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家鄉的意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事件會發酵的特別快。

李雪蓉聯絡的媒體,明後天就會去找園長採訪。正巧園長想要捅出這件事,正好這是機會。

今天賺錢了又打擊別人,龍銘一是真的很開心。

他從戰刀資本走出來,然後步行回家。凌晨左右的海市十度,天氣比較涼爽。龍銘一沿街而走,欣賞這座不夜城市。

回到家裡,龍銘一看到沈宜人還沒有睡下,拿著手機看著沈宜欣的直播。

“今天這麼夜貓子?”龍銘一笑著問。

“今天高興啊。”沈宜人說:“會所沒開始營業呢,就有幾個人辦卡要來。”

“那真是好事情。”

沈宜人放下手機,伸開手臂要抱抱,龍銘一就抱抱她。

“對了,曼麗從老家回來了,還給我們拿了點東西?”

“她送過來的?沒在家休息嗎?”

“同城快遞過來的。”沈宜人說:“我給你拿去。”

“吃的?”

沈宜人沒有回答,出去了一會兒才回來,正好龍銘一換好衣服休息呢。沈宜人端著一個盤子進來,盤子裡放了一隻雞腿和幾塊雞肉。

“嚐嚐吧。”

“好吧。”龍銘一伸手抓了一片肉,放在嘴裡嚼了嚼。

“嗯?”龍銘一突然眼鏡放光。

沈宜人吐槽道:“你這是《中華小當家》?眼鏡都發光了!”

龍銘一又嘗了幾片,他高興的說:“這是我小時候吃的味道。當時寧鎮親戚送來的燻雞就是這個味道。幾年以後,就沒有這個味道了。”

沈宜人想了想問:“那劉曼麗怎麼找到的?”

“問問她不就知道了?”

龍銘一準備打電話問劉曼麗。

沈宜人攔住龍銘一說:“這都幾點了。”

“對。明天再說。”

第二天一早,龍銘一就聯絡了劉曼麗。他在衣帽間邊換衣服,便開著擴音和劉曼麗說話。

“你怎麼找到這個人的?他做的燻雞真的好,比現在寧鎮賣的都好。”

“這個人是在海市的。”劉曼麗說:“過年在老家時候想吃燻雞了,就問問能不能做。結果他做了,送過來有難度,這事也就作罷了。閒聊了幾句,問他師承,知道他是從寧鎮來的。所以就介紹給你,寧鎮計劃可能需要。”

“謝謝。”龍銘一表示感謝。然後他聯絡了這個做燻雞的人。這人名叫邵麗鍾。當他知道龍銘一的情況後,也想見一面。

龍銘一對邵麗鍾說:“這是你我的一個機會。我要十隻燻雞。能給我送到戰刀資本嗎?”

“好的。就是費工夫。”邵麗鍾說:“您等等。”

晚上,戰刀資本準備下班的時候,邵麗鍾左右手分別拎著兩個袋子來了,他帶來了十隻燻雞。

“非常感謝。”龍銘一讓宣似月接過來分給大家嚐嚐。

“喂的時間差點。”邵麗鍾說:“為了讓您早點吃到著急了些。這段時間店裡沒開,都是今天訂明天吃。”

龍銘一接過來一隻雞腿聞了聞說:“為了這個味道,我可以等的。”

“我不能坑您的錢啊。”邵麗鍾說:“我對自己的秘方是有信心的。”

“好吃。”米明吃了一個雞腿,“確實不錯,儘管有些涼了。”

“路上堵了一陣,是不如剛出鍋的。”邵麗鍾解釋了一下。

龍銘一說:“拿去微波爐熱一下。”

宣似月將一隻雞拿到微波爐熱一下之後,又端回來給龍銘一嘗了一下。

邵麗鍾知道這是碰見行家了。東西好不好吃,不能光看當時。如果微波爐加熱之後也還可口,那麼這個東西就可以往遠了帶,可以作為禮品送人。這樣才能適合在寧鎮賣,才可以做。

“味道不錯。”龍銘一招呼邵麗鍾過來問道:“你老家是寧鎮的?這個燒雞的味道應該和寧鎮燒雞同出一轍。我小時候吃過。”

“是。”邵麗鍾很認真的點頭。

“來我辦公室談吧。”龍銘一將雞肉放到盤子裡,然後擦擦手對邵麗鍾招招手,讓他和自己一起走進辦公室。

“請坐。”龍銘一示意邵麗鍾坐下。

兩人坐好後,龍銘一說道:“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寧鎮正在開發老店街。那裡有發展機會。你現在在海市發展怎麼樣?”

邵麗鍾有些難為情的說:“說實話。海市本地人對這燻雞,就是吃個新鮮勁兒。買的多的都是外地人,以北方為主。為什麼呢?口味的關係。咱這燻雞味重,是北方人口味,南邊人吃不慣。一次兩次嚐個新鮮。”

“這也是正常的。”龍銘一說:“有沒有想過回寧鎮?你這個味道,比街面上的好。”

“我這是正宗的。”邵麗鍾得意的說:“絕對比他們的好。”

“正宗?”龍銘一笑了笑說:“我理解的正宗,就是第一個做的人。什麼味道他說了算。誰都沒有他正宗。後代要是能改良,改良的味道更好,不是更好嗎?市場決定了,味道是不是受歡迎,不是正不正宗。”

邵麗鍾點點頭。

龍銘一告訴邵麗鍾:“正宗不正宗,不重要,你的東西味道好才重要。如果你這個最好,以你命名,你不就是最正宗?”

“說的對呀。”邵麗鍾特別同意這個觀點。

“你可以想想願不願意回寧鎮。當然,你可以只是派個徒弟或者親人去寧鎮,參與故鄉建設。”

邵麗鍾仔細思考盤算後說:“為了穩妥,我還是先派我侄子過去。寧鎮是有發現機會,但都是紙面上呢。這樣有個好處,寧鎮那邊不行,我們還能退回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想的不錯啊。”龍銘一說道:“這個想法很不錯。都能兼顧到。我會在老店街給你找一個好位置。需要錢,我可以提供一些。寧鎮的燻雞,就應該迴歸寧鎮。我聽說寧鎮不遠處的地方,要開高鐵了,這是一個契機。”

“那太好了。”邵麗鍾高興:“要是有機會,還是應該支援一下老家的建設。”

“對啊。”龍銘一說:“我的姥爺告訴我,‘籍貫’並不僅僅是戶口本上的兩個字,而是一種家族血脈的傳承。知道自己從哪來,才能知道自己到哪去。”

送走邵麗鍾,龍銘一幫著他聯絡了寧鎮那邊的人,這個做燻雞的老店迴歸,還是很不錯的。

米明和許晨進了門來,兩人分一隻吃。

“怎麼樣?”龍銘一問。

“確實不錯。”米明豎起來大拇指。

“那就是說明是可以做的。”龍銘一頗為滿意的說。

許晨問:“得準備些什麼東西?別他這邊準備好,寧鎮那邊都沒地方了。”

“這是個問題。”龍銘一說:“好在現在工地還沒開,寧鎮發展還需要點時間。”

米明說:“要是再有點醬油什麼的就更好了。”

“你自己想辦法。”龍銘一說:“東西要是好,那就吃味道。”

許晨撕著肉說:“自然最好。少吃那些調料。人家費力弄出來的雞肉,你還要蘸醬油。”

米明點點頭,“自然最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