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劉小娟老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進入五月的第一個週末,李建輝和陳鈺蓮一起陪著母親劉小娟一起返回了劉小娟的老家。

劉小娟沒有顯赫的家事,父母也都是農民出身,後來父母因為飢餓加上疾病相繼離世,跟隨其哥哥來到了香江。

只是在她十來歲時,哥哥也英年早逝,一家人只剩她一個人在這城市苦苦生活。

之後因為緣分與李建輝父親結為了夫妻,有了李建輝五姐弟。

然而命運的不幸再次降臨這個苦命女人的身上,在李建輝兩歲多的時候,李明霖意外去世,也讓劉小娟不得不獨自扛起這個家。

至於對老家的印象,還停留在劉小娟幾歲的時候,這些年劉小娟也沒有想過要回去。

這不是說劉小娟多無情,主要是她那時家裡很窮,自家也沒有地,父母去世之後也沒有立一塊碑,那時候兄妹也小,連墳都沒有砌。

而且在她和哥哥忍飢挨餓的時候,周圍的人沒有給他們兄妹任何幫助,這也是他們兄妹離開老家,最終來到香江的原因。

這麼多年過去,父母的屍骨早已不知在何處,加上曾經村裡人對他們兄妹的態度,與其回去失望傷心,還不如不回去。

只是這次那邊透過興華社傳來訊息,村裡重建的宗祠已經完工,同樣會新訂族譜,劉小娟父母以及哥哥將會入劉家族譜,因此特意發來了一份邀請。

說實話,李建輝當時接到這訊息的時候內心是相當無語的,他承認宗祠和族譜對於一個家族來說是大事。

但對於劉小娟來說,這根本就是芝麻點小事,哪怕對方不知道其名字,劉小娟完全可以寫封信讓興華社轉交。

要知道這宗祠和劉小娟可沒有什麼關係,劉小娟在嫁給李明霖之後,全名就是李劉小娟,表示已經是李家人,而非劉家人。

而且這次宗祠祭拜這些同樣和劉小娟沒關係,甚至宗祠大門都不能進。

李建輝清楚,這次那邊突然來的邀請,絕對不是那些村民的手筆,說的不好聽一點兒,那些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劉小娟。

對方這次來這一套,只怕還是落實前幾天霍鷹冬所言,是準備打家鄉親情牌。

劉小娟本來是不準備讓李建輝陪著回去的,她這次回去除了父母哥哥入族譜之外,還準備象徵性的捐一點兒錢,也算是為自己那在地下的父母和哥哥積點德。

至於說父母立墳問題,劉小娟沒打算立在老家那邊,李建輝已經準備建立香江除了何家之外第二個私人墳場,到時候她會將自己父母的墳立在這裡面,同時其哥哥的墳也會遷進去。

只是李建輝考慮到大哥因為自身產業發展的緣故去了倫敦,加上那邊費盡心思來這麼一招,他要是一點兒都不配合有點不太好,反正這兩天正好週末,也就陪著劉小娟一起前往。

因為劉小娟哥哥沒結婚就去世,沒有留下後代,劉小娟父親這一房按照古代來說是絕後了。

這次劉小娟回去,當著面那些人可能不會說什麼,背地裡還不知道會怎麼議論呢?這也是李建輝要和陳鈺蓮一起回去的緣故,這次還帶上了李智鵬,就是為了給劉小娟爭口氣。

劉小娟老家在羊城下面的花縣獅嶺公社的馬嶺村,因此李建輝等人選擇乘坐專機抵達羊城,之後才乘坐景怡電器在這邊早已為其準備好的車子在羊城統戰部副部長的陪同下向著馬嶺村而去。

駛出羊城市區,能見的主要還是一望無際的田野,並沒有什麼高大的建築群,道路上的車輛也不多,若以幾十年後來比,完全可以說是稀少。

“李先生,目前我們交通基礎建設方面還比較落後,因此車輛只能到公社,從公社到馬嶺村還要走五六公里的小路。”

“感謝陳部長的告知,對此我和家人有所準備,這次正好能夠鍛鍊一下身體。”

陳東澤顯然不會只是陪同李建輝一家前往馬嶺村,他最為重要的任務還是以鄉情為抓手,加深羊城和李建輝的關係,吸引欣建系產業前來羊城投資。

所以在接下來這段路程之中,陳東澤從工業到農業,詳細的介紹著羊城的經濟發展情況,同時還講解了羊城的對外招商政策。

目前來說,羊城對外招商政策距離幾大特區差距非常大,而且在產業上面也擁有者諸多限制。

外資前來羊城投資產業,主要還是以合資為主,其中典型代表就是白天鵝賓館。

只可惜李建輝旗下並不經營酒店,欣慧酒店那邊目前正忙著在全球主要城市擴張,本身資金就比較緊張,這個時候只怕也沒心思進入羊城。

其它產業投資的話,李建輝只會看目前正在籌備的中醫藥集團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到時候合適的話他不介意與羊城進行合作。

至於說入股羊城的那些國企,李建輝沒那個興趣,不能夠拿到控股權,他是不會去投資這些企業的。

“非常感謝陳部長的介紹,羊城一直以來都是華南的中心,我也一直非常重視羊城的市場。

只是目前時機還不太成熟,我相信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推進,我旗下產業到時候必然會大規模進入羊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心裡還有一些不甘,只是李建輝目前顯然沒有要投資羊城的意思,陳東澤也不好在提這方面的事宜。

轉而開始為李建輝和劉小娟等人介紹馬嶺村的一些情況,從其話語之中,顯然是做了不少功課。

只可惜陳東澤和上面籌劃的人註定要失望了,劉小娟對馬嶺村並沒有多少的感情,這馬嶺村遠遠比不了其生活了幾十年的調景嶺。

雖然調景嶺曾經也非常貧窮,但那裡給了劉小娟家的溫暖,那裡有著她的無數記憶和牽掛。

因為本就有捐款的打算,加上這位特意陪同他們前往馬嶺村,因此李建輝也不介意給對方增加一點兒政績。

因此出聲道:“雖然我母親很小就離開了馬嶺村,但畢竟是我母親的家鄉,我代表我母親向獅嶺公社捐款兩千萬港幣,主要用於馬嶺村小學、獅嶺公社中學以及馬嶺村到公社的公路建設。”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