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開工(求訂閱月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師兄你接著說,系統構建的必要性這兩天我們已經有所瞭解了,那從哪一方面去深入挖掘系統的功能性,這是需要師兄這裡詳細給我們說的。”劉傑不愧是這幾個人裡面的學術尖子,對於專案的把握比其他兩個要深刻的多。

高城看了一眼劉傑,心裡在糾結,如果自己把這位給挖過來了老師會不會打屎自己,如果挖過來了把人家放進什麼樣的職位合適,以至於他都想出神了。

“師兄,師兄?”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這才回過神來。差點丟人,現在就開始做美夢了。

鎮定的點了點頭,必須鎮定啊,否則就丟人了。他對劉傑說道:“我接下來就要說這方面的問題,劉傑你對這個課題把握很深入啊。”

劉傑點頭不語,倒不是他裝腔,而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回答。雖然在科研人員裡面他屬於高情商人士,但是對於別人的誇獎,尤其是同齡人的誇獎讓他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是這樣的,我們這個系統主要從作戰需求分析入手。作戰需求是我們這個指揮控制系統的關鍵緩解,系統建設的目標,功能以及保障完全是圍繞著這個主題進行的。如果幾位對外軍的信息系統有研究的話就可以發現,資訊控制系統在實踐過程總遇到的問題,都與系統作戰需求研究不夠深入有關係。”高城對於系統的著手點進行了明確的指出。

“研究之初,我們要去進行開發,必須要瞭解其適用原則。首先是作用物件,我們構建系統之初不應該只是著眼在當下部隊,同時對於橫向作戰隊伍也要有介面,以方便後期我們介入其作戰序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高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強調,他們雖然是在開發適用於一營的指揮控制系統,但是也不能只是讓一營一個部隊去適用。在作戰過程中,其系統必須能夠聯通其他部隊,比如空軍部門,炮兵部隊甚至是導彈部隊,這是保證系統能夠全面開發的基礎。

“第二一個是保證系統的各子系統聯通,形成大數據分析。其任務分配與執行,不是基於某編組的信息處理結果,必須形成全面資訊聯動,跨越組織界限。”

這個就更好理解了,就是為了使部隊各兵種之間形成聯動。而並非只是透過某特定編組如偵查連的訊息去制定任務資訊或者行動,這是現代戰爭的必然要求。

“最後一個是可能跟咱們系統的研發關系不大,但是我還是想要提一點,如果幾位以後進入軍隊科研部門。正好又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希望各位能夠想起我的這個建議,在進行作戰行動描述時,要基於系統而不是依賴系統,這是我們對於控制系統設立的潛性要求。”

這一點高城其實不必在這裡說的,但是他又怕以後會出現問題。系統對於部隊戰鬥力的提升是肉眼可見的,但是這種肉眼可見的提升絕對不是100%系統的功勞,也不能代替人的功勞。他就怕這些人會以後唯系統論,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後果。

“基於戰場上事件的發生是以時間和事件為主,我們系統的框架構建也會以此為主進行程式設計。使戰鬥任務的戰鬥程式設計,任務區分,戰鬥活動和資訊交換進行能夠規範化描述。能夠讓我們操作這個系統的指戰員明白,在本次戰鬥過程中各階段誰該幹什麼,誰和誰發生聯絡,發生什麼樣的聯絡,多少聯絡,這是我們要實現的系統功能。”

“師兄,你說的這些功能在技術上實現其實並不是很難,難得主要是資料的輸入以及進行大數據分析。最後還要落實在指戰員對於資訊的處理,這些估計都是需要軍隊去培養指戰員這方面能力。”劉傑繼續提出他的想法。

“沒錯,我剛才說了,基於系統但是不唯系統論。只要實現上述的功能,至於作戰資料以及信息處理,這方面都是我們以後要去處理的問題。”高城現在對於劉傑的欣賞越來越濃厚了,他沒想到劉傑對於這方面有這麼敏銳的觀察。

“接下來我們要對控制關系進行理清,也就是對於指揮系統的組織結構要明確。控制關系的建立應該著眼形成最大合力,其也決定了我們在資訊交換過程中的範圍,程度和屬性。”

對於這一方面,高城沒有具體描述,他走到他辦公室一個移動黑板面前,講自己營部的指揮關係以圖表的形式畫了出來,讓他們幾個能夠更加直觀的去瞭解這方面的情況。

“對於指揮關係的確認,我們在這個圖上可以看出來。營指揮所與上級指揮機構形成的被指揮關係;與所屬戰鬥力量,支援保障力量形成指揮關係;與友鄰作戰力量指揮機構,上級支援保障力量形成協同關係。這也是我們系統進行框架節後的參考模式,在不同的關係當中如何處理資訊交換問題。”

對於組織結構問題,高城的講解倒不是很讓人難以理解。這裡的主要困難是如何去辨別資訊來源,畢竟如果是人工處理這樣的問題,無論是從電話,檔案或者是命令都可以直接判斷。但是資訊交換可沒有這種辨別模式,這需要他們去進行新的模式開發。

最後,在他們討論後形成了一種結果,那就是從形式上分為向上,向下,橫向三種模式的資訊交換。

對上級的請示、彙報、報告和從上級需要得到計劃、通報等有關資訊成為上行資訊;對下級的命令、指示等稱之為下行資訊;對於同級之間、與支援保障單位之間的情況通報,協同稱之為平行資訊。

這是目前他們能夠想到最優解,因為要創造一種新的識別模式與現在這種解決辦法,肯定是現在這種模式比較省時省力。

“最後一點是關於在作戰活動中資訊交換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主要就是關於情報信息處理、指揮控制和戰鬥行動幾個方面去完成系統構架。”

對於合成營的作戰模式,作戰活動是其交換資訊的主要領域。透過其資訊情報的交換,可以具體分析出其作戰活動中的具體作戰動態。

其中情報信息交換是為了實現偵察情報的及時獲取、處理,以及所屬各戰鬥分隊之間的實時情報共享。

戰鬥指揮控制活動方面,要求能夠使營指揮員在指揮所利用戰鬥態勢顯示屏,實時、不間斷的觀察戰鬥進展情況,隨時掌握戰鬥態勢和有關情報,靈活處置戰場情況,及時有效的控制戰鬥行動。

在戰鬥行動方面要求,對系統的工作強度以及工作時間提出了要求。聯合作戰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進行一系列的作戰活動,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有多個作戰行動交叉重疊進行,指揮控制系統這時候執行達到巔峰,這對系統的處理規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本上系統的構建規則就是這樣,當然,最後如何把系統嵌入目前的作戰平臺,還需要我都一起努力。”高城基本上把他對於這個系統的想法說了出來。相對於“蚩尤”系統,他目前想要打造的這個系統規模更加宏大。

當然不是他們幾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工程,目前他們過來也就是實現簡單的幾項功能。然後再在這個平臺上增加模組,這也是為什麼高城在初期的時候要扒人家那個平臺,因為要開發這種能夠隨時增加功能模塊的系統平臺,沒有數年之功那是不可能完成的。

“師兄,你說的這些可能我們幾個還需要深入的去瞭解一下,畢竟我們雖然對於技術方面沒有問題,但是涉及到與軍事專案聯合,我們還是需要一點時間去考慮如何實現的。”劉傑謹慎的說道。

作為一個出色的科研人員,對自己的技術有信心不差,但是不可盲目自信,這也是劉傑目前的想法。他們幾個如果高城想讓他們開發一塊什麼軟體,實現什麼功能,那自不必多說。現在這個專案可不同與簡單的軟件開發,需要考慮的還有高城這邊的要求與規劃。

“哈哈哈,當然。今天只是對於這個系統提出總體規劃,要想實現技術突破肯定是需要時間的,這點作為你們師兄,我還是能夠理解的。”高城笑著說到。

“最後,對於我們要實現的系統功能主要有這幾方面。情報分析系統,決策系統與控制分系統。”高城在最後又對系統功能要求進行了講解,這三個方面就是系統平臺需要載入的功能模塊,也是目前高城能夠儘快在他們一營實現“信息化”的縮減版本。

“好的師兄,這幾個模組我們會儘快實現。咱們先做出一個實驗版本的,一邊實驗一邊找問題,總能實現師兄要求的系統效能的。”劉傑說道。

高城求之不得,他們能夠留在這裡多久高城也不會抱怨,他倒是希望這幾個人永遠不會離開。

接下來就是需要他們幾個進行技術探討了,高城在問過他們幾個以後,安排他們去營地的機房開展接下來的工作,這個專案就這樣在高城的主導下開展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