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入夢來(5)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教堂自然也是如此,因為是外來的力量,所以獲得了不少的優待,就比如雖然現在只是來了幾個人,但是卻也佔據了一個畢竟繁華地帶的一個教堂,就現在這個地方,雖然玉蘭市的經濟發展不太好,但沒有七位數也是拿不下來的。吞噬小說 www.tsxsw.com

雖然教堂不在乎這些錢,但是這卻是白送的,尤其是教堂也李長國拿下之後,獲得的優勢更加多了起來。即便只是一兩天的時間,但是不管是從宣傳還是從辦事的方面,都獲得了不少的優待。

這些事情對於李長國來說也只是小事情罷了,其實這樣的想法在不少的領導心中都是一樣的。

二十一世紀的華國領袖,應該放棄迷醉絕對權力。應該徹底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朕即是國家”的思維與心理決絕。應該放棄內心深處仍企圖充當救世主的念頭。要知道,動心起念即是罪孽!

社會改革的程序,是一個有良知,有改革願望的改革上層資源和廣大公眾共同推動的過程,事實上就是這兩種力量互動的過程。社會公眾迫切的希望改革的願望和要求,必須透過各種不同的資訊和渠道強烈的表達出來。在資訊相當發達的現代,尤其是這樣。而改革的上層資源在接受資訊後,會以此為動力,為精神力量,進一步推動改革程序。廣大社會公眾既社會各階層,各不同利益的人群,則都能不同程度地達到思想上、理念上的覺悟。並為了群體自身利益,以及社會共同利益,而發出自身的訴求以及共同的訴求。這就是謀求對國家社會進步以獨立精神的參入。以這種形式參加的社會運動,其取得的進步,才會是實質性的不會被逆轉的進步。

社會各不同的階層、不同人群形成的壓力集團,只有透過理性的、良性互動的交流、溝通、討論、妥協。從而實現自身的利益訴求和社會的共同利益訴求。在現階段,改革的上層資源的互動推動,更為可貴而重要,其歷史地位也更突出。這樣的社會**,將催生一個真正的公民社會。比以暴力**手段取得的一時的成果,要穩固得多,靠得住得多。華國人一定要從暴力**的思維中掙脫出來。因為暴力**的思維是從極權政治的一元化思維發源的。其獲得的必然是極權。而國家民族付出慘痛代價,也將最終變為白白付出的代價。

人民的意志和政治熱情,天經地義地應該成為巨大的現實力量,成為改變歷史的動力。這種力量的體現,就存在於社會公眾的表達之中。中華民族的同胞們,我們應該意識到,只要我們敢於堅持不懈地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堅定不移地做出不同程度的表達。表達我們對民主、自由、人.權、法制的強烈願望。用毫不含糊的明確的是非判斷,表達我們的反對、表達我們的不認同、表達我們各自的正當利益訴求。我們的這些願望和表達,就會成為社會進步的巨大力量。權力階層就越來越不敢利用恐嚇和欺騙來壓迫我們。暴君色厲內荏的yin威,就會變成顫抖!請不要放棄這種強烈的表達,請不要停止這種表達,勝利必然存在於這不懈的表達之中!

中華民族的文化重建,除了對制度文化的審視批判,也包括對物質文化遺產和精神文化遺產的新角度審視。尤其是一些具有文化符號意義的遺產,其中可能潛藏著難以為人察覺的文化密碼。這些文化DNA卻是許多祖傳老病得以遺傳發作的基因。透過對文化遺產的新角度審視批判,就有可能破譯這些密碼。從而找出根治這些祖傳老病的方法。下面舉例進行探討:

中華民族對龍圖騰的崇拜,挖掘其文化根源,其實就是對極權政治的崇拜。青銅文化時期的青銅重器,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其圖案和紋飾,充斥著一種獰厲之美。但深入地挖掘其內涵,其實卻是充斥著一種對權力的崇拜,充斥著對權力帶來的殘忍和恐怖的恐懼心理。但那還只是一種較原始,較泛化的崇拜恐懼。後來大一統的被神化的皇權成為一種政.權模式被固定下來以後,對龍的崇拜,就作為對皇帝和皇權的崇拜圖騰而被固定下來。鳳則作為龍崇拜的一種配置而納入這一系統。從此,龍圖騰成為皇帝皇權的象徵。神龍見首不見尾,經常處於雲霧之中,偶爾露出崢嶸,也是面目猙獰,鱗爪鋒利,沒有絲毫可親可愛之美。其目的也就是要使你只可崇拜恐懼而不可親近。它既是青銅文化中獰厲圖案紋飾的發展,也更突出了皇權的主題,成為暴力和恐怖的象徵。由此可見中華民族的才智,被用於權力崇拜所動心思之深!然而現實中卻並沒有龍這種動物,其實歸根結底,它不過是我們內心深處對因權力而產生的暴力和恐怖的一個虛無的意象罷了!華國人普遍地崇拜諸如火神、雷神、瘟神、五通神等惡神,也是與這種心理一脈相承的

華國歷代皇陵,從秦始皇開始,雖歷經戰亂盜掘,但仍有許多儲存完好。這種有厚葬習慣,卻歷經無數鼎革戰亂而儲存完好的現象,在世界歷史上是少見的。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好好思索的歷史現象。這其中包含了華國下層百姓對被神化的皇權的恐懼。也包含著專.制繼承者對皇權永遠延續的希望。其實它就是封建皇權頑固存在的物象與象徵。

在一個具有深厚權力崇拜傳統的社會裡,極權體制使國家權力成為決定一切的因素。於是權力階層在整個社會各層面的惡劣表現起著一個巨大的示範作用,在資訊傳播高度發達的現代尤其如此。這個惡劣的示範作用,導致虛偽、殘暴、卑鄙行為的全面流行;導致對弱勢群體的社會性、體制性歧視、排斥和冷漠;導致了社會全面的道德滑坡。“學術無良知,即是靈魂的毀滅。政治無道德,即是社會的毀滅。”在大陸華國得到了最好的映證。

當前的大陸華國,已經形成一個以國家權力為主導力量的,條塊分割嚴重的資源配置格局。少數人對權力資源的高度壟斷專享。導致國家各層級的權力繼承,交接,並不因選舉形式的存在而擺脫其私相授受的實質。以血緣和宗法關係為紐帶的權力自我繁殖仍是主要形式。政治成為少數人專享的遊戲。國家權力成為少數人群專享的資源。廣大公眾被完全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

當極端的政治強人退出歷史舞臺後,利益更為露骨地成為權力間的紐帶。這就是**勢力會很快成為社會主導力量的體制性原因。各層級間的權力關係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上下級的關係逐步變為下級對上級吹著,捧著、抬著、騙著、欺瞞著。上級對下級則攏著、哄著、保著、提防著、威嚇著。“官官相護”的傳統潛規則。發展至今已變成了幾乎全無道德、法律原則可言的官場規則。相互維護和加強圈子內的利益和特權,成為**勢力的執政基礎和最主要的凝聚力。反**成為體制內爭權的工具。落馬者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中央集權在有效管理方面的職能被大大削弱。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成為空話。正面出臺的政策,法規成為形式,成為空文。而分贓式的利益資源配置的作用在加強。“小文官政府”的權力生態已形成。而這種生態是“獅虎豺狼和狐狸甚至蟲豸一起當道”!

各個層級各單位的一把手的絕對權力得到空前的加強。在各級掌權者的一畝三分地上,一切由他說了算。於是神州大地上“三、五里有王者興焉”!又由於文化在社會上的全面流行,於是,基層的一些政.權在開始黑惡化。於是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縣委書記,竟敢耗費大量財力,人力、明目張膽地搞起了僭越行徑的閱兵式而無人站出來說句話。某電訊企業的廣告詞更是應運而生:“在我的地盤上,聽我的!”其得意洋洋的無恥之態,正是當前大陸華國權力格局的現狀和掌權者心態的最好寫照。濃濃地烘托著權力拜物教社會的氛圍!

執法產業化、權力市場化,雖然透過利益均沾法則,使涉權者和近權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處。但是**程度的進一步惡化,權力的高度利益化,使權力資源和組織資源進一步向各層級“一把手”集中。隨著買官賣官的日益嚴重,掌權者素質越來越低,“一把手”的人格魅力日益喪失。**的高速發展,體制內的矛盾增多,普通公務員和“一把手”的關係更是貌合神離。

在這樣的狀態下,清官淘汰,好人淘汰的逆效應機制日益明顯。低透明度,低責任感的官場文化肆意流行。老百姓面對官場如霧裡看花。官方社會與民間社會的隔閡日益嚴重。政府的信任危機已經成為社會性的顯性危機。可怕的是高高在上者卻仍在滔滔不絕地講著不著邊際的夢話!

就是這樣的一個權力幾乎通吃的資源配置格局。發展出一個以與權力親疏程度為衡量標準的,條塊分割嚴重的利益博弈格局。在這樣的格局中,國家權力既是仲裁者,又是博弈的參與者。因此權力階層成為這場博弈中最優勢的人群。然後,是那些與權力關係密切的帶著“公家人”色彩的單位。以及透過各種運作與權力建立了千絲萬縷聯絡的個人。

在這場利益博弈中,廣大工農弱勢群體因為遠離權力,而且訴求渠道日益壅蔽而處於絕對劣勢地位。改革開放初期那種“政府一打瞌睡,經濟就發展”的黃金時期已經成為過去。底層人群想透過白手起家,勤勞致富的途徑已日益堵塞。目前,這樣的利益博弈格局正在社會定型化。

一個由權力集團主導的社會定型化,本質上是一個由暴力和謊言支撐著的資源獨享系統。它既沒有公開、公平、公正可言,其權力lun理和財富lun理也經不起追問。試圖將這樣的社會定型化,必然得不到全社會的認可認同。以犧牲社會公正為代價,以壓縮廣大底層弱勢群體的生存空間為代價,以大規模破壞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為代價,定型一個各個層級各個領域都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權力階層在利用著經濟發展,肆意地攫取自己的利益。揮霍著國家的資源,彰顯著自己的意志。從而使國家陷入一場深重的社會危機、生態危機和精神危機之中。

一個以泛政治化結構為基礎的社會,當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原來國家社會一體化的簡單社會生活模式,被強大的市場經濟活動所衝激,社會生活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面對這樣巨大的社會經濟變化以及劇烈的文化碰撞,社會政治制度的變化是必然的趨勢。當體制面臨全社會的全面權利訴求時,惡性膨脹的極端權力,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卻強化了發自內心的加強管制的衝動。

這種管制是透過增加、強化、細化機構設定,膨脹行政體制來實現的。膨脹的官僚體制藉助深厚的官場文化的思維定式,對全社會各領域、各層級進行了全面的等級劃分。

這種等級劃分,既包括各個層級的各種機構,也包括參入其中的個人身份的等級評比。個人身份既包括官位級別、工資級別,也包括學歷級別、技術職稱等級別。

名目繁多的各種級別考核評比及榮譽級別評比。既定型了體制內成員的行為模式,也定型了其思維模式。

這種定型擴充套件到全體社會成員的個人身份,則體現為名目繁多的證件。諸如身份證、學歷證、暫住證、上崗證、下崗證、就業證、駕駛證、納稅證、各種技術職稱級別證、各種行業周芸娜證,數不勝數。

透過這些不斷細化的身份級別證件,把所有社會成員的行為、思維模式定型束縛在一個巨大而複雜的框架內,從而將全體社會成員定型在一個等級制度史無前例地森嚴的社會體制內。這種社會體制是將各種優勢資源全面地向上面層級集中的機制。

二千餘年的皇權統治傳統形成的個人獨.裁模式,以及各個層級官僚體制的個人決策機制,形成了一個嚴密的金字塔結構的個人絕對權力統治體制。

這種金字塔結構的制度和思維定式,已在華國人的思維中牢牢地紮下了根。發展至現在,除了權力上的個人獨.裁體制外,就是全社會的精英至上運作模式。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領域都按權力精英至上、一枝獨秀的原則操作定型。各個領域的人群都在依據各自的優勢,懷抱各自的夢想牢記權力親緣的原則向上攀登,各各希望成為政治經濟明星、文化教育明星、體育演藝明星等等。這種權力精英至上、一枝獨秀的機制無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機制。這種機制製造出來的各類明星受到制度的有意保護寵愛和社會的盲目追捧。

整個社會的定型化就是按照絕對權力決定一切的機制執行著。這是當前社會定型化深層的秘密所在。

這樣的社會定型化,是以定型社會不公為實質。官吏任職以原籍為主,使宗法關係的紐帶惡性膨脹到史無前例的地步。將強勢人群定型為利益糾結的人群。將弱勢群體定型為永遠的弱勢。這樣的定型,使社會的有利地位幾乎已被強勢人群擠滿並為之堵塞。

經濟的高速發展,加速了華國融入全球化環境的過程,也加速了國內社會變化的程序。但絕對權力的惡性膨脹、全面的權力市場化、執法產業化和泛權力尋租的社會景象。以及政治改革的嚴重滯後,與上述正常程序形成了巨大的背離和反差。這種反社會進步的反方向發展勢頭,大大地超過進步的勢頭。這種態勢帶來的惡果是嚴重而難以估量的。

華國大陸社會的定型化,一個最逃不開,繞不過去的問題,是城鄉二元化的社會格局。而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二元化的社會格局,土地私有化問題,又是最逃不開,繞不過的問題。寶島自五十年代開始土地改革,達到了孫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標。穩定了社會人心,寶島後來的穩定發展,這一政策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大陸的城鄉二元化社會的制度設定,起源於國家社會一體化的制度體制逐步完成時期。透過“人民公社”這一“政社合一”的社會組織形式,實現了把全國農民捆綁約束在農村極度簡單的社會生活模式中。

在這一過程中,戶口分離制度等一系列身份的限定,逐步製造了一個身份歧視的城鄉二元化社會結構。這種身份歧視被各種制度定型後,在市場經濟推行後的今天,在社會各階層,各種人群的利益訴求日益突現之時,其對農民的不公正、不公平被首當其衝的突現出來。對農民這一最大人群的社會性、體制性岐視開始浮出水面。尤其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的加速,土地徵用補嘗問題突現,失地農民大幅度增加,各地在土地補嘗問題上對農民的侵害,已經發展成為引發衝突的火藥桶。

大陸在建政之初,透過全面的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給農民。後來的互助組、合作社、人民公社是透過自願申請,將土地連同其它生產資料交給所謂集體的。隨著人民公社這一組織形式的取消,土地本來應該一步到位還給農民,這本來是一件合符情理法理,也合符財富lun理的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制度設定卻將農民的土地,限定為所謂集體所有。這種物權的設定是一種泛化的設定,實際上造成了真正主人的缺位,其實質結果是剝奪了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將農民置於一種類佃耕農的地位。而且製造了一個各個層級政.權以及掌權者個人針對土地的,巨大的權力尋租空間。

農民不擁有對土地的完整權利,“人無恆產則無恆心”。因此便失去了對土地加大投入的信心,失去了對環境保護的興趣,從而也失去了構建一個和諧農村社會的最重要的基礎。試圖在沒有堅實基礎的土地上建立定型社會,無異於沙上建塔。

自由市場經濟的幾大要素是產權清晰、機會均等、規則公開、競爭公平。應該最大限度地體現出社會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法制經濟。而大陸華國則是在繼承了泛政治化體制的社會生態前提下,發展了一種類自由市場經濟的權力資本主義經濟。國家權力、政治權力在其中起著無所不在的主導作用。它以權力市場化、執法產業化和全面泛權力尋租的社會景象,體現著自己的存在。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機制使這種經濟發展在短時期內達到了“輝煌”。城市化在全國全面鋪開,路網化在短期內實現。外貿立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願望,也在短時期內達到了目標。極端的權力、相對統一的意志,使大陸華國在全球化的自由市場經濟潮流中,藉助各種機會製造了一個經濟奇蹟。這個經濟奇蹟是一個巨大的畸型經濟體,它以大量消耗國家的有限資源為代價;以大規模破壞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為代價,瘋狂地全面掏空著國家民族的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這種竭澤而漁的瘋狂行為,使社會的各個領域全面地孕育積累著危機。

這樣的定型化,也定型了一個權力市場化意識強烈,官僚主義習氣濃厚,積弊叢生,服務與管制職能錯位,庸規陋習嚴重的行政體系。這個官僚體系面對權力運作反應敏捷,面對國是民謨卻遲鈍麻木,效率低下。

這個極端權力主導的社會定型化,不能定位於社會全體成員共同認同的lun理道德體系,不能定位於共同認同的行為規範、遊戲規則。從而也不能定型於各階層不同人群基本良性互動的社會,卻定型了一個各個層面、各個領域都不同程度窩裡鬥的格局。

泛權力化的社會生態,正以它不同於國家社會一體化社會生態的特點在發展定型。這種定型化,其對華國社會的嚴重損害是深入骨髓的。

這樣的社會定型化,以人為製造的熱昏虛假的太平盛世為表象。其實一切社會現象都在彰顯著社會的不穩定和高風險。這樣的定型化,將沉澱下大量的、盤根錯節的社會包袱和利益糾葛。從而使政治改革的前景更加暗淡。

中華民族的文化重建在條件的情況下,透過正常的立法程式,逐步對歷代皇陵進行科學有序的保護性發掘,將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它將不但成為我們對歷史遺產的重要研究課題,也是一項世界性的重要旅遊資源的開發。而且更重要的是對徹底摧毀皇權政治,而實施是一項突破心理障礙的重要舉措。其現實意義和象徵意義是不容小視的。

萬里長城,至今作為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象徵。《義勇軍進行曲》唱出:“用我們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幾乎要成為我們民族永遠的意象!難道我們真的必須不斷用我們的血肉築長城嗎?那麼中華民族的生命價值在哪裡?其實,作為一種意象,孟姜女哭長城離歷史的真實要近得多!事實上長城並不能真正保護我們,卻實實在在給過我們太多的傷害。從本質上來說,它其實就是我們“把別人關在門外,把自己關在裡面”的象徵!是關起門來稱王的象徵!在近現代史上,這個象徵意義更是躲都躲不掉。就是這種自我封閉的心態,使我們失去了與世界同步前進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從遠東到中亞的大片領土資源!我們只有擺脫頑固落後的專.制,才能擺脫長城給我們的封閉與沉重。才能享受到在明朗的歷史天空下,那一份堅忍不拔的民族自豪感。否則,就只能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奴隸的得意!

轎子,作為華國的一種曾被廣泛使用的載人交通工具,值得我們好好審視。作為一種完全不同於其他民族的載人交通工具,它的存在不是一種進步,卻是一種完全的倒退。孔子所在的春秋戰國時代,馬車舟船已造得相當好。御(駕車)作為士大夫階級男人必學的六藝之一,說明馬車已經是一種普及的交通工具。秦陵出土的銅馬車,造得如此精美,更是馬車發展的確切物證。但是越到後來,官吏階層的出行,越是用上了轎子。從簡單的二人抬小轎到十幾人、幾十人抬的豪華大轎(例如太平天國的天王和東王,就是坐著幾十人抬的豪華大轎,由二千多人的儀仗隊簇擁著出行的)。

由人抬著行進的轎子,其象徵意義就在於它被作為人壓迫人,人役使人,人折服於人的程式化形式,被長期固定下來。這在心理積澱上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且它的深層次的心理意義是:“贏者通吃”的皇權專.制制度是如此完備穩固,屬於這個階層的人,可以喪失諸如騎馬、駕車之類需要消耗大量體能的能力。可以心安理得地永遠享受這種被人抬著的安逸。為此可以放棄速度,放棄效率。統治階層寄生退化的程度加強。可以說轎子是華國歷史倒退的象徵,是顢頇**的官僚政治的象徵,是頑固堅守落後的象徵。是華國權力文化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今天,轎子作為交通工具是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造成的心理影響並未完全消除。至今官場中人把追捧、逢迎、哄抬上級的行為,稱之為“抬轎子”。把小汽車稱為轎車,作為一種地位的象徵而競相追逐。民間則廣泛地流傳著諸如“當了官不怕沒轎子坐”之類的表述,都是這種文化存在的明證。

另外,還想就現代的一個影響廣泛的文化現象,進行簡單的探討,那就是新武俠小說以及由它而產生的大量衍生的影視作品。作為一種大眾娛樂形式的文藝作品,本是無可非議的,它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發展的理由。但是,由於它產生於專.制文化並未得到全面批判的時期。我們如果從它產生的文化心理上進行深層次地探討,則不可避免地會發現權力文化的影響,也不可能避開探討它面對頑固的專.制文化而發自內心深處的不自覺地逃避心態。當然,這種由逃避而產生的娛樂形式,正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即使在專.制文化的陰影下喘不過氣來,也要娛樂。這種在虛擬的世界裡自由地馳騁,盡情地發揮,發洩著在現實世界裡不能獲得的心靈企盼的自由,張揚個性、快意恩仇,但是卻基本遵循著舊的道德準則,少有突破。在現今大陸,發展到為秦始皇張目的影視作品《英雄》,則乾脆變成了維護專.制老祖宗英雄形象的文化圖騰。這些影視作品,大多充斥著血腥的殺戮,生命的毀滅,以及對生命價值的漠視。它當然是傳統知識分子“儒、俠、隱”情結中,俠情結的張揚,但是也折射出專.制文化的殘暴性質。這種中華民族在新舊交替前期的心理遊戲,其娛樂作用當然是勿庸置疑的,但其教育作用卻值得探討。尤其是當它被專.制勢力利用,有意進行一些偷換和誤導時,其現代理性的缺失就更加明顯。當然,在此筆者並非要否定它的文化價值,因為它畢竟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澱的產物,而且充分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想象力和文藝天賦。而且它誕生之初也明顯地表現出對專.制文學藝術的不認同。現在它也已發展成為全民族的重要娛樂文化形式,也漸漸被接受為世界人民的文化娛樂產品,其貢獻和成就是勿庸贅言的。

類似以上舉例探討的物質文化遺產和精神文化遺產,還有很多,值得我們一一清理,重新審視。只有透過大量破譯這些權力文化的遺傳密碼,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清除權力文化對我們民族根深蒂固的影響。這些遺產產生的精神壓力,它們所曾經代表的極端權力的殘酷和猙獰,痛苦與沉重。至今仍在我們心頭。這是我們永遠應該記住的歷史,我們所應採取的態度不是全盤的否定和仇視,只不過是從思想上、精神上、取一個全新的視角。它們的負面影響,決不應歷經數千年而仍然牢固地附著在我們的精神上。更不應該成為現存的**專.制勢力利用的精神道具,並透過影視傳媒津津樂道,不斷在我們面前晃悠。隨著時代的進步,一切痛苦當然應該化為和平,但那必須是在專.制統治真正退出歷史舞臺之後。到那時中華民族的子孫回過頭來,一切都會變得光輝燦爛。我們民族的所有優秀文化遺產,才會真正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華國不是一個缺乏文化的國家,也不是一個缺乏思想觀念的國家。恰恰是因為有太多的文化,太多的思想觀念。而這些文化、思想、觀念又與普世性現代文明理念有太多的衝突和排斥。我們才必須花大力氣來清除這些舊文化,舊觀念的影響。

中華民族的文化重建,包括一個lun理道德的全面重建過程。這其中包括政治lun理,權力lun理、經濟lun理,財富lun理、社會lun理、教育lun理、法制lun理等等。

作為現時華國草根階層中之一員,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且所處之環境和地位,受到獲得的資訊等條件的侷限,自知在學術上不具備足夠的高度。之所以敢斗膽拿起這個大題目試圖從多角度,多層次去重新批判解讀華國的歷史和文化。實在是因為積數十年苦苦思索之功,感到了這個隱蔽潛藏的文化系統已浮現於自己的腦海。既然偌大一個國家,至今未有人敢於系統觸及到這個巨大的文化存在。而殘酷的歷史和現實,卻又處處在彰顯著這個文化系統的惡劣影響。全面系統地揭示出這個文化系統的存在,將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將有助我們以全新的視角去解讀華國的歷史和現實。基於這樣的考慮,筆者才敢於當仁不讓地拿起了筆。權當丟擲一塊引玉的磚頭,希望由此引出大量圍繞這個題目產生的思想文化產品。中華民族才有希望透過幾代人的努力,完成這個巨大的文化批判與文化重建的系統工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中華民族中的有識之士都來求索。我們堅信:

什麼時候,華國人能完全拋棄對權力的迷信與依附心理,恢復真正的自信與自尊。什麼時候華國人不再深陷黑白顛倒、是非不分,怨毒迷漫,心智扭曲的泥潭。

什麼時候,中華民族這個古老早熟的民族,找回了在歷史進程中丟失的爛漫天真、年輕心態、發展活力。精神上不再蒼老,不再在世故中掙扎。

什麼時候,華國的國家權力受到了全面的制衡,不再經常大規模地越位錯位。什麼時候,華國權力階層的人群。不再假話、大話、空話、套話連篇。不再目光閃避猶疑,心懷鬼胎。殘暴、虛偽、曖昧、卑劣、權謀,不再成為權力階層的主導性劣根文化。

什麼時候,華國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痛苦、憂愁、幸福、歡樂,都同樣會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廣大底層民眾將不再被忽視為沒有情感感受的“黔首”。而且各項社會政策都會儘可能向他們傾斜,照顧到他們的弱勢地位。

什麼時候,不管是誰掌權,掌權者聖明都成為一句誰也不信的鬼話。國家權力被全社會妒忌,慎防,制衡成服務於公眾,受制於公眾的權力。

什麼時候,華國人不再被經常性的非理性社會氛圍所控制,擺脫了那一份浮躁。華國人不再去追求什麼“太平盛世”“歌舞昇平”。不再去追求什麼“大躍`進”“大飛躍”。而是因應自然,自由和諧地生活著。

什麼時候,一邊倒的泛政治化思維和行為成為全社會戒慎警惕的惡魔。主流媒體也不再是只發出代表主流社會利益的所謂主流聲音的媒體。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什麼時候,華國人敢於全面地直面歷史和現實,而不是用一種自欺欺人的難得糊塗來面對。什麼時候,華國的文學家,藝術家從跪拜於專.制權力之前的心態中掙脫出來。敢於追求一種自由的表達,敢於鞭撻一切假醜惡,敢於理直氣壯地歌頌一切真善美,呼喚著社會正義和良知。

什麼時候,華國的青少年擺脫了專.制教育的陰影,有了自由成長的環境。受到良好的教育,心智不再受到壓制和摧殘,人格和精神健康而快樂。

什麼時候,在華國,一切非政府組織,一切與政府無關的領域,不再被政府統管控制,而只接受法律和社會公眾的制約。什麼時候,我們的生活不再是政治陰影投射下的產物,政治成為服務於我們自由和諧生活的事務。

什麼時候,華國全社會都發自內心地歡呼人本社會的來臨,社會上洋溢著人文關懷的精神。

到了那樣的時候,我們民族的文化重建工作就基本完成了。我們民族就真正融入了人類社會的全球化過程,才真正成為“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屆時,我們民族的文化將更有特色,更加輝煌!(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