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孫麗釵,上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鹿正康睜開眼,然後就看到了似曾相識的一幕。

一圈禿驢正滿臉笑意地盯著他,神態介乎等飼料的豬仔和割稻子的老農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總之是讓鹿正康很無語。

他依舊不打算搭理他們。

抬手摸了摸頭上短短的鹿角,真實的觸感,與顱骨連為一體,輕輕彈幾下,還發出鐘磬般的清脆響聲,和尚們聽了更是把嘴角咧到腳後跟去了。

“佛子”方丈輕輕呼喚。

鹿正康嘆了一口氣,“有話就說。”

“佛子可是證就摩訶薩果位了?”

“什麼是摩訶薩?”鹿正康反問道。

“就……”

方丈正想開口解釋,但話到嘴邊又趕緊咽了下去。

通讀了這麼多佛經的佛子能不直到摩訶薩就是指菩薩嗎?所以他不是在問問題,自己也不是解答者。相反自己才是提問者,而佛子以反問來回答。

子性禪師下意識撥動手中念珠,心中思緒繁雜。

鹿正康看到這老和尚進退兩難的模樣心裡偷笑不已,果然打機鋒就能唬住這群禿驢。

在他看來,這群僧人對佛法的理解有偏差。

或許是因為武學昌盛的緣故,大眾證明道理正確性的方法就不自覺偏向於直觀的表現,也就是“厲不厲害”,只要比你強,那我說的都是正確的。

這個答案其實在大多數人會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面前都沒有錯。

錯的是人們誤以為道理是用力量去成就的。

道理一直都在,道理比一切都要崇高,更接近本質。

得道的表現形式可以是獲得力量。

但不是說獲得力量就能得道。

所以說這群和尚看到自己擁有了經書裡菩薩的神通,就以為自己是真菩薩。

鹿正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境界,對此他也不在意。

關鍵還是享受生活。

和尚們反反覆覆咀嚼著那一句“什麼是摩訶薩”,神情恍惚地離開了,鹿正康對他們的背影揮揮手,希望他們能消停一陣子。

徐染血繃著臉,看到鹿正康露出這樣純真自然的神態,才慢慢把胸中濁氣吐出。

“小菩薩真厲害啊!”他頓了頓,“我自知才疏學淺,教其餘的孩子還行,但你,”他咂咂嘴,“你要是對學問感興趣,我可以修書一封,送去京城,朝廷雖然不再,但那裡依然是天下最絕頂,最高妙,最神秀的地方。我的老師就在京城國子監,不過現在改名叫上真書院……你想隨時可以,到時候讓麗釵和你一起去,她該學些高深的東西。”

鹿正康笑了笑,“你去問問孫麗釵願不願意去,等過幾年再說吧。”

徐先生點點頭,“也對,你才週歲不久,委實驚世駭俗,還是再等等,過了齠年才好出去。”

鹿正康轉頭看一臉好奇的孫麗釵,小女孩似乎是想摸摸他的鹿角,“你想不想學更多東西?”

“學!”孫麗釵眼前一亮。

“那就快些長大吧。”

“嘻嘻嘻,你說的,那好。”

孫麗釵童稚無邪的姿態,卻包含一種含蓄的智慧,讓人難以分辨她的想法,同樣是不可思議的。

鹿正康看向窗外,春日的生機已經在盛夏勃勃綻放了呢。

徐染血感慨,“若說佛子賜天下人十分智慧,那麗釵獨佔七分。”

“有先生這句話,這孩子未來當是前途無量,若是王施主有意,貧僧可轉達逸姑庵,讓麗釵進入其中修行。”一個豪爽低沉的嗓門一路從屋外走進來,卻是好久不見的覺光。

這傢伙正經起來還真有幾分高僧的風采,他莊重地對孫麗釵的母親孫王氏合十一禮,嚴肅的姿態叫這位婦人有些受寵若驚,不過孫王氏對覺光的建議卻還是有些顧慮的。

“大師,孩子這麼小,讓她當尼姑……”她踟躕著,“是不是不太好?”

覺光一瞪眼,“話不是這麼說,你的孩兒天生體弱,去逸姑庵修行一段時日,學些武功來,豈不是大大的有益?再說也不一定要出家,當個俗家弟子也是可以的。”

這禿驢漆黑的臉上兩顆眼睛瞪得像燈泡似的,很有些唬人,說得孫王氏一愣一愣的,周圍其他的老媽子聽了也勸她同意,這樣一番攻勢下來,頓時就把她的主意掰沒了。

“那……我回去問問她爹怎麼說。”孫王氏嘴上謙虛著,但表情已經被同伴們誇得飄飄然,“麗釵,來,咱們回家一趟。”

小姑娘老老實實地哦一聲,走到母親身後,臨走前對徐染血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對鹿正康笑了笑,末了,亦步亦趨地跟著孫王氏下山去了。

這些天來都是如此,孫王氏在哪,她就在哪,早上來別院,下午就回家,或者是一起守夜,小姑娘在床邊打地鋪,山路崎嶇,艱難跋涉,她從沒有半句怨言,永遠是歡歡喜喜的。

鹿正康目送孫麗釵離開,隨後把目光轉向自己心愛的鹿角。

鹿角當然還是鹿角,沒有任何變化,也沒有所謂的“失去靈性”,本來這就只是一個因由,鹿正康同其感應,所以轉化了自己的化身,並不是說鹿角裡有什麼神奇的東西和他融為一體了。

不過經由此事,鹿正康對這鹿角更增添一份愛惜。

如今的鹿正康境界又有提升。

放眼望去,世界是一片模糊的,是漂浮在虛空中混成的一個氣團,有一切質量和能量,有一切色彩和屬性,這個氣團運動著,吹拂著,表面捲起一個個小氣旋,輪廓是萬物的形體。

鹿正康自己也是一個氣團,周圍的小孩們的氣團小而淺,像棉花,覺光的氣團大而厚,像金玉,而鹿正康的,像高高懸掛的月亮。

這個氣團的大小、質感並不能決定人的力量,鹿正康的力量比覺光要弱許多,但他與世界本體的大氣團連結更深,所以捲動的氣量更大。

有了這個感知後,鹿正康試圖為這團氣命名,但思來想去,總是無法做到信達雅。

佛教裡有四大的說法,地水火風構成世界,這四大並非實體,而是形容鹿正康所見的這個世界本源氣團的運動的四種狀態,所以這不是四大。

是什麼在維持時空的存在,是什麼讓能量流動,而時空的本質,能量與物質的源頭又是什麼?

鹿正康只能認為是因緣,是貫穿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推動宇宙演變的願力。

那麼難道叫這個氣團為本因?

鹿正康咂咂嘴,這也太不雅了,聽著就很龍套的感覺,好像《天龍八部》裡就有個叫本因的和尚,具體如何他忘了,只記得挺菜的。

既然本因不好聽,那就換個高階的。

叫上緣吧,鹿正康心想,以後他自創一派的時候,這個名詞就會得到公認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