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75)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樣說也不對!就算我發了財,我憑什麼要請他吃飯呢!我的錢又不是偷的,又不是搶的,更何況我還沒錢呢!真是奇怪。

“這倒也是。”

傅機不由對江琴的說法點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心裡已經產生了一種潛意識,好像有錢人就都不是什麼好人,有錢人就應該更多的付出,最好是再來一次打土豪分田地那樣的手段,強行將貧富差距縮短。

不過,這些人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從來都沒有去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有錢人的財富並不是憑空得到的,也是積累出來的。

這裡就存在一個非常有趣的命題,有錢人是不是都有罪過!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有錢人、資本家都是邪惡的,他們的財富都是透過剝削無產階級獲得的,他們都會有罪,所以他獲得懲罰是應該的!

這裡是否應該為資本家辯護呢?

說資本家不都是壞人,有錢人也不都是壞人,他們的財富積累也是一個過程,而在當前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人被剝削是合理的?

傅機捫心自問,然後就明白自己並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回答的實力。

人們很多時候喜歡上對錯上糾結,什麼東西是對的,什麼東西是錯的,總是要搞出一個分明來!

當然了,這種行為本身不是錯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這沒什麼問題,對錯是絕對不可能混淆的,而那些說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轉化,沒有絕對的對錯的說法就犯了主觀唯心的錯誤。

你可以想想,當一件事發生的時候,你心裡會不會在第一時間對這件事產生一個態度,像這件事是對的,或者說這件事是錯的。

如果你沒有絕對的對錯,那你這種感覺是如何存在的呢?

當你覺得某樣東西是錯誤的,你心裡是否會產生一個潛在的,絕對正確的標杆?

如果沒有這樣的標杆存在,你是如何認定你所知曉的存在正確與否呢?

當然,這裡可能會出現另一種說法。

你對事物對錯的判斷是有自己的思想、觀念產生的,而你的思想觀念與一切的本源,真理性的存在之間是有著距離的,所以你做出的對與錯的判斷是不夠準確的。

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實際上是犯了認識論的錯誤,認為一切都是不可認知的,人類的認知的產生都是沒有價值的!

當有人說這種話的時候,你可以提醒他們想一想,他們產生的這種觀念的本身是否是值得懷疑的呢?是否是錯誤的呢?

人類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人類自身的觀念之上,正是有了這種觀念,人類對外的認知才有了價值,而人類取得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這種觀念之上的。

如果認為人類的認知本身錯誤,是不值得信任的存在,那就等於將人類當前的一切都給否定掉了。

還是回答貧富上來,傅機無法對資本家的存在說正確還是錯誤,當前的世界中,也沒有任何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因為在當前的世界上,為了發展,為了讓資源充沛調動起來,人類幾乎是主動選擇了資本,用資本的力量來推動繁榮,這就等於承認了剝削。

或許,並不是承認剝削,畢竟世界上不存在那種與勞動者完全品等,共享一切的資本家,也就是沒有哪個資本家是乾淨的,他們手上的每一分錢都是包含著剝削元素的。

這裡面又有一個有趣的問題,便是參與分配。

在早一些的事情,人類度過了一段按勞分配的時段,那時候的人罵生產力極為低下,體力便是最強大的腦洞裡,當然,這裡面沒有考慮牲畜的存在。

可即便是那種時候,貌似也存在剝削,那就是以土地為代表的生產資料。

一些人強行取得了自己對土地的所有權,還想盡辦法將其合法化,這樣的結果就是形成的生產資料佔有者對沒有生產資料的人的剝削。

這聽起來奇怪嗎?

不奇怪!

土地、空氣、水、林木等資源,是打字員賜予全人類的,應該是全人類所共有的,但權力的出現讓人類開始對資源的掠奪和佔有。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手上有槍,你們手上拿的是燒火棍,我說從現在開始,這裡的河流、天地、森林、礦產,全都是我一個人,你們敢說一個不字嗎?

這就是權力和武力的作用!

而國家正是這兩者的完美載體。

記住,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可以代表所有人意志的國家,有的只是代表少數人意志的國家和代表多數人意志的過家。

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巨大的差異,想要讓這些個體完成完全一致的結論,這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從各種角度考慮,都只能維護一部分人的利益,從而產生了兩種選擇。

代表多數人利益的社會主義,和代表少數人利益的資本主義。

說自己資本主義代表少數人利益可不是在開玩笑,因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是由社會中財富的擁有者所把持的,他們是在鞏固自己的利益,維持剝削。

在這裡說這個確實有些跑偏了,我們回答分配的問題上。

國家這個權力與武力的載體制定了自己的規則,將所能控制的資源進行了分配,資本主義國家當然是將資源分配到了資本家手上,而社會主義則是將資源分配給了大多數人。

這裡就開始摻入關於人性的問題。

不是所有人都是勤勞的,也不是所人都是美好的,取得完全一樣的社會財富的兩人,很難取得一致的成果。

懶惰的人多半會躺在既有的資源上坐吃山空,而勤勞的人就會不斷創造財富、積累財富,當他們的財富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們為了生產更多的財富,就需要擴大自己對生產資源的佔有,於是他們很可能會以優厚的價格從懶惰者手中購買生產資源。

這裡涉及到生產資源是否允許出讓的問題。

按理來說,在一個要完全消滅剝削的社會中,生產資料是絕對不可能允許出讓,因為出讓之後,勢必會讓相當一部分的人佔有更多的生產資源,而那些失去資源的人為了生存,只能向生產資料佔有者提供服務,這就又形成了一條剝削的鏈條。

還是那個問題,生產資料到底應該和一種比重參與分配呢?

好比,我有一塊田,你沒有田,但你有力氣,所以你來找我租田種底。

我的地有多啊,我也沒有那麼多的人力,就決定把這塊地租給你,收取你在這塊地上一半的收益為租金!

OK,問題來了,這個一半收益的租金,是剝削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