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財富的本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十幾天幾十個地方的巡視,對顧牧來說也是比較辛苦的。

雖然這十幾個國家的面積都不大,加在一起也不如華夏那麼大。

可是這些地方的基礎建設普遍非常的落後,坐車過去,一路顛簸,非常的辛苦。

顧牧毫不懷疑,如果汪永源要親自來巡視這些地方,這一路上就可以將他跌上西天。

這一番巡視,讓顧牧對汪永源的財富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

最開始的時候,他對汪永源的財富理解只是一串長長的數字。

到了後來,能夠瞭解到那一串數字是多少的鈔票,能夠佔用多大的空間。

但是那都不夠具體。

這一趟巡視下來,才有一個真正具體的理解。

這些財富,是幾十萬工人,是價值幾十億美金的生產機器,是價值無法估量的礦產資源,是一年十多億美金的銷售收入。

這才是財富的本質。

並不是股市上面的價格波動,也不是銀行裡面的數字變動,更不是一張張的紙。

而是實實在在的物質。

擁有這樣的財富就不用擔心股市的波動,不用擔心貨幣的貶值。

因為它是真真實實的存在的,是和這個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的,是不可缺少的。

只要這個社會還是在向前發展,這些物質就不會貶值,而只會越來越值錢。

擁有這些財富的愉悅感,不是只擁有銀行賬戶一串變動的數字所能夠比擬的。

實體工業雖然在很多人眼中都是落後的產業,遠遠比不上那些高新產業高大上,但是有著它自己獨特的魅力。

蘇綺跟著轉了一圈,也累了一個夠嗆。

但是汪永源擁有的這些財富也讓她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雖然很多製造業都屬於廉價的落後的產業,在國內甚至都是被淘汰的,生產出來的產品也非常的廉價,比國內的同類產品還要廉價。

但是因為人工非常的便宜,在當地有著很大的競爭力。在某些地方,某些領域,甚至還算是壟斷性質的。

因為在那一片區域根本就沒有同類產品和他們競爭。

所以這些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非常的高。

如果華夏的絲綢計劃能夠得到穩定的推行,如果開發大非洲的戰略能夠得到實施,可以想見,這十幾個國家以後都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通道。

現在已經搶佔了這一塊市場的汪永源,以後的發展也會跟著進入一個快車道。

這個老頭子的投資策略雖然很保守,但是也很穩。

他先期的佈局已經讓他掌握了很大的主動權,能夠保證他自己的產業可以跟隨著這塊大陸的崛起而一同崛起。

她看在眼中的,不是那一些將要在非洲發展過程中淘汰的產業,而是汪永源的那個商業帝國在這一片區域的口碑,還有他買下的那大片的土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每一家工廠都會有很大一片土地,很多廠房都是蓋的平房,包括員工宿舍也都是平房,從一個華夏人的角度看上去非常的浪費土地。

可是要將眼光往幾十年後看,只要這些國家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得到正常的發展,這些土地就會有著很大的升值。

現在這些地方的土地非常的廉價,所以汪永源都是大面積的購買土地,購買土地建設廠房的地方,還大多靠著城市,或者是有發展為城市潛力的地方。

工業佔用的地方就已經很多了,更加不用說他還購買了大片的土地用來種植糧食。

再過十幾二十年,這些地方發展起來之後,汪永源投資的這些產業肯定會遭到淘汰,可是他這些土地會有很大的升值。

因為他儲存了大量的土地,按照華夏發展的經驗來看,土地升值,帶來的財富比他這些產業帶來的財富更加高。

而且即使他的產業面臨著淘汰,他要進行產業升級,也比那些後來者要容易得多,畢竟他在這些行業已經深耕了那些年頭,有些甚至是在這一片區域的開創者。

別人是要打入這個市場,而他只是進行產業升級就可以了。

就算退一萬步講,這些地方沒有辦法發展起來,他儲存的土地沒有辦法升值。

可是這樣一來,他的這些落後產業也不會遭到淘汰,還是可以利用這裡廉價的人工賺到錢。

幾十萬工人,一年只有十幾億美金的銷售收入,這要是在發達國家,那得把老闆賠死。

哪怕是在華夏,甚至是在非洲一些發展得好一點的國家,這樣的效率也是要賠本的。

可是在這地方,還是有著很大的賺頭。

因為工資的支出並不大,更不需要購買社保什麼的,幾十萬工人他們一年支出的工資也就是兩三億美金而已。

這些工人平均的月薪還不到一百美金,這也使得他們生產效率低下的同時付出的成本並不高。

以前蘇綺從來沒有想到過,在這麼窮的地方還能有那麼大的利益。

能夠在這麼貧窮的地方,用這麼落後的生產方式,製造那麼大的產值,蘇綺也不得不佩服汪永源的商業眼光。

和池胭胭的交流中她還注意到,汪永源龐大的商業帝國,都是屬於傳統產業,沒有一項是高新科技。

連做電子產品的都沒有,更不用說更先進的it行業以及區塊鏈。

汪永源僱用人工最多的,竟然還不是工業,而是農業。

在那十幾個國家裡,每一個國家他都僱傭了不少的人來幫他種糧食。

他在這些地方購買的用來種糧食的土地。

他也聘請了幾百個國內的農業技術人員來這邊,幫助當地人種植糧食。

種植糧食這方面汪永源倒是沒有賺到錢,甚至還是賠錢的。

因為種植的糧食除了動用自己僱傭的那些人吃之外,其餘的都以仁德慈善基金會的名義捐了出去。

但是他引進華夏國內比較先進的種植技術,對當地的農業發展起到了一個很大的促進作用。

當地很多人並不會種地,有著很多可以種植糧食的地,卻荒廢在那裡。

就算是種植的糧食,也不懂得怎樣管理,糧食產量很低。

有汪永源農場的地方,一大片區域的糧食生產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畢竟有一個榜樣在那裡。

這也是他給當地人做出的貢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