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楊渥看來,不管是使用武力還是派人勸降,只要能夠將福建徹底納入吳國的治理之下就行了,具體的手段就沒有必要追究了。

所以對於王審知派來的使者,楊渥一面要問當初斬殺淮南使者的罪行,一面又向王審知劃清底線,明確的告訴他吳國必須徹底佔領福建,這一點沒有什麼可以商議的。

不過若是王審知能夠獻土歸降的話,楊渥可以不計前嫌,冊封王審知為閩國公,並且特許他的子孫後代以閩侯的爵位世襲。

至於直接殺死張知遠的王延均,楊渥表示可以看在王審知的功勞上,對他從輕處理;不過具體如何處置卻沒有明說。

楊渥提出的這些條件,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優厚的,若是能夠以兵不血刃的手段就將福建納入手中,那麼將來對解決嶺南等問題,這也是有好處的。

楊渥將他對兩家使者的態度對李神福簡單說了一下,李神福聽了後道:“若是能少打仗,這也是不錯的。大王的最終目標還是統一天下,儘早解決南方的問題,對於將來北伐也有很大好處。”

楊渥點點頭,他的想法也差不多,只是這樣一來,那些渴望立功的武將就有些不高興了。

當然,他們即便有不滿也不敢說出來,更不敢對楊渥有所不滿,最多是衝著那些打攪了他們立功的文官們來。

楊渥和李神福說了一會兒話後,見他的神色有些疲倦,當即說道:“魏國公好好休養身體,孤就不打擾你休息了!”

他朝身後高勗等人示意了一番,準備起身告辭離去。

就在這時,李神福卻突然伸出手來拉住楊渥道:“大王!”

楊渥一愣,又轉過頭來看向李神福道:“魏國公可是有什麼話要對孤說?”

李神福猶豫了一下,似乎在考慮要不要說。

楊渥道:“魏國公有什麼想說的但說無妨,孤就在這裡好生聽著,若是有什麼請求,孤也一定會做到。”

他還以為李神福是有什麼請求,所以重新坐了下來,目光平靜的看向李神福。

李神福沉聲道:“大王厚恩,老臣感激不盡,哪裡敢有什麼請求?只不過老臣卻有一點疑惑想向大王請教!”

“疑惑?”楊渥更加來興趣了,他笑著說道:“連魏國公都不知道的事情,孤只怕也未必知道啊!”

他見李神福神色嚴肅,當即也肅然說道:“魏國公有什麼疑惑,但說無妨!只要孤知道的,就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大王言重了!”李神福緩緩道:“老臣的疑惑是,我吳國將來真的能同一天下嗎?自古以來可沒有一個王朝是從南方往北方實現統一的。更何況,中原中原,只有佔領中原的才有希望成為正統王朝,那麼我吳國可以做到嗎?”

楊渥沒有多想便脫口而出道:“為什麼不能?”

不過等他說完之後,他才注意到不僅是李神福因為他這一句話而神色一亮,旁邊的高勖等人同樣如此。

楊渥這才醒悟過來,看來對吳國將來能不能統一天下的問題,不僅是李神福心中存在疑惑,便是高勖等人心中只怕同樣有不少疑惑。

別看大家平日裡都在說著北伐中原一統天下的話,但楊渥同時還說過要復興大唐呢,可也沒見有幾人相信的。

統一天下,這可不是一句簡單的話。

自從中唐以來,各地藩鎮跋扈,各自割據一方,不服從朝廷的調遣,這種局面至今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了。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曾經出過不少的傑出人物,甚至還有像唐憲宗這種勵精圖治,一度有希望消除藩鎮之禍的君主,但最終一樣是以失敗告終。

吳國如今看著強盛,但至今為止也不過是在南方能夠稱霸而已,而與梁軍的交鋒中,除了第一次北伐時因為各種原因取得了一些勝利,之後的正面交戰,吳軍並不佔優勢。

再加上歷史上的北伐,除了劉裕一度接近成功外,其他北伐都是以失敗告終的。

在這種情況下,又有誰能保證將來吳軍一定能北伐成功?

“看到大王如此有信心,老臣心中放心不少!不過大王可是有什麼理由嗎?”李神福臉上露出一點笑容,卻是認真的看著楊渥道。

其餘幾人雖然沒有出言,但同樣是目光灼灼的看著楊渥。

楊渥想了想,覺得有必要說說自己的想法,為眾人鼓鼓勁,讓他們明白統一天下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他也很認真的道:“諸位覺得,歷代以來,統一天下的為什麼只有北方勢力,沒有立足南方勢力,這其中根本原因何在?”

楊渥的這個問題問得有些大,而且不同的人或許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此時,包括李承鼎等人在內,就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看法。

“臣以為,這是因為北方的人才遠遠比南方多,比如漢末三國時期,到了後期蜀和吳基本都沒有什麼人才出現,而地處北方的魏國卻依舊人才輩出,所以北方能夠統一南方這就不奇怪了。”高勖想了想後說道。

“中原開發得早,所以中原地區所能提供的兵員賦稅等都要超過南方!”這是駱知祥的觀點。

“南方風氣不好,這裡往往奢靡之風盛行,使得人們沒有進取之意,自然難以統一天下!”周隱道。

很顯然,文官們更多的是從生活習性,經濟賦稅,人才培養等方面看問題;不過武將們的觀點卻更多的是從軍事角度來看。

“臣以為北方勢力經常能夠統一南方,這是因為北方騎兵更多,而南方缺少騎兵,使得他們在戰場上經常陷入被動之中,即便偶爾能打勝仗,但總體上是打不過北方的!”這是李承鼎的看法。

而朱思勍則認為,北方人身材高大,體力充沛,所以更加適合當兵,再加上北方人的性格同樣豪爽一些,這些都是南方人不能比的。

……

聽了眾人的各種觀點後,楊渥卻是笑而不語。

在他看來,這些人的觀點都有一些理由,但還是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

李神福並沒有說自己的觀點,他直接向楊渥詢問道:“那麼大王認為為何北方往往能夠統一南方,而南方卻不能呢?”

眾人聽了,連忙結束談論,看向楊渥。

楊渥笑道:“從根本上來說,孤覺得北方能夠統一南方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北方人口遠遠比南方多啊!”

“人口越多,不僅意味著更多的賦稅,更多的兵員,更是意味著更多的人才!”

“三國之時,蜀國人口最少,魏國最多,吳國位於中間,所以不管是兵力數量,還是人才的數量,都是魏國最多,吳國次之,而蜀國最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以說人口的多與寡,就直接決定了三個國家的實力強弱!”

“其他各代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北方人口更多,所以北方才有足夠的實力統一南方,同樣也更有機會產生能夠統一天下的英傑!”

“當然,你們說的其他原因,自然也是極為重要的原因,不過那些原因都是在人口更多的基礎上起到輔助作用的,而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大王此言有理,不過這與如今的局勢又有什麼關係?”李承鼎有些不解的道。

“有關係!當然有關係了!而且還是很大的關係!”楊渥大聲道:“這個關係就是,如今我們南方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現在的人口已經完全追上北方了!這意味著,我們南方也有了統一天下的資格!”

是的,在楊渥看來,直到這個時代南方才有了一點統一天下的資格。

像三國時期,因為人口數量的巨大差距,不僅是人才數量上北方多於南方,就是兵力上,整個吳國的兵力和蜀國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就勉強和魏國的兵力相當而已。

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優勢,這才是魏國以及之後的晉國能夠接連消滅蜀國和吳國的原因。

而後世朱元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最重要的就是到了元朝末年,南方的經濟基礎和人口數量都已經遠遠超過北方了,所以朱元璋能夠依靠江淮之地建立起百萬明軍,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橫掃天下。

如今的江淮,人口自然還沒有元朝末年時那麼多,不過經過唐朝數百年的開發,此時吳國境內的人口數量就有七百萬左右,若是能進一步吞併福建、湖南、嶺南以及荊襄等地,到時候吳國的人口,定然會超過一千萬,反而在北方人口之上。

有了這麼多的人口作為根基,再加上濟州島養馬來補充騎兵短板,以軍校來培養更多的軍事人才,再加上楊渥等人的勵精圖治,想要統一天下,真的不是大話!

聽了楊渥的慷慨之語後,眾人心中的信心都增加了不少,李神福更是說道:“有大王今日一席話,老臣就放心多了!”

他漸漸閉上眼睛,不再開口,顯然這一次是真的累了。

楊渥沒有再打擾,帶著眾臣告辭離去。

幾天後,吳國魏國公,樞密使,驃騎將軍李神福在金陵府中病逝,時年五十四歲。(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