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援助專案的本土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那個是微型窯嗎?到底有多微啊?”

“有個罐子我好像見過,跟個大冰櫃一樣……”

“水泥窯是磚頭壘的嗎?”

“不是吧?好像是鋼的……”

侯相麟聽了眾人的議論,知道聽眾裡有不少人對此毫無概念,於是趕緊解釋道:

“呃......先說那個微型窯,高三米、兩米外徑,內徑是......額......”

侯向麟四顧望了望,發現沒有找到可以參考的東西,於是仰頭想了想說:

“嗯,確實比咱們一樓廚房裡的大冷藏櫃要大一些!”

“果然是微型的哦......”

“哈!估計這個產量就夠嗆了啊!”

車廂裡有人嘀咕了一句。

“對呀,有這麼小的啊?這叫還水泥窯嘛?我讀書少你別忽悠我!”

“行了行了,別吐槽這個了!到時候真給你個大的你又嫌累了......”

“就是,著什麼急嘛!我們可以慢慢精通了以後再造個大的嘛!”

“是啊,先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大,急個毛啊......”

不少人立刻反駁道。

“是啊,小有小的好處,安裝和搬家方便......”

“嚴重同意!小了好,這樣的話勞動強度應該不大吧?”

“是啊!我可不想成天給水泥廠背石灰石!畢竟我們人不多,完全依靠外來勞動力目前也不太現實......”

“可是畢竟我們這個世界還有更先進的工藝嘛,為什麼不給我們呢?”

“是啊!既然知道有更先進的東西,我們沒有必要走彎路啊!”

“呃,我還沒說完哎!大家聽我說!”

侯相麟有些煩躁地揮了揮手裡的紙張,提高了一點音量讓眾人安靜:

“請大家放心,都說了溼法工藝主要是因為排放和熱效率問題被淘汰的,基本上與產品質量無關,所以各位就別吐槽了,總之這個不算落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還有!原料是機械化傳送,生產線自帶動力機,另外還有小型鄂式破碎機兩臺,配套的還有攪拌機、磨料輥,還有兩臺小型球磨機,這些是全封閉生產......所以各位不要過於擔心粉塵問題......”

“真的不用擔心嗎?我是非常擔心的,因為我有個親戚得了塵肺病,就是在土法水泥廠上班得的......”

“這樣啊!那我們要注意了,萬一得了這個病,安娜妮可又不在身邊,我們到哪裡治去?”

侯相麟又趕快解釋說,基本上沒問題的,當然也可以戴著口罩幹活啦。然而話音未落眾人又是一陣吐槽說,戴口罩有用就不會有塵肺病了,侯哥您老別忽悠我們!

這時孫老在旁邊發言說,塵肺病是長期在粉塵環境裡工作生活才會得,就好比抽菸一樣,短時間一般沒問題......

眾人聽了孫老的話,車廂裡的喧囂才消停了一些,於是大夥又開始讓侯相麟繼續介紹。

“......預熱罐也是防塵的,而且配套的吸塵裝置也很齊全,請各位放心,安娜給我們的生產裝置雖然都是簡略版的,許多迴路管線都沒有,不過這也沒有多大關係,無非是產量和成本稍微高一點而已,但安娜並沒有簡化掉任何吸塵裝置和管線,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來水泥廠上班。”

然後侯向麟又念了一大通各種管線和裝置的名稱,還有裝置的工藝資料,然而除了少數幾個人聽得頻頻點頭外,大多數人都是一臉懵逼地看著侯哥,而且人群裡居然有人開始打哈欠了。

“聽不大懂聽不大懂,不過看著侯工頭說起來還算靠譜的樣子,我們這些外行就不再說什麼了......”

於是眾人沒有繼續深究這些裝置的技術細節,隨後,聽眾裡終於有人問了一個大家都能懂的問題:

“好吧,侯哥,那麼這個微型生產線的產量是多少呢?”

“根據這窯的尺寸,估計平均日產兩噸左右,普通標號......這還是在連續生產的情況下。”

侯工頭,不,侯向麟抬頭回答道。

“這麼少啊?”

“這樣的話,會不會影響我們的發展?”

“哎!費那麼大的勁,一天才兩噸啊?”

“大概二十包……”

“咱們這是有準備的穿越哎!這樣的生產效率,是打算累死我們嗎?”

“是啊,給個落後工藝的也就算了,還是微型的,日產兩頓,這是水泥廠?像個大玩具嘛......”

“總得有一個合理解釋吧?”

車廂裡有不少人開始議論紛紛,孫老發現安娜和妮可沒有在這輛車上,顯然沒有什麼權威人士能給大夥什麼“合理解釋”,於是孫老馬上移到侯向麟座位邊上,小聲討論了些什麼。

然後又把小侯手裡的資料拿給坐在旁邊的化學老師趙西河看,趙老師又跟自己身邊的喬曉沐桂咸寧交流了幾句。

大夥看見化學組在討論什麼,慢慢的議論聲就小了,最後只有化學組的幾個人在討論,一會是說什麼改變煅燒化學公式,一會兒又說到石膏什麼的,然後是什麼“兩磨一燒”和各種別人不懂的專業名詞。

最後他們把曹麗梅也拉入討論,好像說的是石灰石的開採問題。

就在各種專業名詞把車廂裡的圍觀吃瓜群眾繞暈之前,這群專業人士的集體討論終於告一段落。

幾個人好像已經溝通完了,孫老轉過身來衝大夥笑了笑,高聲說道:

“各位,請聽一聽我們的專業人士溝通後統一的意見嗎?”

“好吧,請講......”

“說吧我們聽著呢......”

“嗯……”

侯相麟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兩手扶著前面的靠背一臉鄭重地說道:

“各位同仁,經過相關的專業化討論後,我們一致認為,成本、產量、能耗什麼的在我們的初期不重要,甚至質量什麼的也不很重要!而工藝設備的生產安全、過程簡單、容易操作和對原材料以及工藝工裝的要求不高,並且適宜新世界的工業基礎、能充分利用本土資源等等要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可複製性和可持續性發展!”

“......額?”

“哦!”

“有道理,在初期貌似我們只要有普通水泥用就行了……”

“嗯,哪怕是這種規模的工業生產,我們的生產效率也可以完爆新世界......”

此時孫老抬了抬手示意大夥安靜,然後補充道:

“是啊,小侯說的對,請大夥認真想一想,他們為什麼給我們微型工業設施?為什麼他們提供的設施在先進性方面有很多都沒有滿足我們?”

孫老環顧了一下,高聲說道:

“因為未來人知道我們的潛力,他們替我們量身定做了一整套工業和農業體系,也就是說,他們希望看到在完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我們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可持續地發展,能夠真正依靠自己立足於於新世界!

是的,我肯定,他們非常瞭解我們的能力,包括趙老師他們的理工人士也很認可這個看法,趙老師,你說說吧......”

“好的,說得更通俗一點,就好比我們從外部引進了成套的工業裝置,當然肯定是領先於這個世界的,那麼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是吃透它!消化它!掌握它!

然後就是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甚至在原材料都不能進口的情況下,自力更生地去複製甚至改進這些裝置,一句話,就是本土化!就我們這些穿越者而言,也可以稱之為本時空化!”(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