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六章:顓頊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氣脈煉神,神識化竅,神竅天通,便為天通境。”

季阿公說道,“而天通境再往上,才是我和顧懷山這個境界,名為永生。”

御氣,開脈,煉神,化竅,天通,永生。

辰風心裡早就猜到了這一點。

季阿公他們果然還在更高的一層!

辰風問道:“那也就是說,執天者和九州人中還有天通境的存在了?”

他化竅期的左徹和六合見過不少,但天通境的人,還真沒有遇見過。上次在顯龍山的時候,最高修為也都是化竅後期罷了。

季阿公搖頭道:“那倒不是,以目前這個世界的變化,沒有人能夠突破到天通境,無論是執天者還是九州人,都不例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辰風頗為訝然:“沒有天通境的鎮靈師?這是為何?”

有化竅期,有永生境,怎麼會沒有這兩者之間的天通境?

“原因,說來話長了。”

季阿公說道:“鎮靈師這個群體,在境界修煉上,出現了斷層,化竅後期已經是當前鎮靈師所能達到的巔峰了,天通境無人能夠達到。”

季阿公看著辰風,臉上滿是疼惜和無奈。

他知道辰風一直想要更進一步,不願停留在化竅境界。

但有些事情,他也無能為力。

“那——季阿公和我師父為何會修煉到永生境界?”辰風詫異道。

不僅是季阿公和老爺子,想必弘道人以及黎道人他們也都是永生境。

季阿公遲疑了下,說道:“我們比較特殊,在我們那個年代,修煉沒有受到限制,達到天通境雖然也不容易,人數相對較少,但還是有的,至於我們——”

季阿公望著下方的樹林,似乎仍然在猶豫。

“這件事我本來不想把你牽扯進來,所以以前都沒有提起過。但現在的情況看來已經超出了我和顧懷山能夠掌控的範圍,你確實應該知道了。”

辰風和空空三人都迫不及待地望著季阿公。

季阿公知曉很多事情,可都不願意提起。

現在總算是一個恰當的時機。

“上古時期,世間靈氣充沛,所有人類都可以修行,在那個時期,能夠修煉氣訣的人,不叫鎮靈師,而叫修道者。”

修道者,也被稱作“修真者”。

《道德經》中記載:修之於身,其德乃真,是為“修真”。

修真,便是指: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

這說法雖說令辰風意外,但有歷史文獻記載的,倒也在情理之中。

季阿公和老爺子一直讓辰風去悟“道”,這個過程,便叫“修道”。

當初辰風為了悟道,對道家文論研究得十分透徹,所以對於“鎮靈師就是修道者”這個說法並不難接受。

“我曾經告訴你——我想顧懷山在教你氣訣的時候也說過這些: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蓄育,氣終而象變——陰陽二氣始於空,化生萬物皆為妙。”

“氣,化萬物,所以修道者,無一例外都是以氣訣入體。修道者,最終都是為了修出自己的‘道’,用自己的道,成就永生之軀。而按照你理解的‘道’,永生境的修道者,可以稱作‘神’。”

季阿公對於辰風稱他為“神”這件事,並不覺得過了。

因為嚴格來說,他們修出了自己的“道”,就是一位神。

“上古有許多強大的神明,在後世中所記載的那些炎帝,黃帝,刑天,顓頊帝,共工……他們確實存在,而且還是人類中的大能。”

季阿公說起這些人,神情頗為肅穆。

那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世間有大能,可以顛山倒海,翻天覆地,那時候的大能者,時常發動各種戰爭。而戰爭,會造成世間生靈塗炭,修為低下或是沒有修為的人,都是戰爭的犧牲品。”

季阿公微微嘆息,回想起曾經的那段混戰的時光,似乎還頗為感慨和心酸。

季阿公和老爺子,等同於站在了世間的頂端,主宰著這個世界。

“你身為化竅後期的實力,這世間對你而言是怎樣的?”季阿公看著辰風,溫聲詢問道。

辰風遲疑道:“以一敵萬?”

他沒有誇大,甚至還謙虛了。

以他如今的修為,只要他願意,帶著空空和妙妙大殺一番,除了季阿公他們,沒有誰能夠攔得住他。

“對,化竅後期的修道者,已經可以左右一個時代的命運。化竅後期的人尚且如此,那麼你可以想象,實力達到天通境的人,究竟有多強——至於像我和顧懷山這種更高境界的人,就更無法阻擋了。”

季阿公說到這裡,辰風已經明白了。

如果季阿公和老爺子兩人像九州和執天者那樣,創辦一個組織的話,再拉個黎道人和弘道人一起,足夠將整個世界都掌控住。

九州和執天者要重新組合在一起,才有與他們分庭抗禮的可能性。

永生境的人才是無敵的。

“化竅期的修道者帶來的破壞力,在我們看來,還算比較小,但天通境的高手,就使得普通人沒有安寧的可能。到達天通境的人,能夠移山填海,翻雨覆雨,瞬間摧毀一座城市都不是什麼問題。而永生境——”

季阿公說到這裡,頓了頓,才緩緩開口:“是會把整個世界建立的秩序都給毀掉!”

季阿公這種天地間至高無上的強者,是極為恐怖的。

當初如果不是幽老怪拼命阻止,季阿公一揮手都能輕鬆覆滅執天者的海島,根本不用辰風他們去炸島殺人。

“那些大能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發現無論如何爭奪地盤,都不能給天下帶來太平。哪怕是三皇五帝時期,天下也不安寧,到處戰火紛爭,民不聊生。”

“直到後來出現了一位帝王,名為顓頊帝,他在統一這個世界後,對於將來的情勢頗為憂慮。”

三皇:燧人、伏羲、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顓頊帝為黃帝之孫,乃是天下共主。

“顓頊帝知道這個世界不能任由神明打來打去,只要‘神’存在的一天,世間沒有安寧的時候,於是他立志要對世間的秩序進行一次整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