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一章 黃埔控股新重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透過一年多的不斷縮減船隻,目前黃埔航運公司噸位已經遠低於東方海外、環球、華光以及萬邦。

不過黃埔航運集團不僅僅只有運輸船隊,旗下還有黃埔船舶公司,黃埔港口公司。

尤其港口公司,這是集合了曾經會德豐與和記黃埔兩大洋行的港口碼頭業務,加上投資馬來西亞的丹戎帕拉帕斯港十億港幣,使得黃埔航運集團市值相當的高。

集團總股為10億股,發行單價每股3.2港幣,黃埔控股自己手裡留有3.5億股,佔股35%,德楓銀行以發行價購買2億股,佔股20%,格羅夫納集團購買1.5億股,佔股15%,另外3億股流通市場。

雖然這幾年航運回報率遠遠無法與地產相比,不過黃埔航運集團背靠東華財團,還是受投資機構和股民熱捧。

截止當天下午收盤,股價來到了4.23港幣,總市值也從發行時的32億港幣,飆升到42.3億港幣,一躍成為香江頂級集團之一。

受黃埔航運集團利好,黃埔控股總市值也出現了上漲,成功超過會德豐控股,以68.4億港幣的市值成為欣建系旗下僅次於會德豐置地的上市公司,會德豐控股只能以67.2億港幣屈居第三位。

至於會德豐置地,克雷暫時沒那個雄心去追趕,對方現在市值已經高達79.6億港幣,眼看就要突破80億這個坎。

而且為了加快會德豐廣場佈局,李建輝將會再次進行融資,突破百億市值只是時間問題。

黃埔控股目前還是看看手裡的資金投到哪裡,這次黃埔航運集團股份轉出去65%,僅僅是這就為黃埔控股增加了20.8億港幣現金。

現在擺在公司賬面上的資金高達26.72億港幣,這麼龐大資金進入旗下哪個產業是克雷需要考慮的。

曾經作為四大洋行之一,和記黃埔旗下各類公司上百,哪怕與會德豐進行了一些合併,目前除了和記置業與黃埔航運之外,旗下依舊有大小公司五十多個,涉及的行業也相當的廣。

其中重要的就有德意寶有限公司、均益倉、泰和進出口公司、達臣汽車銷售公司、大亞珠寶、黃埔鋼鐵公司等。

若黃埔控股還和曾經一樣,克雷也好決定一些,但現在作為欣建系一員,很多方面擴張就要考慮兄弟企業的情況。

無法決定的克雷乾脆前往了會德豐大廈,請李建輝決定黃埔控股集團接下來重點發展產業。

接到彙報的李建輝內心一陣無語,他自己這還有大量資金找不到地方花,沒想到黃埔控股也出現這問題。

也好在外界不知道,要不然肯定會用唾沫把李建輝給淹死,他們都恨不得一分錢掰兩半花,想法設法籌集資金。

李建輝倒好,大量資金在賬戶上面放著,還找不到往哪裡投資,這種遭人恨的傢伙就不該存在這個世上。

“克雷,你覺得黃埔控股接下來適合向哪方面發展?”

“綜合目前我們欣建系來考慮,我覺得一是加強我們泰和進出口貿易公司發展,這主要是加大和大陸的合作。

另外就是進軍珠寶行業,隨著香江經濟高速發展,珠寶行業需求也越來越大,我很看好這一產業未來的前景。”

珠寶行業也是一大暴利行業,未來大陸珠寶首飾市場非常大,李建輝覺得目前投資這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行業。

不過對於和記黃埔曾經取得那名字,他實在不怎麼看好,因此特意讓克雷對這公司名改一下。

黃埔控股接下來重心發展就放在這一塊,至於進出口貿易,暫時按部就班就好,等北方改革開放大規模展開之後,在加大這方面的發展。

李建輝也提醒克雷,目前黃埔控股還是要以和記置業以及黃埔航運集團事物為主,不能為了珠寶公司發展而忽視了主業。

和記置業那邊還好,不太需要克雷關心,但黃埔航運集團是克雷在負責,這也是李建輝比較重視的一個產業,尤其是黃埔船舶公司,李建輝投入大量資金,就是希望自家能夠建造大型船舶。

而且青衣造船廠只是公司佈局第一步,未來李建輝還會和內地合資,在內地建立造船廠,以擴大旗下造船規模。

別看李建輝這幾年降低手裡船隻數量,度過這輪航運寒冬,他會加速航運集團擴張,未來不僅僅是貨輪,還會有油輪以及LEG船。

等到未來大陸加入世貿組織,航運市場將會迎來高速增長期,對於船隻需求量將會大幅度攀升,有自己的造船廠,將會為黃埔航運集團發展提供巨大助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生放心,我肯定不會因為珠寶公司也忽視自身負責的主業,新的造船裝置預計下個月就會抵達青衣造船廠,到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工建設載貨量兩萬噸級的貨輪。”

這不是克雷不想建造更大的貨輪,主要是目前青衣造船廠技術方面還有不小差距,這載貨兩萬噸級都已經相當勉強,上十萬噸級的只有等青衣造船廠技術成熟之後再開始建造。

“裝置安裝之後,航運公司這邊就下兩艘訂單,讓造船廠那邊練練手,這幾年主要還是積累技術為主,等未來技術成熟之後,再大規模下訂單。

另外技術人員上面,還要加大招聘,最近英倫那邊通貨膨脹嚴重,而且撒切爾經濟策略似乎準備國產私有化,你看看有沒有機會,收購一些技術回來,優秀技術人才也儘可能請過來。”

李建輝沒有想過在英倫收購造船廠,那邊人力成本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員工還不好伺候。

建立生產工廠,李建輝主要還是選在儒家文化影響比較大的區域,這些地方員工絕對是最好的,不會沒事就和老闆作對。

歐美地區那些員工都是大爺,工會沒事就和老闆過不去,沒有必要,李建輝絕對是不會去建立建廠的。

這些地區只是被他定義為銷售市場,不會成為欣建系成為他生產中心。

同時李建輝還讓克雷加大了對旗下鋼鐵廠的投入,這方面李建輝不需要擴大產量,他需要質量,儘可能購買心裡面特種鋼材技術。

有時候李建輝真佩服這些洋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上下游產業鏈非常的廣,儘管絕大多數產業都不大,但數量相當的龐大。

李建輝接手的和記黃埔的時候,大小公司多達180多家,儘管透過合併整合,目前依舊還有五十多家。

他準備用兩年時間,繼續進行合併甩賣,有上下游關聯的合到一個集團。

比如均益倉,這個糧油倉儲公司就直接賣給樂購集團,德意寶公司與泰和進行合併,紡織公司賣給鴻羽服飾。

未來黃埔控股旗下主要就是和記置業集團、黃埔航運集團、黃埔鋼鐵公司、泰和進出口貿易公司、金鴻珠寶公司、達臣汽車銷售公司。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