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周瑜篇(番外)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周瑜這番話,說到了孫權心裡。孫權的母親也認為該這樣做,她對孫權說:“公瑾的話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1個月,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孫權便沒給曹操送人質。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後,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並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自魏晉時代之後,“周郎顧曲”常作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在各類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唐人李端有《聽箏》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化用此典故,進一步發揮想象,描繪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姿。彈奏者多為女子,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作者基於文學藝術需要,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周瑜為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後來程普敬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後來用於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周瑜。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周瑜亦位列其中。

王者大陸背景故事記載。

當太古時代逐漸落幕,大陸一度陷入混亂。唯有東部三地幸運避開戰禍,依舊生機勃勃存續。爾後經由稷下所傳承的文明之火,更使三地各受其益:魏擅鐵器鍛造,蜀擅機關,吳擅造船。

東海和遠航造就了江東的富庶。船,便是吳地命脈,統領這些命脈的乃當地豪族們。他們壟斷船隻和航線,高高在上安享奢靡,卻對街頭的潦倒者視而不見。他們偏安一隅沉迷於醉生夢死與長生術方,卻對吳地的破碎毫不關心。周瑜生於這些江東名門之中,有一個問題於心中縈繞不去:

吳地,會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懷抱求索的決心,青年遠道就學於稷下學院。夫子的教導沒有給予直接答案,反倒出身蜀地的同學諸葛亮,對他造成不小的心理陰影。學子們日夜辯論著,使大陸長久秩序安寧的,是知識,金錢抑或權力。而他只能咬牙接受永遠屈居次席的事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青年堅信自己的正確,於是回到江東後,便謀劃著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去實踐建立理想國家的夢想。那個夥伴的名字叫做孫策。

讓遠行航線暢通無阻,再不懼海盜的威脅。

讓魚米之鄉年年豐收,再不為水患困擾。

讓豪族們從奢靡中驚醒,再不因私利而為禍。

還有那青年不曾說出口的野望:讓吳地成為真正的國家而崛起,連三分之地也收入囊中。以航船所帶來的金錢,加之機關和鐵器的輔助,必能維持長久的秩序與和平,甚至……一心尋求天書根源,只會紙上談兵的孔明,終究會輸給自己。畢竟虛無縹緲的知識之源,又怎能比英雄和權力帶給人們的實實在在的幸福呢。

當然,難免會造成小小的犧牲。可那又算得了什麼呢?相對於令吳地成為偉大國家的未來而言。

面對江東佔據絕對統治力的豪族,兩個青年一點點積蓄力量,終於建造出自己的武裝船隊。當預定的日子到來,數量雖少卻裝備精良的大船,頂住颶風和海潮,朝江郡出發。水手們幾度以為會葬身海底,但穿透風浪的明亮燈光指引了他們,那是大海新娘的祈禱。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突襲獲得成功,江東迎來新的統治者。

江東的混亂割據終結於年輕人們。豪族們被懲治,海盜因強力掃蕩而聞風喪膽,他的生命中還出現了最璀璨的摯愛:小喬。如同夢幻般的兩年裡,周瑜看到了理想實現的曙光。沒錯,自己所決定的路是堅定又正確的,哪怕犧牲,也在所不惜。

可惜,這光輝時刻如流星般耀眼而短暫。不甘失去權力的豪族,謀劃了死亡。就在剎那間,使吳地成為強大國家的理想幾乎伴隨著年輕統治者的生命灰飛煙滅。更糟糕的是……陰謀的嫌疑者中,喬氏也赫然有名。

喬氏……魔道家族的名門,華麗的外衣下掩藏著貪婪和野心,所帶來的裂隙迸發於孫策和大喬之間,最終導致無可挽回的結果:吳地失去未來,大喬失去愛人並憤而離開。幸虧及時趕回王都的周瑜,力挽狂瀾,將王位交託給了新的君主。

沒有人知道的是,意氣風發的鐵血都督亦從內心感到顫慄。命運無情嘲弄了他的自以為是,會被一一奪走的並非微末的祭品,而是至愛,是手足,是信仰與光明。喬氏固然自鐵腕下崩塌了,可隱藏於陰暗中的敵人依舊躍躍欲試。如果還有下一次,自己失去的會是愛人小喬嗎?沒有了小喬的吳地,還是那個從稷下學院時就夢寐以求的理想國家嗎?

北面武都的兵馬不同尋常的調動起來。那是另一位梟雄為了自己的理想國家而運籌帷幄。破碎已久的大陸東岸,即將捲入不同尋常的戰爭中。此時,一封書函由快馬遞送到江郡,上面的筆跡熟悉又令人切齒。

誰選擇的理想之路才是正確的?誰才有資格決定三分之地最終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那就交由戰爭裁決吧。

“身為男人,無法讓步的只有兩件事:勝利和小喬。”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