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渡口改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調景嶺基礎設施改善之後,並不比很多地方的風景差,這裡有山有水,比如那依舊使用木頭搭建的簡易渡口,每天依舊有客船從這裡到港島。

李建輝在下午的時候特意去拜訪了村老張暉,就調景嶺未來規劃事宜進行商談。

由於輝鴻城才剛剛平整場地,這邊還暫時無法搬遷,李建輝也不急著在這邊進行開發。

他這次來,主要是為了那渡口的問題,將來調景嶺他會打造成半山、深水灣、淺水灣那樣的富人居住區,這又怎麼能夠沒有一個大型的遊艇碼頭呢?

隨著油塘過調景嶺到將軍澳大道的修建,以及觀塘過調景嶺到將軍澳地鐵的建設,未來這渡船將會淘汰。

他打算由村裡出頭,找政府申請,把這個簡易渡口改建為遊艇碼頭,到時候由欣建投資公司與村裡合資。

錢主要由欣建投資出,村裡到時候享受分紅,為村裡增加一些收入,這也算李建輝為調景嶺做的一點兒貢獻。

張暉聽了李建輝的計劃,出聲道:“建輝,你的計劃確實很不錯,只是這些人搬出去之後,調景嶺還是調景嶺嗎?

雖然這並不是我們的故土,但很多人在這都生活了近三十年,早已把這當成了自己的故鄉。

你這一計劃能不能作出一些改變?在調景嶺打造一個普通小區,供調景嶺村民在這裡面居住。”

李建輝計劃這些村民搬出調景嶺,主要六十萬斬斷寶島那邊對這的影響。

這幾十年寶島在這邊留下的烙印太深,今年哪怕政府對這邊基礎設施大規模改造,這裡那充滿政治色彩的標語旗幟依舊隨處可見。

要想徹底改變這一情況,李建輝想到的最好辦法就是破而後立,把這裡的人們遷出調景嶺,讓他們徹底融入到香江的生活之中,這樣才不會再出現這樣的情況。

要是真如張暉那樣,修建一個大型小區,調景嶺村民都居住到這裡面,那不過是從調景嶺村變為調景嶺小區,根本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在對待調景嶺問題上,李建輝和麥理浩政府態度是一致的,要讓調景嶺徹底改變,那些特色標語旗幟退出香江的舞臺,香江就是香江,不需要出現一個小臺北。

李建輝在調景嶺這邊最大的優勢就是大多數年輕人比較支持他,雖然一些老人思想比較頑固,但面對自己孩子,再頑固也沒什麼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們願意居住這土房木屋,但他們的孩子可不願意居住,在將軍澳能有一套800方呎的小區電梯房,他們怎麼會願意要這又小又破的土木房。

見李建輝不願意改變計劃,張暉深深嘆了口氣,終究還是回不去了,他們幾十年的堅持到頭來不過是無用之功。

尤其是這兩年美國、RB等相繼和內地建立外交關係,他們就明白曾經那所謂返攻再也不可能了。

或許李建輝這樣才是對的,苦了自己這一代,不能夠讓下一代再和他們一樣,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他出聲道:“村裡村民的工作我會儘量幫你做,不過主要還是年輕人這邊,這就需要靠你了,只要他們同意,村裡這些老頑固們為了自己子女的幸福會改變自己的一些觀念。”

“張爺爺儘量就行,待輝鴻城完工,我和香江政府談妥之後,再和全村村民進行溝通,我相信那個時候大家能夠想通。”

八二年的時候,有一件影響香江的事件,李建輝相信到時候這些村民思想會有一個大的轉變。

關於渡口改建問題張暉對此非常支援,他表示自己會親自來跑這件事情,爭取儘快從政府那裡拿到批文。

對於這個曾經擔負調景嶺出入的渡口,張暉這位已經年近七十的老人不免多嘮叨了幾句。

那個時代他們被遷移到這裡,進出幾乎隔絕,為了打通到外面的聯絡,他們靠著人力搭建了這麼一個簡易渡口。

直到多年後,香江政府修建了寶琳路,調景嶺才有了陸路進出道路。

現在油塘到將軍澳大道,觀塘到將軍澳地鐵線路,將讓調景嶺交通更加便捷,這個為調景嶺服務了二十幾年的渡口也將成為歷史。

李建輝可沒有那麼多感慨,眼看張暉要陷入往昔之中,他連忙出聲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未來調景嶺巴士和地鐵都相當方便,時間也比較快,費用還便宜,這渡口也該結束自己的使命了。”

“算了,你們這些年輕人沒有經過我們那個時代的生活,不知道我們那個時候是怎麼生存下來的,要不然你也就不會這樣做了。”

也就是這個時代,要是早上十幾年,李建輝這樣思想的人絕對會被驅逐出調景嶺。

為什麼直到現在香江各方勢力都把李建輝當成是右派的代表人物,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李建輝是土生土長的調景嶺人,而調景嶺就是右派的大本營之一,這裡人的思想基本都偏向右派。

過去幾十年,左右兩派衝突不是一次兩次,調景嶺在這裡面佔據著相當大的分量。

也好在這個時代兩邊都以經濟發展為中心,關係也開始有所緩和,也讓香江左右兩派消停了很多。

加上調景嶺李建輝他們這一代人已經成年,也改變了調景嶺的一些思想,加上李建輝自身實力強大,背後還有陳志勇等人支援,讓調景嶺這些老一輩只能看著李建輝由右轉中,無力對其制止。

李建輝現在也不多解釋什麼,他早點清楚調景嶺的歷史遺留,讓調景嶺村民早日融入到香江社會生活中,這也是為調景嶺村民好。

前世記憶讓他非常清楚香江未來必然會迴歸內地,讓調景嶺村民早日脫離這股思想,未來也能夠更好的融入香江的發展。

香江迴歸,也註定只有思想偏向內地才可能取得更好的發展,而現在調景嶺老一代已經不行了,李建輝他們這一代因為長期生活在調景嶺受了很大的影響。

距離1997年香江迴歸還有將近18年的時間,李建輝希望新一代人不再受此思想影響自己的判斷,讓他們能夠更客觀去看待內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