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顧慮重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很多時候不得不感嘆命運的奇妙,本來李建輝以為自己的到來能夠改變一些人的命運,比如何猷光,只可惜終究沒有能夠躲過命中之劫。

只不過延緩了一段時間而已,前世是在1981年夫妻二人車禍逝世,這一世還是因為車禍的緣故。

這位何家最傑出的接班人逝世在香江上層圈引起了不小的風浪,也讓各大家族更加重視接班人的安全。

李建輝也在某一刻在想自己建立的一切,最終是否會被這個世界冥冥之中的命運修正,重返歷史軌跡而成為泡影。

他只能是儘可能把握住現在,在還活著的時候去努力發展,不說改變什麼世界大勢,至少要改變自己家人的命運。

不管每個人是否有著既定的命運,現在來說關佳慧、陳鈺蓮的命運是肯定已經改變了,除非時光倒流,要不然這兩位再也不可能走向前世的道路。

不管未來如何,現在該怎樣還怎樣,李建輝也沒那麼多時間去思考哲學甚至是神學方面的問題。

也不知道布萊恩政府包括後面的倫敦政府為了在談判之中給自己這邊增加籌碼,關於深水埗發展規劃決定相當高效,僅僅不到半個月,就已經定了下來。

按照政府的規劃綱要,支援香江資本在深水埗建立三所大學,其中一所為香江醫科大學。

同時為了進一步改善深水埗交通,在已建設之中的九龍到荃灣線的基礎上,建立深水埗到觀塘的地鐵線路,讓深水埗市民在未來能夠乘坐地鐵直達香江主要城區。

只是在發展方案上面,布萊恩政府既沒有採納包船王意見將其定位為電子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研發製造區,也沒有採納李建輝意見將其打造為醫療裝置和藥物研發生產區,而是將深水埗定位為香江又一大商業區。

為了加速深水埗從工業區向商業區轉換,布萊恩政府對在深水埗手持工業用地的企業大開方便之門,讓其能夠快速將其轉為商業用地。

反而是商業住宅方面,布萊恩政府似乎並沒有要香江資本大規模在深水埗開發的意思。

在行政局會議結束之後,李國保坐上了李建輝的車,就今天會議的情況與李建輝進行溝通。

“建輝,布萊恩政府這是居心不良啊,我們香江現在不缺商業中心,也不缺大學,反而是研發型製造業和住房方面有著較大的短板。

而深水埗臨近人口密集的港島和九龍城區,住宅區對這兩地是一個極佳的補充,研發型製造型產業也能夠避免香江工業空心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布萊恩政府對此卻視而不見,而是弄出這麼一個規劃,只怕未來的結果不會太好。”

相對於李建輝來說,百年東亞李家對於香江感情更深,香江就是東亞李家的根,毫不客氣的講,東亞李家和香江經濟的發展已經連為一體,因此在自己家族產業發展的同時,李國保也希望香江經濟能夠發展的更好。

在年初的一個香江銀行本地市民開戶量排名之中,東亞銀行高居榜首,別看匯豐、渣打、欣建三大銀行市值比東亞銀行高,但在香江市民開戶量上面都比不了東亞銀行。

另外從小生長於豪門的李國保同樣繼承了父輩的思想,聯合香江華資擊潰香江英資的同時,維護香江的利益,促進香江發展。

當然,這位和包船王不一樣,他在乎的只是家族和香江的利益,因此在一些問題的看法上面和包船王是不一樣的。

李建輝對於布萊恩政府關於深水埗的發展規劃倒是不以為意,甚至他早就猜到布萊恩政府不會盡心盡力發展香江。

對於李國保之言,李建輝李建輝回應道:“你又不是不清楚布萊恩政府靠不住,不過還算幹了點事,三所大學能夠為深水埗帶來不少的發展。

大學多沒事,香江這邊學生不夠,就增加留學生數量,我相信香江的大學對於寶島、東南亞、內地學生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只要有人來,就有了消費。

至於說產業問題,沒有布萊恩政府支援,我們同樣可以發展,深水埗這邊我們就不過多關注了,把重心放在西貢、元朗、北區和大浦。

等會兒我們和雷叔、陳叔等人開個會,看看將醫療器械、藥物、體育健身器材研發與製造放在哪個區域比較合適。”

“建輝,我不知道你真不清楚,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最近北邊的一些事情你別說不知道,只怕一場風暴又將來臨,也不知道我們未來的路在何方?”

李建輝自然明白李國保說的是什麼,對此他也無法說什麼,上面的政策出發點是好的,只是下面給擴大化了,訊息傳過來,讓不少人都有著別樣的想法。

對此李建輝相當淡定,那頂上對於改革開放戰略是堅定不移的,不管什麼風波,也波及不到外資企業,只要香江資本自己不作死,就不會影響到香江資本在內地的產業。

見李國保有些杞人憂天,李建輝出聲道:“最近一些訊息是比較多,但也不需要過多關注,相信那邊對外開放的政策是不會變的,至於內部一些事情,和我們沒有太大的關係,也不是我們能夠過問和插手的。

儘管這次從深水埗規劃中可以看出布萊恩政府和英倫的不自信,但我們也不需要因此而擔心,你也聽過葉九條,我相信不管如何,香江經濟制度是不會變的,至少短期之內不會。”

李國保畢竟不像李建輝有著一世記憶,儘管有著李建輝之言,但內心深處還是沒有足夠的底氣。

尤其是最近各種各樣的訊息非常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李國保的想法。

出生於39年的李國保,可謂是見證著北方從建國發展到現在,這裡面看到太多太多的訊息。

也導致本來東亞控股集團準備投資建立中醫藥研發生產集團的計劃也被他暫時擱置了,打算將這筆資金用於東亞銀行在馬來的擴張。

以防備將來東亞李家喪失在香江的基業之後,還能夠有足夠的資本和產業東山再起。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