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帝王出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此番話,只當是對她說的,也當是對他的雪兒說的,不管她自認為是或不是,在他的眼裡,她都是。

不需要去爭辯,更不需要分個對錯,現在的她如此脆弱,比起失去她,其他的都沒有那麼重要。

秦照從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郎,苦苦尋了十八年,找到了她的人卻找不到她的魂。

穆凡滌搖了搖頭,以示拒絕。

翌日

朝堂上,秦曌出乎所有人意料,一語驚了文武百官,“戰王聽命!即日起,朕親命你為代理皇上,代朕全權處理朝綱!直至朕回京。”

秦照聞言,亦是超乎了他的想象,一時間猜不透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他還未作答,已經有人開始反對道:

“這這這使不得啊,史無前例啊皇上”

“皇上,您的安危關乎江山社稷,不能隨意離京,置天逸國子民於不顧啊!”

“皇上,有史以來,尊無二上,君臣當之有別也。”

“皇上,這等同於江山易主!”

“放肆!”龍顏震怒道:“朕與戰王何所異?來人,擬旨!”

守在一旁負責書寫聖旨的大臣,不敢不從,將摯天帝的旨意落於玉軸對開蠶絲綾錦織成象徵無上榮耀的聖旨上。

宣旨公公當堂宣讀,末尾有一句:“神武戰王秦照代理期間,無異於朕親臨,如若違命等同於抗旨不尊,按天逸國國法處置,絕不姑息!”

“臣弟遵旨!”

秦曌親手將他的玉璽交給了他的親弟弟,按理說是沒有這一步的,文武百官見之恐慌不已,這和當年新帝登基有什麼不同啊!

“皇上!”秦子孑上前,憑預感他認為似有大事要發生。

聞言,秦曌重回龍椅繼續道:“八賢王秦子孑官復原職,在此期間輔佐戰王。”

“臣弟遵旨。”

如今,他才明白為何皇上頻頻讓他與大理寺卿共同查案,只不過是給他一個名正言順重新獲得攝政權的理由。

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做法弄懵了頭腦,也被這雷厲風行的做法閃了個措手不及,大家都忘了問這空穴來風,源為何?

“退朝!”宣旨公公揚聲道,隨即喊道:“神武戰王秦照、八賢王秦子孑、新晉武狀元玉弦繩留步,皇上有命御書房議事!”

三人駐足轉至御書房,看著一襲龍袍,赫斯之威的摯天帝,齊問道:“皇上,所為何事?”

薄唇輕啟,“朕御駕親征,開疆拓境!”

星目微睜,“此事,理當臣弟之職責所在。”

秦子孑直接諫言道:“啟稟皇上,臣弟認為戰王身經百戰百勝,且威名煊赫,雖未交戰已起到震懾作用。”

聞此一言,顯而易見是他的四弟更適合,有他人在就足以令人聞風喪膽,抿唇輕笑一聲,“正因如此,朕怕如此下去番邦眾國真以為沒了戰王天逸國就不堪一擊了。”

“皇上既然懷疑臣弟,為何還要讓臣弟代理朝綱?”秦照冷聲開口,從始至終,下至朝臣上到他的父皇,都在忌憚他的勢力,怕他一朝奪取政權。

“天逸國不是你的,也不是朕的。你只管保這一方平安即可!”不怒自威,意味深長一語。

秦子孑見沒有緩和的餘地,遂建議道:“不如,戰王與皇上分兵作戰。”

“朕正要說的便是此事,朕打算將玉弦繩派去西境,不知戰王可有異議?”詢問道。

這西境將軍乃秦照的心腹,非他之命定當不從,一年前暗探西番之時,他已經預想到西番王子有挑起禍端之心,只是,沒想到此人如此之快!答道:“臣弟無異議。”

“好,既然如此,務必保京城平安,切不要像上次一樣,一個甕中捉鱉手到擒不來!”意有所指道。

秦照身體素質大不如從前,而此話只有二人心裡明白,除夕之夜讓一個破解圖騰後編號為117的,攜帶吸血蝠身著黑罩衫的人溜了,還是秦曌暗放一枚飛針使其落地被抓獲。

“你!”怒道。

果真是你,那夜和他的王妃在一起私會的人,一步步將她傷害至深的人,這代理皇上他就先坐著。

玉弦繩聽得似懂非懂,他這是新任武將臨危受命無憑無依的,單槍匹馬入西境恐難以服眾。

秦曌兩度提醒,一定要守好京城,因為他的凡兒在這裡。此仗早晚要打,不如先發制人,況且,他的凡兒想看他成為千古一帝。

未來未知,少則一年,多則三五年,自己能否回來也尚不可知,這皇位給秦照無可非議,因他與父皇本就一般無二,只是朝中大臣聽從父皇之命擁護自己,且人生來就有排除異己之心,久而久之秦照被孤立了而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說這是一場皇帝出征,你就大錯特錯了,第二日,再上朝時,已沒有了秦曌的身影,文武百官看不見摯天帝,只見空的龍椅旁邊多了一把明晃晃的寶座,很明顯這是給神武戰王準備的。

“皇上說走就走,不知所蹤了?”群臣竊竊私語。

秦照闊步而上卻並未入座,回轉身來冷聲道,“皇上有命,近年動盪,民生凋敝,減免天逸國賦稅三年。”

此舉無可厚非,雖然百姓不再交付錢糧,大不了開放國庫度日,他們又不會受什麼影響,卻聽得戰王又說道:“皇上哀民之疾苦,與之共進,後宮一切用度減半,朝中大臣俸祿減半,為期三年。”

什麼? 緊衣縮食過日子,還要三年之久?雖然知道近來南方有旱澇情況,但不至於這麼嚴重吧?

原來,秦曌收到了楊靖思的首封軍事情報之時,就已經做了縝密部署,而未在朝堂上公佈,文武百官也就不知情。

秦照看著堂下站著的玉弦繩,陷入沉思,稍作片刻,隨之散朝令其與之同行,去了軍營。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秦曌未帶一兵一卒就這麼走了,甚至連他出征的方位都沒說。

審了一眼牆上的地圖,北蒙經自己一戰終生臣服,東嶼地處海域不便擴充套件疆土,邦南秉著井水不犯河水的主張,一直以來和平相處,只剩南陽和西番,剛好和親失敗,眼下他最有可能去的是:南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