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祭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相對於陳志勇回村,李建輝和陳欣怡返回石橋村相對比較清淨,畢竟他從小就沒有在這裡生活,其父親也已經去世,關係自然也就淡的多。

而且和陳志勇這邊不同,陳志勇是提前就告知弟弟妹妹自己要回來,而李建輝回來之前並沒有通知在村裡的二姑。

本來陳志勇是準備陪李建輝和陳欣怡一起去石橋村祭奠李明霖的,只是因為今天要張羅宴席的事宜,因此只是李建輝和陳欣怡兩人在鎮裡幹事的陪同下低調的回到了石橋村。

或許是他們來的較早,這個時候李秀莉和丈夫都不在家,只怕是還在地裡幹活沒有回來。

見此李建輝出聲道:“劉幹事,不知道你是否知道我爸的墓地在哪裡,我和欣怡先去祭奠一下。”

在李建輝回來之前,公社就對這方面做了準備工作,劉文傑作為這次李建輝等人得陪同人員,自然是知道的。

在李建輝話音剛落,他就立即說道:“李先生,李老先生的當時下葬的時候我就在場,我這就領你們過去。”

手提祭品紙錢以及鞭炮的李建輝兩人,跟著劉文傑走了將近十分鐘,來到了一個比較大氣的墓地之前,看著墓碑上面的字,李建輝知道目的地已經到了。

在李明霖的墓前,李建輝一時之間不知道說什麼好,他自己都搞不清自己是穿越而來佔據了一具剛剛掛掉的身體,還是因為孟婆湯質量不好而覺醒了前世的記憶。

對於李明霖他是極其陌生的,不管是前世記憶還是這一世記憶裡,除了劉小娟在耳邊提及,以及幾張照片之外,他對其沒有任何的印象。

擺好了準備的祭品,點上了香燭和紙錢,李建輝出聲道:“爸,你回到家鄉的願望已經實現了,而且大哥已經結婚,孩子也將要出身。

我這裡更是有了一兒兩女,他們身體都是流的李家的血,李家現在也是後繼有人。

旁邊這位就是你給我定下的媳婦,我現在已經把她娶回來了,而且已經給你生了一個可愛的孫女,今天她也特意回來看你了。”

“爸,雖然我記憶裡從來沒有見過你,但我聽我爸時常提起你,我也非常高興能夠成為建輝的妻子。

淑妍還太小,市區到這的道路又太過於顛簸,因此沒能夠回來,待下次我們再回來,一定會讓淑妍一起來看你。

若你老泉下有知,還請多保佑兒媳下一胎能夠為李家生一個男孩。”

劉文傑臉上保持著鎮定,內心則感慨不已,資料裡面顯示李建輝也算是妻妾成群了,已經確定關係的就有四位。

就是這樣,聽聽陳欣怡之言,居然沒有表現任何不滿,還希望能夠為李建輝省兒子。

吐槽這可惡資本主義的同時,內心也充滿了羨慕,男人誰又不想左擁右抱。

在李建輝點燃鞭炮引線之後,爆竹聲響徹整個石橋村,很多正在地裡忙活的村民都停下了手裡的活,想著是誰家這個時候在放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因為經濟條件問題,石橋村也只有紅白喜事會放,清明祭祖一般也就一點兒水果和紙錢,過年除了少數有錢人家,目前也是不會當鞭炮的。

而這時候突然鞭炮響起,不得不讓一些人心裡猜測是不是村裡那位老人突然離去。

這也不怪這些村民有此想法,就算村裡出去出息的,回家祭祖放炮要不是春節要不就是清明,像現在的日子不大可能。

而且由於步行的關係,李建輝這次鞭炮並不多,也就只有一連5000響的。

雖然比那些幾百響的時間久點,但也沒多少時間,以至於讓這些村民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猜想。

要是他鞭炮不停地放個十開分鐘甚至半個小時,村民們就不會有這想法了。

加上目前也已經過了十點,太陽也逐漸散發出自身的威力,以至於一些在地裡的村民乾脆停下手裡的活向著家裡而去,順便瞭解是什麼情況。

以至於李建輝三人剛剛從墓地沒走多遠,就遇到了一位揹著一揹簍紅薯藤的中年婦女。

她顯然是認識劉文傑的,只聽她說道:“劉幹事,你今天怎麼有空來我們村?”

“羅大姐,今天前來是政府給我的任務,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李建輝,他旁邊的那位是他的妻子李陳欣怡,李建輝的父親是李明霖。”

這位羅大姐一聽,原來這位就是香江那邊的李財主,沒想到居然這麼年輕。

關於李建輝她也聽說一些,村裡的小學就是李建輝捐錢修建,而且聽說太平中學的修繕也是李建輝出的錢。

反正村裡盛傳李建輝在香江是沈萬三一樣的人物,據說富可敵國。

劉文傑也沒忘了向李建輝兩人介紹這位羅大姐,名為羅碧青,其丈夫李建波是村裡唯二的教師之一。

這時期村小就不要想著分科教,也別想著還有什麼音樂、美術什麼的課程,村小的學生就學兩樣,語文和數學,而且一個老師帶一個班,語文數學都一個人教。

因為雙方不太熟悉,只是簡單的問好,後續就是聽劉文傑和羅大姐聊村小的一些情況。

這一時代的教師待遇不提也罷,尤其是村小的教師,想要靠一個人教書養活一家人根本就不可能。

雖然聽著感觸不少,但李建輝也沒辦法解決這一問題,畢竟這待遇不是他定的。

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還是需要當地自身經濟發展,只有當地財政富裕,待遇才能夠提高。

他可以捐錢修學校,也可以捐錢為學校購買桌椅以及教學用品,但不能夠給這些教師資金,畢竟這性質完全不一樣。

在回到李秀莉家裡的時候,大門依舊上鎖,李建輝、陳欣怡以及劉文傑找了一個陰涼地等候。

“李先生,對於羅大姐的一些話你也不必在意,雖然目前絕大多數村民依舊不富裕,但至少已經能夠吃飽飯,這比幾年前吃大鍋飯已經好很多了。”

“劉幹事不用擔心,相信今後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別看現在一個月都難得吃上一頓肉,等個二三十年後,家家戶戶天天都能夠吃的起肉。

作為石橋村出去的後代,我也應該為村裡做點貢獻,至少要讓我們村小的孩子營養得到保障。”

劉文傑連連向李建輝表示感謝,對於李建輝的實力他非常瞭解,今天李建輝說了這話,要不了多久村小的孩子們生活將會有極大的改善。

陳欣怡覺得李建輝這次回來就是散財童子,走到哪裡娟倒哪裡,不過它對此也是支援的,這裡的條件和香江比起來實在是太差了。

去年欣建慈善基金都要向東盟捐贈了五億港幣善款,今年計劃同樣是五億港幣。

相對而言,這次回來捐的也並不是太多,唯一多點兒的公路和幾所大學捐款,著也就這一次,不會每年都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