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無可奈何花落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是啊,人家天啟哥有自知之明嘛,知道既然做不了事,但至少不幫倒忙不添亂,所以我覺得天啟哥是挺好的一位皇帝。

而崇禎無論從秉性還是從見識上講,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可他偏偏還特別勤政!瑪德這特麼就要命了!”

徐志也接著評論道。

“是的,歷史學界早有此論,說崇禎的勤政其實也是大明過早被斷送的重要原因之一,現在看來,真的還不如前幾任皇帝的惰於朝政呢!那些年皇帝不理朝政,大明朝還多少打贏了幾場大戰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就是啊,甚至還能為君主立憲制創造條件呢!”

“當時大明的社會和科學的發展都昭示著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也能沿著正常途徑跳出歷史迴圈的怪圈,但清軍入關使這一切都化作了泡影……”

“朱哥高見!”

“這滿清韃子是真卑鄙啊。”

“還是搞不懂,《天工開物》這種明明是一本利國利民的書嘛,為什麼要禁呢?”

這時人群裡有人發問。

“唉!你們呀,還是太年輕看不透啊……”

“還請朱哥不吝指教!”

“朱哥,早聽說過您還是專攻明清史的,教教我們唄!”

“哎,指教不敢當!好歹我也是學歷史的,咱們話趕話都說到這裡了,那我也告訴你們一些在你們的歷史書裡未曾明示的另外一些東西吧。”

朱北國此話一出,眾人立刻安靜了不少,都饒有興趣地想聽朱哥給大家換口味“講古”。

於是朱北國輕咳一聲,一臉正色道:

“我先從剛才的話題——大清禁書說起。首先,大清朝禁書和搞各種文字獄是必然的,甚至就是人之常情使然!

你們都知道,大明所代表的王朝是中華漢文明的延續,這一點是無疑的。

好了,然而因緣趁會,居然極其偶然地被落後於自己的滿人給征服了!

滿人居然入主了中原了,這是連征服者自己當初都沒有料想到的事情啊!

但是說老實話,這一次民族征服太不是時候了,因為,當時的世界正在開啟大航海時代,稍微開放一點的民族都在滿世界的搶地盤,再過不到數十年,整個世界就將進入一個新時代,從科技到制度都將有質的變化。

然而這一切,對於一個剛剛脫離奴隸社會的遊牧民族及其統治者來說,確實是太超前了,他們那個時候連自己的文字都才剛剛創立不久,突然就要面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漢文明,根本就來不及消化嘛!更別說還有更加陌生的西方文明了。

但是人家就是勝利了、就是征服了咋地!不服也得憋著啊!因此,滿清統治者的文化自卑心理和征服中原後的洋洋自得交織在一起,讓他們對這個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漢文明既鄙視又害怕。

乾隆皇帝重修《四庫全書》摧殘漢文化、大搞文字獄,就是這個心理的直接反映。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像《天工開物》這類書籍,從發展社會生產力積聚社會財富的角度講,確實是利民的,也利國。但!是否有利於人家的八旗的政權那就兩說了。

你們想想啊,《天工開物》這種實用性工商科技書籍一旦流入民間,肯定對民間工商業有促進作用,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一點聰明如康熙這樣的帝王肯定是心知肚明的,因為人家並不傻。

然而,民間的工商業發展起來後的後果是什麼?毫無疑問,就是人們的各種交流逐漸增加、民間逐漸富裕,那麼,這種交流和富裕的後果是人們的眼界逐漸開闊對不對?

人嘛!一旦有錢有閒,眼界也開闊了,個人的尊嚴就要提到桌面上了,人就要胡思亂想了,總之,其直接後果就是民智的開啟。

好了,民智漸漸開啟了,特別是人數眾多又勤勞無比的漢人們的民智開啟了,我就問你們,那些滿洲統治者們害怕不害怕?!

其實,對於專制統治者而言,老百姓有錢了富裕了就不好管了!

各位可以讀一讀《商君書》,這本書告訴統治者,老百姓越愚昧越困頓就越容易控制,對於統治者而言,理想中的老百姓最好是終日勞做無暇它顧,鼠目寸光只顧眼前,給一個小甜頭立刻就三呼萬歲,鞭子抽下來就縮頭忍著,各位,這是一個多麼理想的奴役群體啊!

現在回到大清,這廂有一群人想要永世當政做貴族,那就必須有另外一群人永世為奴做賤民對不對?好吧,請問,世界上哪裡有一個富裕了的、開啟了智慧的階層,願意給別人永世為奴做賤民的啊?

所以嘛,別說《天工開物》這本書了,所有那些開啟民智的文化科技類的東西、所有那些發展民間工商經濟、繁榮市場的舉措,一切讓民間更加開放、更加有活力的政策,從本質上講,都是大清不能搞的!

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反正人家大清朝的前面好幾代皇帝都屬於聖明君主,個個賊機兒聰明!人家老早就把這一點看得很清楚了!

這些君主們把外聖內王、外儒內法的帝王之術玩的溜熟,當然了,在明面上,做得直白粗魯的叫平庸之主,做的巧妙隱晦的,那就叫“聖君”了。

所以這一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裡面還延伸出一個什麼是好皇帝的標準問題,你們知道康熙晚年到最後為什麼不把帝位傳給聰明合群的八阿哥,卻傳給陰鷙孤寡的四阿哥嗎?

各位,如果你們有興趣,認真讀一讀康熙的御批、起居錄之類的第一手資料就明白了,四阿哥確實是個適合做皇帝的人,因為他深知上述道理,所以會成為一個英明君主,而八阿哥呢?沒錯,此人相貌堂堂,學識廣博,人也很合群,接人待物溫文爾雅,所以深受朝臣的擁戴,可見這位老八很會做人,然而缺點也正是這個——太過人性化了。畢竟,有人性與做皇帝經常是矛盾的,會做人與會做皇帝也是兩回事!因此康熙認為,老八不能當皇帝!

各位,如果站在奴才們的立場上看,這位愛新覺羅?玄燁的見識,果然稱得起“聖君”二字呢……

總之歷朝歷代,那些英明或者不那麼英明但也不太笨的統治者們,都是深知外聖內王、外儒內法之策,遇到外來挑戰,都會下意識地選擇閉關鎖國和奉行重農抑商政策,以此掐掉一切可能在民間產生任何經濟的、思想的活力苗頭,希望以此迴避、消除民間的危險因素,這是專制皇權的屬性決定的。

所以,各位不要以為過去的統治者們動不動就搞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是因為‘觀念守舊’、或者是什麼‘愚昧’,更不是什麼‘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不背這個鍋!

原因就是利益使然嘛,就是事關江山根基的利益使然嘛!

所以我每當看到歷史上的一些文化人、精英們向皇權呼籲放活經濟、發展民生時,呼籲放棄閉關鎖國政策、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時,甚至包括那些向皇帝呼籲‘變法圖強’的文化人,都不禁覺得很可笑!

這幫人以為皇上是不明白道理,是受了矇蔽,以為是觀念更新的問題,自作多情地以為皇上需要自己的‘啟迪’,以為自己的呼籲是為了國家好,是為了民族好,就佔在了天道一邊,其實啊,這些人就是一群小清新傻白甜,他們說著說著除了把自己感動哭了以外,什麼作用都沒有!

你以為當今皇上不明白你說的這些老生常談陳詞濫調?不明白這些變法成功後確實是對國家好對民族好嗎?

廢話!你當人家是傻瓜啊?變法對國家民族是好,沒錯呀!但是對自家的江山社稷壞!這就不行!

這也是為什麼天朝歷史上一切所謂的“變法圖強”和“洋務”最終都歸於人亡政息、走向失敗結局的根本原因,因為只要那個皇權體制還在,一切所謂的變法都是與皇權的安全矛盾的,所以都是不能持久的,因此就不可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結論:只有放棄皇權專制,一切變法才能成功,然而,天朝一旦沒有了皇權專制,連所謂的變法圖強這種事都不需要做了!

所以這群傻白甜根本就是沒看透嘛!

更為可笑和可憐的是,如果這群小清新遇到了一位寬容英明且聰明的主子,那還算走運,人家平日裡對這群小清新們的嗶嗶還算容忍,當然了,無論這群傻白甜怎麼說,是哭著說還是喊著說,英明的主子都完全不為所動。

但是,萬一遇到個心胸不那麼寬闊的,或者是因為今天在跟嬪妃們互動時力不從心,有點心情不好,如今正好看見那群人在嗶嗶,於是皇上心裡一煩,那就直接文字獄伺候了!

所以歷史上那些所謂的變法能臣們,結局都算不好。

當然了,這裡面也有想藉著變法名義上位的野心家們,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我在這裡就不展開了。

所以嘛,推而廣之,這也是為什麼,每當大清遇到外來的強大勢力危及自家政權又打不過時,肯定要對外妥協的根本原因,而那些成天喊打喊殺的鐵血義和團們一輩子都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因為外人只是跑來要利益的,給了利益雙方就是朋友了。而國人呢?可能是要自家江山社稷的!

所以,潛在的、真正的敵人是誰?你作為專制統治者,你要防著誰?不用動腦子想吧?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敵人在內部!因此大清國歷來是對外友善妥協,對內無情鎮壓,這很好理解嘛,因為人家這是在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

朱北國剛才被一幫高中生架著求教,自己一高興就說得忘乎所以唾沫亂飛,音量還越說越大,結果忘記了這不是在歷史討論會,而是人家冶金組的援助清單報告會。

不過因為這位歷史學博士的即興講話內容也算有趣,包括華立全振海安衡通等人都開始安靜地聽講,會場裡居然鴉雀無聲。

“所以說啊,這個滿清入主中原,是中華歷史的一個拐點,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劫數。”

此時的朱北國越說越深入,進入了某種忘我的狀態,他居然離開了座位,一邊渡步子一邊侃侃而談,就跟他平時在宿舍裡給一幫年輕人講歷史故事那樣:

“如果用一個形象詞彙來形容大清的這個制度,簡單說就叫‘族天下’。當然了,在這個族的內部,肯定也要分三六九等和高低貴賤的,但是你仍然不能否認,哪怕是最低等的包衣奴才,也是統治階層的一員,人家也是統治階級,這就是‘族天下’。

滿人八旗永遠當政,人數眾多的漢人則被各種歧視,永遠在野或者半在野,同時強調滿蒙一體,優待拉攏藏回維等少數族群壓制多數族群的漢人,此乃大清國之根本國策也!所以,大清朝數百年來,漢人雖然人多,但政治地位底下,加上被有意識地治成愚昧貧困一盤散沙狀態,於是這群人終陷於永世為奴之境地!各位,這是人家大清愛新覺羅家秘而不宣的祖宗家法啊!”

至此,朱北國已經是滿臉嚴肅,他看了看窗外半晌沒有繼續說話,然後長呼出一口氣,語氣放平緩了一些,回頭繼續對大夥說:

“……若論起統馭之術,如此精妙的算計,比起以往秦漢唐宋明之一家一姓之治,自然是棋高一招的,為什麼?因為一家一姓之治的統治基礎,完全不能跟一族的統治基礎相比嘛!後者的統治基礎要廣泛了一些,所以擁護者就多了一些,因此統治也就穩固了一些。

各位,說穿了,大清並不是愛新覺羅氏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以愛新覺羅氏為首的全體滿人的天下!

回想起大清前幾代皇帝,如果站在人家的立場上看,果然都稱得上英明二字,他們對這些事關國本的東西都是心知肚明並且小心翼翼地呵護著的,而乾隆皇帝則是此統御之策的集大成者,所以人家自號‘十全老人’,果然很是得意啊。

本人縱觀此君一生所作所為,後人雖多有詬病,但若論起他的人生和政績,咱們也不得不承認,人家勉強也算是對得起這個稱號的……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後來西風東漸,讓這個本來有望千年一統的大清江山,遇到了李鴻章當年給西太后奏摺裡所說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因為洋人來了。

在大清的統治者眼裡,洋人不僅帶著厲害無比的洋槍洋炮,最可惡的,還帶著西學!

所以形勢逼人啊,後來拜上帝會興起,天下大亂,於是從咸豐朝起到西太后,都不得不重用曾左李張等諸漢臣,注意,這是動搖國本之舉!但也是無奈之舉……

你們別小看那西太后,人家老太婆看人的眼光是很準的,用人也算得當,因為她深知那些個只知道提籠溜鳥抽大煙的八旗勳貴們是不能依靠的。

各位知道不知道?作為漢人的左宗棠率軍平定西北之事?其殺戮之重,足以動搖大清滿蒙一體優待回維的國本之策,但朝廷為了救燃眉之急,也只能容忍。

那時西學入境,大清為列強所環視,為了自保,也不得不做起了洋務,而這些漢臣們呢,果然多是才智之士,人中翹楚,糊裱匠的功夫也十分到位,搞洋務數十年下來,這個大清國居然出現中興跡象。各位,當時大清國的雞滴屁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呢!經濟總量是世界第一!北洋水師還是亞洲第一!俺就問你們,那個大清國牛叉不牛叉!

但是,糊裱匠的功夫再高也是糊裱匠,本質上講,這群人也只能顧得了面子,改不了裡子,更擋不住裡子的糜爛!

待中日甲午一戰,大清國的巨嬰本質就原形畢露了,國人終於開始逐漸覺醒,直至庚子國難,東南互保,這局面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等這位老佛爺一走,由於形勢所迫,一群皇族們從後臺遙控變為直接到前臺執掌權柄,於是那一群漢臣精英糊裱匠們也被迫離去,然而那幫皇族雖然位高權重,身份高貴,但果然如當年老佛爺所評判的那樣:他們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

於是短短數年間,大權就漸漸旁落到那位實際掌控了北洋新軍的袁大人手裡。

此時的大清朝堂上,除了皇族內閣那幾個酒囊飯袋,就只剩下幼兒宣統和年青的裕隆皇后這對孤兒寡母了,此時,民間又是離心離德,亂黨四起,顯然這個大清國再也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了。

果然,時川人保路,武昌槍響,泱泱大清,黨人據有地方,北洋逼宮朝堂,於是這滿人的花花江山,終於無可奈何花落去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