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九章 前往倭島 (求訂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10...?”程處默露出了皺眉的表情道:“那也太矮了,這倭島人怎麼騎呀...?”

“嘿嘿...!”一邊的張耀祖笑道:“其實倭島人並不高,像程團將去了倭島,那就是巨人,會有很多女人晚上會主動去找您的。”

“真的?”程處默的嘴角露出了笑容。

這個倭島忍的身高,那絕對是值得討論的一件事情,大家應該都知道倭島的戰國時期,這個時期猶如中國的三國時期,可謂“英雄輩出”。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上衫謙信,武田信玄等一些知名人物,都在這個時期相繼湧現。

上面的人,我相信大家都有耳聞。

其中武田信玄的手下,有一支神秘的騎兵部隊,因其驍勇善戰,令各路倭島大名皆聞風喪膽...這就是武田赤備隊。

所謂“赤備”,指的是赤色的鎧甲。

倭島因為飽受中國影響,中國以紅色為貴,倭島自然也是以紅色為貴。赤備隊的核心,就是在倭島地位最為高貴的騎兵。(注意,武田赤備隊起初是純騎兵部隊,但後來演變成了步騎混編的部隊,不過其核心戰力仍舊是騎兵)

武田信玄用兵只講究一個字...“快”。正所謂“兵貴神速”,用他最喜歡的《孫子兵法》來講,就是“其疾如風”。武田家的赤備隊一登場,就展現了異常強大的實力。

公元1555年,越後國的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爆發了衝突,史稱第二次川中島合戰。在這次戰鬥中,赤備隊僅僅以800人的弱勢兵力,就擊潰了上杉家多達8000人的先鋒部隊。

此後歷經數次戰鬥,赤備隊的騎兵為武田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三方原合戰中,武田信玄的一支赤備隊先鋒騎兵,就把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揍得抱頭鼠竄。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赤備隊的騎兵都是倭島古代最強的騎兵部隊。

可是要知道當時倭島的馬匹最好的也就是木曾馬了!

可就是這種矮小的馬,卻成就了倭島古代最強大的赤備隊騎兵,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如果非要解釋的話,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倭島人更矮。倭島人古代身高普遍只有1.4至1.5米,至少比中國人矮20cm。

按照同樣的比例,中國人騎乘的蒙古馬是135,正好與木曾馬高度差不多。

也就是說以古倭島人矮小的身材,反而更適合騎那種比較矮一點的馬。因此矮小的木曾馬組成的赤備隊騎兵,才能讓倭島人皆喪膽。

呵呵...所以一般吹捧倭島戰國時期的人,基本上不會和你討論身高,那是硬傷。

..............................

“殿下...雖然說我無法給您弄太多合格的戰馬,不過,木曾馬中也有異類,這段時間,因為我們也是大唐任你的緣故,所以我們也收集到了一千匹左右合格的戰馬,我可以全部都獻給殿下。”

張耀祖話說完,一邊的薛仁貴迫不及待的道:“一千匹正好夠我們虎騎團,請殿下放心,我們虎騎團一定會發揮最大的戰力。”

“薛團將,你這...!”尉遲寶林一邊無語的看著薛仁貴道:“也太壞了,一下子就將所有的馬匹都包圓了,我們的斥候也是需要馬匹的。”

“是呀...馬不能都給了你們虎騎團,我們的斥候也需要。”程處默,秦懷玉也是一起制止道。

李戰看著大家爭馬的樣子笑了起來:“你們呀...張叔叔的馬匹都給虎騎團,我會再調兩艘長樂船來登州,那兩艘船用來裝斥候的馬。”

“這個可以...!”尉遲寶林沒有說話了。

跟著李戰道:“兄弟們...海上是危險重重,這次你們跟著我如此冒險,李戰先多謝你們了。”說完,李戰對著在場的眾人躬身一禮。

“戰哥兒...!”一邊的程處默卻一把扶住了李戰笑道:“見外了,雖然叫你殿下,但是我們都知道,你還是我們的戰哥兒,是我們的兄弟。

所以為你去死我們都樂意。

沒看到牛茳因為沒有來,都在家哭了,能跟著你的身邊,是我們兄弟的榮耀。”

程處默說完,眾人紛紛的點頭。

李戰看著眾人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自己的眼光還是沒有錯的,這群兄弟不錯。

..................................

三天之後...揚帆出海....線路就是按照李戰提供的線路,十四艘長樂船,一共越有七千人,四百匹馬,還載著各式各樣的武器鎧甲,包括石弩和猛火油罐。

這次李戰要去倭島看看,因為這次的海路實在是危險,所以李戰沒有帶鳳鳴,李勝等人...跟著李戰來的是影老,高虎,麗競門的五十人。

站在甲板上看海,空闊無礙,兩岸伸長的風景像一幅無始無終的壁畫。而又比壁畫壯麗、靈動。雲飛浪湧,風景變化萬端。

只是能享受這樣場景的人都是不暈船的人,而李戰的虎賁軍還是有很多人暈船的,好在李戰已經預計到這樣的結果,帶了很藥過來,要不然就麻煩了。

現在大唐的航海技術才剛剛開始茁壯。

比如季風航海術...中國對季風的認識很早,利用風帆為動力航海,也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開始了。中國人很早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的季風規律,並已應用於航海活動。

實際上,東漢應勳在《風俗通義》已經提到:“五月有落梅風,江淮以為信風。”,“落梅風”意即梅雨季節以後出現的東南季風。兩漢時期人們只有利用季風,才能做遠洋航行。

但對季風的利用比較被動。晉代高僧法顯訪問印度,是從海路回國的,到爪哇不得不等待季風達5個月。

到了唐代,對季風的利用就自由得多了,由於李戰的長樂船的技術大為改進,已經可以做到“風來八面,唯頭不可行”,即除了當頭的方向而外,船可以向其他7個方向前進。這種技術,西方在16世紀以後才掌握。

還有天文定位導航術...春秋戰國時期,海上導航技術已與天文學聯絡起來。戰國時期人們已經對二十八星宿和一些恆星進行了定量觀測,並取得了可喜成果,並把海上航行與天文學相結合,利用北極星為航行定向。戰國時期,磁石“司南”已發明。但其用途主要用於陸上定位。春秋戰國時期主要以太陽和北極星為海上導航標誌。

在先秦時期天文導航的基礎上,秦漢時期的導航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據《漢書·藝文志》載,西漢時海上導航的占星書已有《海中星占驗》十二卷,《海中五星經雜事》二十二卷等有關書籍總計達一百三十六卷之多,可能是中國航海人員載航海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天文經驗和規律。

其內容應是記錄航海中對星座、行星等位置判定以確認航線。

唐代天文定位術的發展,集中體現在利用仰測兩地北極星的高度來確定南北距離變化的大地測量術。

李戰更狠,直接利用“復矩”儀器來測量北極星距離地面的高度,雖與實際數字有一定的差距,但這是世界首次對子午線的實測,張耀祖掌握之後,直接可以利用北極星的高度而進行定位導航。

這讓我們的張耀祖激動不已,看李戰有點看神一樣的感覺,因為李戰真的是太神了,知道太多他不知道的事情。

最後李戰還發明了水浮針...雖然說指南針的前身“司南”早在戰國時即已問世。但是這種由天然磁石加工而成的圓勺形測向器,顯然不適於在波濤顛蕩的海洋上應用。

李戰就發明了更先進的水浮針...做法很簡單,它是“以針橫貫燈心(即燈心草),浮於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由於不論船舶在海中如何搖擺,而容器中的水面總有維持水平的傾向,因此,水浮針的指向效果相當穩定。

這對於提高船舶的導航精度具有重大意義,比1492年哥倫布在橫渡大西洋到達“新大陸”時的同樣發現,早出4個世紀以上,按照張耀祖的說法,要是可以早點遇到這樣的技術,那麼他的船隊可以到達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戰對於張耀祖這樣的說法微微露出了笑容,他很欣賞張耀祖的無所畏懼,以後李戰感覺還是能用上張耀祖。

出了這些航海技術,李戰還針對了敗血症做了一些防禦,因為李戰知道,歐洲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探索世界的時代,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對於當時的歐洲航海的海員們來說,有比大海上的狂風暴雨更加令人害怕的東西,那就是敗血症。現代人自然已經知曉敗血症是因為體內缺少維生素C而導致的。海員們在海上漂泊無法靠岸。自然無法補充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船員們得敗血症的機率很高。

敗血症很可怕,死亡率幾乎是百分百。

為了補充虎賁軍的維生素C,李戰弄了很多的大木桶,在這個木桶中種植著蔬菜,有了蔬菜吃,那樣的話,船員得敗血症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而歐洲大航海時代的船隻體積不大,攜帶的物資有限,只是靠醃製的食品充當食物,沒有維生素的補充,很容易得敗血症。

最佩服的是鄭和,鄭和下西洋時期更是龐大的艦隊集體出海,船上攜帶著各種物資,而且鄭和當時攜帶著比較完善的航海地圖,可以準確的找到海上的諸多海島,可以及時在這些海島上進行物資補充,蔬菜和水果能夠及時供應。

另外,這樣龐大的艦隊出海,醫生、藥物是不能少的。船員們生病可以得到及時的治療,所以得病死亡的機率要低很多。

就在李戰做了萬全之備前往倭島的時候,此時的倭島中,戰爭還在繼續。

張耀祖的小城還在負隅頑抗,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張耀祖的小城堅固,而且大唐人有一種囤糧的習慣,所以城中的人餓不著。

再加上橘裡美的軍隊也就萬人左右,而且橘裡美也不想大規模的投入戰鬥,一是不想將關係給弄死,其次就是橘裡美也沒有那麼多的兵力和李澄耗掉。

畢竟橘裡美真正的敵人不是李澄,是其他的兩股勢力。

也因為這樣李澄才能堅持到現在,不過,一切就在今天結束了,為什麼...因為橘裡美準備用自己來作為要挾了。

李澄和李荇安正在小城的房間中說著話,李荇安看著自己的爹爹問道:“爹,你說張叔叔是不是已經到了大唐了?”

“不知道...!”李澄看著自己的女兒道:“荇安,這不是你該想的事情,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安胎,那是你和李戰的骨肉,你要是胡思亂想,對你肚中的胎兒可不好。”

“可是...可是...!”說到此處,李荇安的眼淚就落了下來:“爹,我不想不行呀,這一切都是我的錯,如果我不來倭島,那麼就一點事情都沒有了。

可是現在,爹,我真的好後悔,特別的後悔。”

看到自己女兒眼淚流了出來,一邊的李澄連忙的安慰道:“不怪你,真的不怪你,要怪就怪爹爹,當初怎麼就鬼迷心竅將你給帶來了,哎...更加沒有想到,你的那位母親居然如此的無恥,天呀...!”

就在父女兩人苦澀的時候,忽然,有人過來通知李澄和李荇安,橘裡美想要見兩人一面。

“這個傢伙又來搞什麼鬼?”李澄下意識的看向了李荇安。

李荇安則是微微的搖搖頭,跟著李澄起身道:“走...我們去看看你這個母親又在搞什麼鬼...荇安你就放心好了,不管她搞什麼鬼,爹爹都會護住你的。”

李荇安微微的點點頭,跟著兩人就來到了城頭。

只是和以往不一樣的是,在城頭,李澄和李荇安看到的不是氣急敗壞的橘裡美,他們看到的是一身素裝的橘裡美。

等三人六目相對,橘裡美眼淚滑落,看著自己的女兒喊道:“荇安...你贏了,朕要走了...就在昨日蘇我氏襲擊我京都一城,殺死上千人,要知道這些人都是朕的子民。

朕無法讓你明白朕的心意,那麼朕就獨自扛下這一切,你和你的爹走吧...朕要為了朕的子民而戰了。”

說完...橘裡美一調馬頭,帶著大軍撤退,只是這一撤退卻將李荇安的心給撤的亂了。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