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災荒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小么斜著他,答的倒是認真仔細,“這事,知道的最清楚的,不過四個人,北平國那個梁先生和他們二皇子,吳國的方侍郎和林丞相,他們四個,隨便問誰都成。”

呂豐被李小么的話堵的胸口痛,悶的說不出話。

魏水生幫了呂豐一句,“小么,你要有法子,就提點提點他,別難為他了。”

李小么看著呂豐,嘴角往下扯了扯,“水生哥替你說話了,好吧,你給我倒杯茶。”

呂豐不情不願的站起來,倒了杯茶遞給李小么。

李小么瞄著他一隻手託著杯子,沒接,呂豐咽了口口水,不情不願的又抬起一隻手,雙手捧了,李小么這才接過茶,抿了幾口,悠悠閒閒道:“方侍郎和人家談妥了,林丞相才來,來做什麼的?這種事,必定有文書啊,林丞相來,就是來畫個名字的。”

呂豐一下子跳起來,點著李小么,又回手用力拍著自己的腦袋。

這麼簡單的事,他竟然沒想到。這有什麼難的?夜裡摸進林丞相的營帳,翻出來看看不就成了?!他生生讓這小丫頭給繞暈了。

第二天一大早,呂豐就啟程往南邊追林丞相的隊伍去了。

李小么和魏水生、李宗貴在唐縣逛了一整天,鄭城不能再去了。離筆架山最近的,就是這唐縣了,往後買糧買布買油鹽醬醋,打聽個訊息什麼的,都得到這唐縣來。

三個人細細看了一天,又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才啟程趕回筆架山。

隔天,呂豐就趕了回來,吳國和北平國的協議十分簡單,沒幾條,鄭城交還吳國,允許北平國借道鄭城一年,一年裡,吳國每月供給北平軍軍糧三萬擔,每月初一在鄭城北門外交割。

李小么聽的愕然的合不攏嘴,原來北平國是想借道鄭城,兩邊夾擊梁國。

這麼說北平是一心一意要吞下梁國了,至於吳國出不出兵,他們其實根本不在乎。

吳國竟然還答應每月供糧!照她的盤算,別說供糧,就是跟北平國大要一筆買路錢,只怕他們都得答應!

這會兒,北平國必定不敢跟吳國交惡,這幫混帳,做了這麼大一筆虧本生意!

這些都跟筆架山無關,李小么也就是轉了一下念,罵了幾句,也就拋之腦後了。

每月供糧三萬擔,這糧從哪裡來?現在這會兒可是冬天,這是北邊,一年一熟,到明年麥收,還有小半年呢,看來糧價要漲!

李小么和李宗梁、魏水生幾個一說,大家都覺得有道理。

這一個月三萬擔不是小數目,南邊又在和南越打著仗,池州府一帶成了戰場,這收成上就不能指望了。太平府去年旱的厲害,這多出來的錢糧,自然都是從百姓身上壓出來,李宗梁急忙安排人往鄭城、唐縣兩處買糧,能買多少買多少,山上的存糧可不多。

可他們知道的還是晚了,鄭城不提了,嚴府尹走後,方侍郎留下來兼了府尹,這城裡按人頭每天定量供糧。往日熱鬧的糧食市乾脆關門大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唐縣還是一樣熱鬧,可糧價卻是一天一個樣。

官府出面,唐縣有戶籍的,按人頭,每人每天兩斤平價糧限供,別的,再想多要,只好隨行就市。

筆架山上忙了七八天,也沒能買幾斤糧食回來。

李宗梁只好每天多安排人手進山打獵,醃曬肉食,多吃肉少吃米麵。

李小么和李宗貴仔細算了算,山上的存糧勉強能撐到明年春末,等夏天來了,地裡莊稼長出來,能吃的東西就多了,南邊的米糧也該運過來了,這饑荒應該就能抗過去了。

可情況卻比李小么預想的要壞的多,這每個月三萬擔糧,看來竟全是從附近幾個州縣抽調過去的。

北地本來就不富裕,又是臨近年關,寒天凍地。稅吏、衙役們個個都下了鄉,按鄉、按人頭收糧。

鄭城不提了,先前因為清野,已經是百里無人煙,如今緊挨著鄭城的唐縣、和縣等幾個縣,也因為這強徵,處處倉皇零亂起來。

春節沒到,筆架山下漸漸就有了扶老攜幼、推車揹包、三五成群的逃荒逃難的人群。

不過這回不是往南、往太平府去,往南到處設著關卡,沒有路引,不準南下。

只好往北,往北平逃,牧守鄭城的方侍郎睜眼閉眼,根本就不管那些成群結隊逃往北平的百姓,北平軍更乾脆,撤開條通道,沿路竟然還設了指引,一幅熱烈歡迎吳國百姓往北平去的樣子。

李小么和呂豐、李宗貴跟了一趟,奇怪之下倒也釋然。

往南去,要過年了,沿途各縣要粉飾太平,這幫叫花子過去不好看,除了影響縣容,還要花錢救濟,自然是誰也不願意讓他們去。

往北平,北平是出了名的地廣人稀,缺人不缺地。那兩兄弟猴精猴精的,連年征戰,添丁進口這樣的事肯定是求之不得,人肯定是越多越好,肯定是巴不得呢。

再說,這逃難的,都是吳國百姓,北平的百姓施捨之餘,非常有利於增加作為北平百姓的驕傲之心情。

呂豐被李小么的分析逗的捧腹大笑,這小丫頭說的倒是很有那麼幾分道理。那兩兄弟,確實猴精猴精的。

這亂世,也嚴重影響了筆架山的生意。

鄭城的鏢局沒了,今年的年禮自然也沒了影子,鄭城的商隊斷了影子,唐縣、和縣的商隊根本不從筆架山下過。

如今從筆架山下經過的,除了北逃的百姓,就是往鄭城運糧的廂兵,筆架山已經好幾個月沒開過張了。

李小么坐在塊山石上,遠眺著彷彿死掉了的鄭城,傷感不已。

自己從到了這破地方,就一路背運,在太平府好不容易有了點奔頭,就出了那麼檔子事,只能倉倉惶惶逃命,一路逃到這筆架山,好不容易打劫打上了正軌,城裡的鋪子也開得風生水起,日子剛剛好過些,就又出了這樣的事!

唉,什麼時候才能過上富貴清閒好日子啊!她這輩子,還能過上那富貴享受的日子不能啊!

張狗子遠遠急跑過來,一邊跑一邊招手大叫:“五爺!五爺!大爺讓你趕緊回去!有急事!快!”

李小么跳下山石,急忙往寨子裡跑,又出了什麼事了!

李小么衝進正堂,李宗梁忙示意她:“別急!沒有大事。”

李小么舒了口氣,一屁股坐到李宗梁旁邊,張鐵木趕緊倒了杯茶遞給她。

魏水生看著李小么,“剛才貴子和鐵木下山巡查,碰到一群逃難的婦孺老幼,沒想到竟然是咱們認識的。小么還記得咱們經過和縣時,留咱們住過一晚的那個範先生吧?”

李小么趕緊點頭,那頭大青走騾可是派了大用場。“是他家?他不是官身麼?家裡那麼富裕,怎麼也跟著逃出來了?一定是出什麼事了。”

“我也是這麼想,必定是出什麼大事了,這亂世,唉!”李宗梁嘆著氣。

李宗貴看著李小么,聲音有些沉,“範先生一身素服,帶著孝。看來是個沒出過遠門,沒逃過難的,或者是出來的太匆忙,那麼一群人,婦孺居多,好幾輛車,在咱們山下鷹翅巖那裡歇著,這虧的山上是咱們,換了別人,就是一塊肥肉!”

李小么皺起了眉頭,看著李宗梁問道:“大哥的意思呢?要下山見見這位範先生?”

“嗯。”李宗梁點頭,“咱們一起下山見見他吧,看看有沒有能幫得上的地方,範先生對咱們算是有恩。”

李小么立即站起來答應:“那我去換件衣服。”

大哥定下來的、這樣的事,小么和二槐一樣,聽大哥的,不聽也沒用。

山下婦孺孩子居多,李小么叫上了張大姐和孫大娘子。

李宗梁留張鐵木守在寨門樓上,兄妹五個,帶上張大姐、孫大娘子,和一定要跟過去看熱鬧的呂豐,下山往譍翅巖過去。

譍翅巖顧名思義,是一處如譍翅膀般突出出來的大岩石,下面凹進去,地勢平坦背風,左右都是濃密的灌木,一向是埋伏的好地方,當然也是宿營的好地方。

李小么遠遠看著譍翅巖前面兩三輛半舊的棕蓋桐油車,後面還有兩輛略小些的太平車,都用牛拉著。那牛病了一般,委頓伏在地上,也沒人理會。巖下聚著一群人,不知道在忙什麼,連個放哨警戒的人都沒有。

離人群只有幾十步遠,那群不知道在忙什麼的人還是一無所知。

李宗梁頓住腳步,轉頭看向魏水生,兩人一起無奈的搖頭苦笑。

李二槐上前幾步,伸長脖子往四周圍打量了一圈,嘿嘿笑著低聲道:“給我五個人,就把他們包餃子!一個不剩!”

呂豐也伸長脖子四下打量,聽了李二槐的話,鄙夷的撇著嘴:“哪用五個人!我一個就夠了!”

李二槐轉頭瞪著呂豐正要反駁,張大姐上前一步,輕輕拉了拉李二槐的衣襟,李二槐到嘴的話又吞了回去。

李小么笑眯眯的盯著張大姐的手,張大姐迎著她的目光,急忙松了手,紅著臉往後退了兩三步。孫大娘子低著頭,抿著嘴笑。(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閒聽落花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