竟然和魏博節度使羅紹威鬧翻了,沒法繼續借道,這樣一來李承嗣回河東的道路被截斷,在朱瑾戰敗後只能南下投靠淮南,讓楊行密撿了個大便宜。

所以在指揮騎兵作戰方面,李承嗣絕對算是一個大行家,再加上史儼、侯瓚、郭崇韜三人配合,將騎兵的威力發揮的淋漓盡致。

“……本將是不會選擇和梁軍迅速展開決戰的,我軍優勢在於騎兵,那麼就應當發揮騎兵的優勢。”

“在開戰前,本將會將營地安排在野河以北,距離梁軍約二十裡處,以利於騎兵馳騁。”

“在安營之後,本將會派騎兵渡河前往柏鄉向梁軍挑戰!”

在這個距離上,就算梁軍想要渡河,晉軍也能迅速做出反應。

要知道梁軍可是有七萬大軍,想要渡河肯定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而以晉軍騎兵的速度,只要得知梁軍在渡河,他們就能迅速出擊,在梁軍渡河到一半的時候發起進攻。

所以即便李承嗣選擇的駐營地距離野河有一定距離,但也足夠和梁軍對峙了。

在李承嗣作出了第一個選擇後,楊渥看向周本、秦裴、朱瑾三人,等待他們的決策。

三人之中,也就朱瑾對騎兵作戰最為熟悉,所以他深知騎兵的威力,在敵軍騎兵陣前強行發起渡河,那怎麼看都是冒險的舉動。

周本和秦裴二人雖然對騎兵瞭解相對較少,不過他們也不是輕易冒險之人,所以在粗略商量了一番後,周本作為三人臨時選出的“統帥”,站出來道:“我軍暫時就駐守在柏鄉,同時在柏鄉囤積糧草,並且設法修建浮橋,以便於將來渡河決戰。”

“至於晉軍騎兵的挑戰,我軍當以大隊步兵將其驅趕就是,不會輕易與之交戰的。”

楊渥點點頭,這個選擇也算中規中矩,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不過也不會有什麼冒險。

他目光轉向李承嗣,向他露出詢問的神色。

這一次,李承嗣思考了許久,這才答道:“梁軍既然避而不戰,那麼本將選擇將營地遷往高邑,在那裡設下浮橋,以方便大軍隨時渡河。”

“然後以步兵堅守營寨,以騎兵四處出擊,攻擊梁軍的補給糧餉,襲擾梁軍的行動,敵進我退,敵退則我進,讓其寸步難行,疲於奔命!”

這一手其實當初楊渥在率軍平定田覠叛軍時就用過,以不到一千騎兵對付郭師從的五千步軍,最後將其全數殲滅。

在缺少騎兵的情況下,要對付這一手的確有難度。

所以周本三人聽了之後頓時臉上露出難色,顯然知道若是應付不好,梁軍就必會因此而敗。

見他們露出思索之色,楊渥心中卻是暗笑起來。

李承嗣不愧是精於運用騎兵,歷史上的周德威便是這樣向李存勖建議的,可以說擊敗梁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疲敵之計。

周本三人商議了許久,最終卻是拿不出一個統一的決策。

秦裴主張趁著自己一方士氣尚且充足,立即出營設法與敵軍決戰。

周本則認為應當穩妥為主,不理會晉軍的行動,先將浮橋修建好,渡過野河再說。

至於朱瑾,他的主張更加保守。

他認為若是不能限制敵軍騎兵發揮,那麼接下來此戰必敗。

所以要想擊敗敵軍,首先應當限制敵軍行動。

既然附近地形都是平野,那麼梁軍完全可以多修建營寨,將整個戰場分割開來。

這樣一來,敵軍騎兵就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縱橫馳騁,任意攻擊梁軍的後勤了。

朱瑾的辦法聽上去不錯,可惜這樣實在太耗時間了;而且修築一個個營寨分兵駐守,那樣也只會讓梁軍更加分散,容易被敵軍各個擊破。

所以周本和秦裴二人都堅決反對他的主張。

見了三人相互爭吵,楊渥笑著看向柴再用、呂師周等人,低聲向他們詢問道:“你們將來也要面臨這種選擇,所以你們現在就要開始想想,接下來輪到你們做選擇時,你們又會怎麼做!”

“是!”柴再用三人連忙應道。

其實不用楊渥說,在場之人,包括李承嗣、史儼等,一個個都在想著自己若是梁軍主帥,將會如何選擇。

楊渥也不例外。

不過楊渥所想的,卻不是這一仗該怎麼打,他所想的更多的是,吳國將來組建的騎兵,到底能不能在正面與晉軍的騎兵相抗衡。

吳軍的騎兵數量顯然不能與晉軍相比;論質量,晉軍騎兵主要來源於北方邊民,民風彪悍而且很多都善於騎馬。

相比之下吳軍騎兵不僅缺少馬匹,而且騎兵培養起來更是艱難。

若是數量不如晉軍,連質量也不能與之抗衡,只能進行一些騷擾作戰,那麼吳軍將來若是與晉軍作戰就有些麻煩了。

“騎兵啊,騎兵!”楊渥在心中嘆息著。(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