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 新世界三大工業巨頭的誕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至此,除了有色冶金裝置外,溶洞裡所有的黑色金屬冶煉裝置已經全部安裝到位,華立他們早就取好了自己企業的名字,叫“聯邦西流鋼鐵冶金股份集團公司”,簡稱“西流鋼鐵集團”。

目前,駱正義的機械組已經開始大規模搬運金加工裝置出溶洞,機械組目前分為兩個部分,黃海負責承接其它各個工業組和公司的加工業務,以及生產自己的“搖錢樹產品”——聯邦一型手銃,另外,還要給**的新安城警備隊生產五七式步槍和手**彈體。

此外,黃海還負責複合板廠的生產,別看這個工廠的技術含量不算很高,但商業前景遠大,如今無論是島內的工業建設,還是計劃中的傢俱製造,都讓這個工廠的每天開工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這裡出產的膠合板是幾乎所有建築類建設的必需品。

而這段時間駱老闆則一門心思地搞金加工裝置的複製,他帶著幾個來自澳門孤兒院的少年學徒,成天圍著各種機床和零件打轉,目前,除了電機仍然是溶洞裡舊世界物資外,已經有六臺普通車床和同樣數量的鑽、磨、銑床因陋就簡地投入了生產執行,這些裝置將成為第三代工業母機的製造者。

駱老闆和黃海商量後確定,把這個目前還只是一個機修廠規模的工廠取名為“曙光機械廠”----這是駱老闆當年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的一個企業名字。

從這時起,在後來稱霸世界工業製造業數百年的三大老牌巨頭就這樣誕生了,它們分別是:白沙化工集團、西流鋼鐵集團和曙光機器製造,這三個巨頭因為總部都在西流河下游的河岸上,被後人稱之為“西流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另外一個剛剛成立的、也具有未來巨頭潛力的商業機構,是由曹麗梅為董事局主席的“澳洲聯邦礦業開拓集團”,到了後來,該集團旗下擁有數不清的子孫控股公司,業務遍佈全球,其經濟和政治勢力極大,後世根據許多確切和不確切的歷史記錄都隱約指出,這個“澳洲聯邦礦業開拓集團”,是世界上許多叢林蠻荒地區部落戰爭的幕後金主,該企業簡稱為“澳拓礦業”。

最近成立的另外一個企業還有“康王電力”,這個企業也在後來變成了一個具有全球性質的火電與水電開發跨國商業帝國,據說這個企業為了控制一些國家的河流開發水電,能左右當地的地緣政治,改變國家邊界,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與此同時,受到代小山在澳門瘟疫事件後名聲大噪的刺激,以全屹山為首的幾位醫生們,正在溶洞裡瘋狂地試製各種化學藥劑,目前除了青黴素和疑似鏈黴素、土黴素等混合體粉末以外,他們還在搞四環素和各種消毒藥水、殺蟲劑和除草劑。

另外,醫生們在認真研究了驕傲號帶回的雲南白藥樣品後,終於搞出了一個秘密配方,他們計劃在一年後規模生產雲南白藥。

現在,溶洞裡已經變得很空曠了,這裡除了有一個肖飛的集裝箱電子工作室外,其餘一小半空間都被醫生們的佔領,溶洞裡成天都充斥著各種奇異的藥味,“聯邦五洲藥業”是醫生們給自己的企業起的名字,董事長是全屹山,總裁是段樂越,黃磊方鴻分別擔任專案總工程師和各類高管,而護士徐柔則被醫生們聘請為總公司的財務總監和市場推廣部總裁......

當然了,這些若干年後的龐然大物在眼前還大多是幼苗企業,這些企業的成長潛力來自於人才、技術和溶洞裡的那些微型裝置。

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微型裝置,有些裝置小到在這群專業人士眼裡,就像等比例微縮的玩具模型一樣。

安娜給穿越者們準備的裝置簡直可以用“萌得不可方物”來形容,例如小小的像開水鍋爐一樣的冶鐵爐,跟大型家用電冰箱差不多尺寸的化工冷凝塔,以及微縮了一半尺寸的熱軋回火爐和鋼棍熱軋生產線等。

然而現在大夥都在心裡由衷地佩服和感謝安娜,儘管安娜這個人脾氣不好,人很高冷不容易打交道,但他確實是一個理工方面的大專家,透過安裝和試生產,最後大家都不得不承認,安娜所提供的這些裝置簡直太適合我們這裡的條件了,這些裝置不但簡易方便得讓人一目瞭然地掌握其工藝和執行原理,而且還非常容易拆裝搬遷,不然的話,就憑島上的區區千餘人的男女老幼,根本無法搞出來所謂的“聯合化工廠”和“鐵鋼冶軋聯合體”這樣的大型複雜生產線的。

最為關鍵的是,這些裝置的工藝是舊世界二十世紀的,唯一的區別就是規模產量和某些品質有所不足,由此造成產出品的成本偏高,質量當然也不能跟舊世界同類產品相比。

然而這個問題對於這群人和這個時代來講,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為這些工業裝置的所有產品在這個世界上都屬於獨一無二的,成本什麼的可以透過其它途徑大大出超地彌補回來,比如玻璃廠和糖廠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然了,大夥心裡都很清楚,產量不足的問題今後是一定要解決的,只是在解決途徑上,目前所有的專業人士都一致認為,暫時不能走舊世界的老路,比如去製造更大容量和體積裝置等,因為完全沒有必要。

無論是趙老師,還是駱老闆全振海華立他們,都確定了一個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案——依照原樣進行簡單複製。

寧可原樣複製出一模一樣的二號“聯合化工體”,也不必用什麼大型冷凝塔、大型乾餾塔之類的東西來替代,這樣做既簡單又安全且工藝可靠,無非是需要多一點勞動力而已。

顯然這個策略對於創業初期的穿越者們來說是非常合適的,當然了,工業生產的發展戰略一定是不斷擴容和技術進步的,原裝一號生產線和複製的二號生產線還是會有所區別,除了工藝和裝置的更加適宜性改進外,主要是裝置材料有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已經是來源於新世界的了。

比如趙老師他們如今正在準備搞這樣的複製,白沙集團的公司拓展計劃已經很明確了,他們打算一邊執行一號生產線,一邊跟曙光機器公司合作複製出二號生產線,時間是在兩年之內。

不過,可以預見到的是,複製出來的裝置相對於“原裝貨”來說,可能在性能參數上有所不同,估計會降低一點產品質量品質,但那樣也沒什麼關係,在這個時代,能夠生產出舊世界二十世紀的產品就是很逆天的事情了,降低一店點品質是無所謂的。

趙老師他們打算用五年的時間搞出第三號聯合化工生產線,根據與駱老闆他們討論後的結論,三號聯合化工生產線將完全用機械廠的第三代工作母機生產,這個三號生產線將是真正的這個時空土生土長的工業裝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