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中南舊事(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出了浿水河口,黃明遠的座船一路向旅順縣行進。

後世遼東半島最好的港口便在這裡,不過已經被黃明遠提前一千多年開發。這裡港內水域廣闊,不凍不淤,港外形勢險要,天然形勝,是北方第一等的軍港要地。這裡在東晉時名“馬石津”;隋唐時謂“都裡鎮”;元代時稱“獅子口”。歷史上在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馬雲、葉旺二將率軍從山東蓬萊乘船跨海在此登陸收復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黃明遠覺得這個名字寓意吉祥,遂一步到位,命名為旅順,並在此設縣。

旅順港和北面沓氏縣的商港相互補充,成為遼東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

黃明遠到旅順港時,正好其二弟黃明聰押著上百萬石糧食從林邑趕來。

十多年不見,自己這個好弟弟紮根南疆的荒蠻之地,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做出了好大的事業。

林邑這個遠在萬里之遙的彈丸之地,也已經成為遼東最重要的糧食補給地。

中原混亂,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自給自足尚且困難,更不用說大規模地往外調糧食。幸好黃明遠命黃明聰在林邑儲備了大批的糧食,自黃明遠二次征伐高句麗以來,林邑已經前前後後給遼東輸送了數百萬石糧草。

也是靠著這數百萬石糧草,供應起遼東數十萬百姓的吃喝,黃明禎才能在遼東穩定發展,安定移民,開疆拓土。

林邑作為優渥的糧食產地,多年之前便是黃明遠預設的一支奇兵。

亂世糧為貴,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淵有關隴世家提供糧食,自己可沒有。當初也是未雨綢繆,搶佔林邑,為的便是這裡的糧食。

為了發展林邑,黃明遠不僅將自己的二弟黃明聰常年至於此地,提供各種人力、物力,幫著移民,還將北伐先進的生產技術帶到林邑,提升這裡的糧食產量,提高這裡的糧食儲存辦法。

甚至黃明遠一手組建的遠洋艦隊,多數時間,都是被安置在林邑,就是為了林邑的安危保駕護航。

這個年代,還沒有遠洋大規模運輸的概念,即使海上絲綢之路已經盛行了數百年。

為了能夠方便運輸與補給,十多年來,從林邑往北,黃明聰和黃明俊共建立包括天南港(今峴港)、交趾港(今海防港)、東合浦港(今湛江港)、南海港(今香港)、南岸港(今泉州港)、琉球港(今基隆港)、舟山港、上海港、鬱林洲港(今連雲港)、嶗山港(今青島港)等十多處港口。

這些港口沿著海岸線分佈,聯通南北,延伸內陸,支撐起整個中國的近海航線。

而黃明遠也透過這十多個港口所建立的近海航線,建立了一條便捷有效的轉運通道,使得南北物資互通有無,加速了南北的發展,也開始了最初的海上資本積累。

同時依靠近海航線,依託大洋艦隊,黃家的商路一度向北連線高句麗三國和倭國,向南到達東南亞、南亞各國。香料、寶石、瓷器、絲綢、茶葉······一條條從兩漢時期已經不在的海上絲綢之路被重新連通,而中華海軍也正式開始從近海走向深海。

就是這些看不見的收益,才能使得黃明遠的腰包時時充足,黃明遠才能收買人心,才能養兵養人,才能發展科技,才能收攏情報。

而在這十年之中,黃明聰也將一個小小的林邑擴充套件為一個半獨立的南天國。

黃明聰官封蕩州刺史兼管農州、衝州之後,面臨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要防止林邑餘孽的反撲。

而在隋軍佔領林邑不久,從關中趕赴嶺南的部隊大都被調回關中。此時的林邑守兵以黃明聰的瀘州軍為主,加上其餘各部,不足萬人。

黃明聰屢次向朝廷上書兵力不足,朝廷乃下令徵調桂州、鬱州、合州、高州等地的土人約萬人,組建了天南軍,與原本的駐軍負責林邑之地的防衛工作。

林邑荒蠻之地,關中的高門大族自是沒人願意來林邑,因此這支部隊自然落入黃明聰手中。而黃明聰乃透過帶來的瀘州軍和這支新的天南軍,開始重新整頓林邑三州的兵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很快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整合林邑的機會出現。

大業二年三月,原林邑王範梵志的兒子範頭黎被林邑舊臣在安樂(今越南廣義市東北)擁立為新的林邑國王,定都古壘洞。

範氏統治林邑三百多年,雖然範梵志被殺,但其底蘊深遠,實力巨大。範頭黎打出林邑國的旗號之後,林邑故地的中上層貴族紛紛舉兵相應,一時之間,整個林邑烽煙四起。

此時隋軍實力不足,只能保守城池。

此時的範頭黎眼看林邑之亂越來越大,認為自己可以恢復國土,驅逐隋軍,因此不僅命各地部隊騷擾海陰、比景等地,還在大業二年十月,宣佈討伐大隋。

範頭黎的北伐大軍一路北上,圍攻要地大佔洞。

時任衝州郡尉的何光率領一千五百人堅守大佔洞四個月,殺傷無數,但終因寡不敵眾,丟失了大佔洞。而失去了大佔洞,衝州門戶大開,林邑的都城象林城(即典衝城)也被範頭黎佔領。至此林邑三州的衝州丟失,農州也岌岌可危。

此時的範頭黎已經擁兵數萬,在林邑風頭無二,聲勢浩大,有席捲之勢。他有些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便自稱建達婆跋摩,屢屢向大隋天子挑釁,其存在嚴重威脅到隋軍在林邑三州的統治。

眼看林邑之地將要得而復失,這是楊廣和黃明遠都無法忍受的。楊廣便準備從關中抽調兵馬,再次出征林邑。

不過黃明遠認為,從關中出兵,曠日持久,遠水解不了近渴。便向楊廣建議,在交趾設立交趾討捕司,提調交趾六州的軍事,抵禦範頭黎的反叛。

楊廣允之。

而黃明聰則被任命為交趾討捕使,負責平定林邑故地的各處叛亂。透過這種方式,黃明聰掌握了交趾六州的軍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