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親人抵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8月23號的時候,李建輝和陳志勇、李建陽、陳宗武、陳宗學幾人早早的來到了啟德機場。

今天他們並非是要乘坐飛機,而是在這等待從渝州起飛的香江航空客機。

這裡面有一群特殊的客人,其中就包括陳志勇的弟弟以及小妹,還有李建輝等人的二姑李秀莉等人。

透過和內地溝通,以及陳志軍、李秀莉等人的準備,在今天終於是來到了香江。

唯一讓陳志勇遺憾的是,自己那年邁的父母經受不起一路的折騰,無法來到了這裡,他若是想要見到父母,還需要親自回去才行。

在飛往香江的一架客機之上,這上面除了李秀莉、陳志軍、陳雪萍之外,還有幾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他們也是最為興奮和活躍的存在。

陳家人和李家人雖然同在一個公社,但在不同的村,之前並沒有太多的聯絡,也就這次前來香江,一路上才雙方才算熟悉了起來。

隨著飛機即將抵達起的機場,窗外的場景讓這些人充滿了震撼和驚訝,尤其是啟德機場在九龍,飛機從建築群穿過是常有的事。

香江市民對此習以為常,但飛機內的眾人卻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給他們心靈帶來的衝擊是非常巨大的。

尤其是看到這一棟棟高樓大廈,還有下面那密密麻麻的車輛,都讓他們突破了他們的認知和想象。

這裡所見的和他們平時所聽所學的並不一樣,看到了這裡他們才明白什麼叫做城市,與這裡相比,老家的城市和農村沒有多大的區別。

老一輩還沒什麼,這幾位年輕人眼神之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一絲渴望。

隨著飛機緩緩滑行到停機坪,李建輝等人的車輛也抵達了這裡,全部都是清一色平治。

之前李建輝本來是準備換勞斯萊斯的,只是建立玉獅集團之後,他就把這一計劃擱置了,他已經讓玉獅集團為他特意定製一款車輛,未來他的座駕只會是自己旗下的品牌。

雖然一些人都是初次見面,因為照片的緣故,雙方還是認識的,也就幾位年輕人之間比較陌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秀莉還好一些,畢竟她弟弟已經不在,這裡只有兩個侄兒。

陳志勇、陳志軍以及陳雪萍三人這時候早已激動的淚眼盈眶,陳志勇離家之時,陳志軍不過11歲,陳雪萍更小,還不到8歲。

這一隔就是將近四十年,他們也從少年到了壯年,甚至都要步入晚年。

這時候幾兄妹相逢,內心的情感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李建輝也是看過李秀莉照片的,在陳志勇和弟弟妹妹敘舊的時候,李建輝也和李建陽來到李秀莉身邊問好。

對於李建陽,李秀莉曾經見過,而李建輝她只是在照片上面看過,這也是第一次親眼見到。

李建輝能夠說一口得西南官話,讓李秀莉非常的驚訝,她可是清楚上次劉小娟和李建陽回來帶著翻譯,表明這兩人對於西南官話很多還是聽不懂,更加不會說。

而李建輝卻說的非常流利,要是不知道李建輝一直在香江,李秀莉都覺得這位長期生活在川蜀。

不過李秀莉並沒有多問,而是把身邊的兩男一女向李建輝和李建陽進行了介紹。

李智華18歲,李明霖大哥的長孫,周孝文17歲,是李秀莉的長孫,吳瓊英21歲,是李明霖大姐的女兒。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因為李明霖幾兄妹境遇不同。

李明霖大哥二哥都是十七八歲結婚,有了孩子之後才被抓了壯丁出川抗戰,李秀莉一直在村裡,也是十七歲就結婚生子。

但李明霖大姐李秀佳卻不一樣,她早年就前往了延安,建國之後根據安排在川北大學出任黨委副書記,負責大學黨務工作,直到53年才結了婚,有三個孩子,吳瓊英最小。

所以比李智華、周孝文兩人大不了幾歲的吳瓊英和李建輝大不了幾歲卻是他們的長輩。

自古么房出長輩,這話說的是一點兒毛病都沒有,以內地目前的情況,只要不是讀大學,十七八歲結婚生子很正常,以正常軌跡發展,他輩分就快到爺爺輩了。

作為陳志勇的女婿,陳志勇家人來了,李建輝自然也是要過去打招呼的。

他們暫時把這些人各自接回去安頓,晚上的時候大家再一起吃飯。

坐上平治,看著繁榮的街景,從小為生活在城市裡而自豪的李智華三人在這裡沒有了絲毫的傲氣。

市裡只有政府才有幾輛轎車,一般市民有輛腳踏車就倍有面子,而在這裡轎車隨處可見,而且大多數車看著都比地區政府的要好的多,

這裡的高樓大廈更不用說,簡直讓他們看花了眼,市裡最高也就六層,高二十來米就是大廈了,這樣的在這裡根本就稱不上高樓。

吳瓊英或許是同輩的緣故,倒沒有李智華那麼拘謹,也不清楚是不是因為這丫頭參加了工作的緣故,詢問的一些問題還相當有水平。

“是什麼經濟制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去做,因為果城目前並非經濟對外開放區,我能夠給的建議有限。

不過我從商業角度來說,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好,僅僅靠政府扶持是不行的,最主要還是企業要盈利。

一個企業要有活力,那就要實行多勞多得,如果能夠計件的,那就儘量按照計件來算,大家工資都一樣的話,誰也不會拼命工作。”

吳瓊英明白李建輝說的確實有些道理,但她目前不過是市(縣級)工業局裡面一個科長,連副科級幹部都不是,哪有什麼權利來決定這些。

改革自古以來都不是什麼好差事,加上母親在特殊時期去世,父親雖然這兩年重新出來工作,但並不負責地區工業這方面的事。

這個時候她還是低調點好,免得給自己和家人惹來麻煩,那個時候她雖然還小,但那一幕幕她至今還記憶猶新。

現在大哥在果城縣一區公所擔任副區長,副科級幹部,二哥也在縣公安局擔任科長,和她級別一樣,都是正股級,發展都還不錯,她也不求自己前途多大,不影響兩個哥哥就好。

她只是有些可惜自己母親過早離世,要不然自己一家和李建輝關係也能夠近一些,要是有李建輝協助,大哥必然能夠平步青雲,畢竟作為地方政府人員,政績就是當地經濟發展,而這方面對於李建輝來說實在太容易了。

他可是打聽了,這次僅僅是專機開接他們的花費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些錢要是投到區公所,當地經濟翻一番都不是問題,而這錢在李建輝這裡不過是毛毛雨。

只可惜雙方雖然還有親戚關係,但一直不曾聯絡過,沒有深厚的感情,想要獲得支援只怕並不是那麼容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