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 完全是技術優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又有幾條船被炮彈擊中了,跟以往不同的是,這些炮彈一旦擊中這些船,幾乎立刻會著火,甚至有一些落在海里的炮彈,在爆炸後還能噴出藍黃色的火焰漂浮在水面上,儘管時間很短,但這個現象讓我們聯想到魔法,當然了,現在我知道那其實是一種燃@燒@彈,但在當時,目睹這種景象的人幾乎肯定會產生巨大的心理震撼……

然後,打擊終於輪到了我們頭上,我先看到遠處海面有一股黑煙,由於海風的作用,那道煙柱幾乎與海面平行,煙柱中時隱時現幾片藍色的船帆,那就是傳說中的澳洲大鐵船了。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如果從底艙的視窗都能看見那條船的話,那麼距離我們已經一定是很近了。

然後是一聲爆炸和桅杆斷裂倒塌的聲音,當我突然發現倒下的桅杆砸碎了栓腳鐐的木樁時,我就下意識地停止了划槳並站了起來。

然而並沒有鞭子落在我的背上,因為整條船都處於混亂之中,於是我就這樣拖著一米多長的鐵鏈從船舷一側跳入水裡。

幸好,我所在的船隊位於最靠近海岸的地方,不然我很可能像大多數同伴那樣,因為體力不支沉到海底……”

卜彌格神父在書裡記錄了一些關於那場海戰的數字:

“那場海戰大約有四千人戰死,其中超過半數是奴隸槳手,四十五艘參戰的大、中、小型排槳帆船中,只有九艘小型船依靠靈活的遊走逃離了戰場,其餘不是被擊沉就是被燒燬或被俘獲。

根據我後來瞭解到的戰場情況,當時徐志指揮丹陽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機動性優勢,他一直讓自己的船跟敵人的大隊船隊保持一公里左右的距離,在這個距離上,丹陽號上的兩門七五艦炮能夠準確打擊敵船,而敵船上的最遠只有六百米射程的青銅炮根本打不到他。

當敵人的船隊試圖靠近澳洲船時,王國的船長們很快會沮喪地發現,無論自己對安拉的祈禱多麼的虔誠和聲嘶力竭,自己船上的那些可憐的奴隸槳手們也爆發不出能讓自己滿意的船速,他們無論使出多少力氣、身上了挨多少鞭子,也跑不過“澳洲魔法船”……

當然了,神父的回憶錄只是文字描述,其實在事件發生的那天,戰場上情況要複雜生動得多。

當時,丹陽號是依靠其優秀的機動性和敵人的不甘和憤怒,很容易地“牽引”著這只龐大而遲緩的船隊在海面上兜圈子。

只不過,船隊每兜了一圈,排槳帆船裡就少掉幾艘——這些船無一例外地很快沉沒或者無助地漂浮在海面上,像火炬一樣熊熊燃燒。

直到船隊裡的一部分“聰明的”船長們終於反應了過來,他們知道,現在除了無謂地繞圈子和無謂地損耗外,自己這方根本無法給敵人造成任何傷害,哪怕士兵們冒著炸膛的危險往船首青銅炮裡裝填進更多的黑火藥,那些打出去的實心鐵球仍然距離那艘魔鬼船很遠很遠……

於是一些船隻開始調轉船頭開始與魔鬼船脫離,特別是處在最前緣的那些排槳船們,他們還在遭受魔鬼船的炮擊。

緊接著,一些船開始脫離陣型逃跑了,很快,整個船隊的陣型被打亂、進而開始崩潰,最終四散而逃。

看到這個情況,徐志才命令丹陽號轉入追擊。

為此卜彌格神父在回憶錄裡寫道:

“……那個場景讓我想起五十多年前發生在英格蘭島外海的格拉沃利訥海戰,驕傲而笨拙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遭到英國人靈活的小型艦隊的機動攻擊而導致嚴重的挫敗。

當然了,與七十多年相比,英國人得到了上帝在天氣方面的眷顧,因此我認西班牙人失敗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天氣----上帝居然眷顧了新教徒……

而在爪哇島東部的這場海戰,澳洲人的勝利基礎則完全是技術優勢。

因為,儘管氣候和海況對排槳帆船的航行很有利,但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人力驅動的排槳帆船在機動性和速度上根本不是澳洲蒸汽動力船的對手,更何況,土著人裝備的青銅炮無論是在射程上和威力上根本無法跟澳洲人的七五艦炮抗衡,雙方之間的巨大技術差距是這場一邊倒戰鬥的關鍵因素,僅僅一個上午,土著王國的四十多條排槳帆船就幾乎損失殆盡----其中六艘三百人級別的雙層甲板巨型排槳帆船被澳洲人發射的燃@燒@彈燒燬了四艘,剩下的兩艘一沉沒一被俘。

除了逃走的九條小型排槳帆船外,一共有二十五艘中型和小型排槳帆船被擊沉或燒燬,這場海戰以澳洲方面無一損傷的結果,給土著王國的海軍以毀滅性的打擊,從此土著王國喪失了制海權。

我聽說,被俘虜的那條巨型排槳帆船和同樣被俘獲的五艘百人級中型排槳帆船作為泗水自由邦的水上警務船使用了十年才被替換,還聽說那六條船在十年前退役後賣給當地的一家由當地華人和土著人共同投資組成的內河貿易公司,現在仍然在使用中,可惜由於時間和行程的關係,我沒有親眼看見,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要登船參觀參觀,彌補一下個人的遺憾----那是見證了歷史的船,是很值得一看的……(以上摘自卜彌格神父的回憶錄----《東方見聞錄第二卷》,一六八九年澳洲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程芳芳譯,責任編輯:韓雨)……

一六六零年十二月十八日上午,朱北國帶領冰霜女神號抵達了泗水港,給泗水的四萬華人帶來了能讓人們維持半個月的糧食。

在此之前,由於土著軍隊的封鎖,泗水已經出現糧食短缺現象,徐志不得不在泗水搞糧食配給制並組織華人出海捕魚才維持到現在。

儘管泗水城出現了糧食危機,但在城防方面,徐志和當地的華人領袖們並沒有無所作為,在此期間,徐志和華人領袖們組織華人把泗水城的土牆加強了,使其變得更厚更高。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由於部分地段的土牆附近有森林,徐志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威脅,因為敵人可能會利用這片樹林潛伏其中,然後趁防守方不備突襲城牆,所以這段時間除了城牆工程以外,還組織華人砍伐了城牆外的不少林木,砍伐下來的木料用於製作木柵欄和城牆的防禦工事,不僅加強了圍牆,還搞出來一片開闊地——雖然只有不到二百米的距離,但顯然這樣也比沒有好。

徐志認為,只要在城牆上架起幾挺蒙蒂尼機槍,二百米左右的距離應該可以給集團衝鋒的步兵造成致命打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