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樹倒猢猻散(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南浦州失陷的訊息傳到雲安之後,秦武通便命令手中為數不多的水師放下兵器,向明軍投降。

秦武通很清楚,南浦州失陷,意味著巴東徹底丟了,明軍入川的大門完全被開啟。靠著還在內戰的李氏兄弟,難道還有勝利的可能。

與其身死,倒不如降了。

若是李淵尚存,像秦武通這種跟著他晉陽起兵的老將,或許還有死戰的決心與勇氣,但李淵已死,還是被其子殺害,諸將早就失去了為他殉節的勇氣。

秦武通以雲安城投降,夔州再無大唐城池。

而在秦武通投降之後沒多久,被包圍在錯開峽的李治龍也降了。

當日巫山大戰,明軍的主攻是唐軍水師和北岸的唐軍,尤其是北岸唐軍,數面合圍,將其全部覆滅。

而與之相比,南岸的唐軍因為地形原因,被李治龍逃脫。

李治龍率部沿著江岸道路,一路往西。

不過南岸的地形更為的複雜、崎區,行走也更加艱難。李治龍逃了整整兩日,才到達了錯開峽,而明軍主力早就乘船提前西進,在此等待。

李治龍措不及防,遭遇嚴陣以待的明軍,立刻被打的暈頭轉向。

李治龍根本激不起抵抗的心思,又下令掉頭往後逃走。

可李治龍所部身邊,本就有明軍的追軍。在前有伏兵,後有追兵,兩面夾擊之下。李治龍所部終於在鎖龍崗被明軍圍住。

李治龍出身李氏敦煌房,也算出身顯赫,可他卻是一個漢胡混血,因此在族中並不受待見。他為人素來悍勇,有“李賊蠻”的外號,從軍之後,很快成為一位中層將領。

本來以李治龍的身份,是坐不到大將位置。

李淵入川之後,關隴將領凋零,在李氏內部身份低微的李治龍卻因為勇悍,被李家人推了出來,成為李氏在軍中的重要將領。

李治龍官拜右衛將軍,地位並不比侯君集低。

李治龍所部,多是川中各家集中的私兵,李治龍並不願太過損傷,因此這幾日一直在逃。此時被困,李治龍仍沒有和明軍死戰的想法,而是企圖突圍南下入山,擇機再返回巴蜀。

眼看明軍前後將此地包圍,李治龍便帶著親兵,前往周邊探察地形,尋找一條通道。不過從當地村民這裡打聽到此地名為鎖龍崗,李治龍心裡就有些犯滴咕。

他叫治龍,而此地叫鎖龍,說得不就是鎖他這條龍嗎?

晦氣,真是晦氣!

李治龍不想再待在這裡,就要突圍。

可唐軍已經突圍數日,糧食快要斷了,而且人人疲憊不堪,哪有再逃跑的餘力。

圍攻李治龍部的明軍也看出了唐軍的致命缺陷,打定主意,以困代攻。

李治龍剛開始還想硬氣,可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半飢半飽,餓了三天,李治龍就要跑肚拉稀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著急忙慌要突圍的李治龍剛一露頭,就被明軍打得抱頭鼠竄。

眼看窮途末路,李治龍再也沒有那份硬氣,最終打起了白旗,率四千多殘部,向明軍投降。

李治龍部的投降,標誌著唐軍在巴東地區最後一支部隊的覆滅,至此,李唐的東大門夔州,完完整整地落到了明軍的手中。

黃維揚在戰後一路驅兵進軍,很快趕到雲安縣城。

此時聽聞陳景宗的訊息也是喜出望外,他還以為因為道路不通,導致了陳景宗失期,沒想到陳景宗連克臨州、南浦州,超額完成了任務。

此時整條長江,直到豐都,已經完全為明軍所控。

黃維揚下令張長遜所部水師,連同左御衛軍主力,全軍登船,兵發渝州、瀘州,務必在李唐反應過來之前,截斷長江,從南面完成對李唐的包圍。

數萬人馬,兵發急進。整個長江之上,浩浩蕩蕩,盡是“明”字戰旗,頗為壯觀。

而與此同時,黃維揚又令三軍,趁著李世民主力與大明北路軍僵持之際,全面出擊,攻取巴蜀諸地。

全軍一分為四,王辯率領左驍衛從雲安攻開啟州;黃明信率領右驍衛清剿殘賊,經營巴東地區,而黃維揚則率領餘部,從渠州向西,直搗成都。

黃維揚這一路,按照預計,雖然沒有大規模的唐軍主力,但沿途多州縣,就是有一半投降的,剩下的一半也並不好攻打。

不過出乎黃維揚的預料,他剛到梁山,西面的渠州刺史趙孝倫便獻上了降表,向明軍投降。

渠州屬於通州總管李孝恭治下,但李孝恭為支援其弟李瑊,兵力都集中在北面,作為腹地的渠州,根本沒多少兵力。

趙孝倫就是想守,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眼看明軍大軍壓境,趙孝倫對李唐也沒那麼多忠誠,保全自身最為重要,索性便直接降了。

趙孝倫的投降,就像是開啟了潘多拉魔盒一般,給周邊的州縣做了一個良好示範。

樹倒猢猻散,自個顧自個,誰還不使出渾身解數,為了保命而努力了。

先是果州刺史李士衡降,接著閬州總管蕭壽以閬州、蓬州降。

蕭壽是蕭造的侄兒,跟著蕭造,也做到一州總管的高職。蕭造是李淵制衡關隴世家的一柄利器,生前官居太尉,所以李淵對其也算比較信重。

蕭壽正好沾了這個光,又曾做過李淵大丞相府的掾屬,算是親信,所以才能成為一地總管,掌握兵權。

不過蕭家人是不會感恩李淵的,畢竟當初楊廣對他們這麼好,還不是說反就反。

很明顯,現在的大明遠比李唐有投資價值。

黃維揚在江都時,蕭家為了巴結他,給他送了一個蕭氏女為侍妾。為了江南的穩定,黃明遠和黃維揚都承認了此女的身份。

在蕭壽看來,蕭家女子,就是做皇后亦是理所當然,等黃維揚做了天子,他們蕭家,還是外戚。

於是蕭壽果斷選擇了投降,將閬州、蓬州這個巴蜀的腹心之地,獻給了明軍。

蕭壽手中擁兵七千餘人,算是巴中地區最大的一支軍隊,本來是作為劍州和巴州預備隊的,現在預備沒用上,全讓蕭壽交給明軍了。

蕭壽一降,整個川東之地,就只剩下巴州、通州兩個孤零零的總管府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