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章 油料增加帶來的影響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左森是金太打鐵作坊旗下的一個管事。

他的能力不算特別的出彩,但是也不算很差。

所以金太把旗下金太鐵鍋的相關事情都交給了他來負責。

這一塊的業務一直都比較穩定,沒有特別多的開拓進取的空間。

但是每個月也能給作坊貢獻一些營業額和錢財,所以金太雖然不算特別重視,但是也沒有打算放棄。

畢竟,金太鐵鍋在他的發家史中,還是起到了畢竟重要的作用的。

當年正是憑藉著大唐第一次的廣告營銷,金太鐵鍋打響了自己的名氣。

如今的金太鐵鍋,已經是這個行業裡頭名氣最大的存在。

當然了,它的價格自然也是不便宜的。

哪怕是它已經推出了高中低各個檔次的鐵鍋,也都是要比同類的其他鋪子要貴上一些。

不過,這段時間,左森的心情卻是非常不錯。

當夥計把今年各個月份的銷售相關情況的分析報告提交給他的時候,左森再也坐不住了。

他直接拿著報告來到了金太的辦公室裡頭。

“東家,最近的鐵鍋銷售情況非常不錯,已經連續兩個月創造歷史新高了。

我覺得是不是趁著這個機會,在《大唐日報》或者其他報紙上再打一打廣告,看看是不是可以再創造一個歷史?”

在來找金太的路上,左森就想好了自己今天應該要說什麼。

雖然之前的他,沒有特別大的雄心壯志,但是肯定也是希望自己負責的這塊業務能夠發展壯大的。

只不過每個月的銷量都穩的像是做出來的資料,讓他很是失望。

哪怕是他在鋪子裡頭搞出了不少的營銷措施,效果也不是很大。

但是這幾個月的變化,讓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畢竟金太鐵鍋的底蘊很是深厚,要是運作的好的話,單單這一個業務也能在長安城的商圈佔據一席之地。

“鐵鍋的銷量還在上漲?這麼奇怪?”

金太接過左森遞過來的報告,快速的瀏覽了一下。

整個金太打鐵作坊的各個業務,金太都是比較瞭解的。

不過他大多數時候都只是掌控大局,沒有那麼多的精力把每一塊的具體業務給管理起來。

現在左森跟他說的情況,他之前就沒有特別的關注。

畢竟金太打鐵作坊的盤子那麼大,哪怕是鐵鍋的銷量增加不少,對於整體的營業額來說,影響也相對有限。

畢竟,其他的業務,最近也是在不斷的發展。

“我好好的分析了一下,也安排人找各個客人做了一些調查。

從目前把握的情況來看,鐵鍋的銷量上漲,一方面是跟我們大唐對外貿易的發展有關係。

另外一方面就是跟市面上油料的增加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甚至可以說,後者的影響更加的深遠。

當然了,百姓們收入水平在提高,但是鐵鍋的售價卻是一直都沒有上漲,甚至還有所下降。

這應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既然是過來給金太彙報事情,左森自然不會什麼準備都沒有做好,就直接在那裡隨意的報告。

這對於一個管事來說,是大忌啊。

畢竟金太每天那麼忙,是沒有時間天天去聽左森彙報事情的。

現在左森主動去找金太彙報鐵鍋相關的事情,如果沒有說出個一二三四出來,那麼不僅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會起反作用呢。

就像是後世的機關單位裡頭,一個員工要跟公司老總或者單位老大彙報訊息的時候。

這是一個機會,也是有著風險。

如果你彙報的好,那就會讓領導眼前一亮。

但是如果你彙報的不好,那就變成弄巧成拙了。

特別是在彙報好消息的時候,更是要注意這方面的影響。

一不小心,就把好事給搞成了壞事了。

“除了西域那邊我們正在開拓市場,其他海貿的很多訂單都是被其他價格更便宜的打鐵作坊搶走了。

而西域那邊的訂單都是從作坊裡頭直接走的,沒有經過鐵鍋鋪子。

這麼說來,你覺得最近幾個月的鐵鍋銷量上漲,是跟市面上油料的增加有很大關係咯?”

金太稍微想了想,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大唐百姓的收入水平,不是今年才增加的。

這些年百姓的收入一直都在不斷增加,但是鐵鍋的銷量並沒有一直都在上漲。

偏偏最近幾個月有著明顯的上漲的話,顯然不應該是收入水平變化的影響了。

這麼一來,問題的原因基本上就是確定的了。

“是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在此之前,炒菜雖然已經出現十幾年了。

伴隨著炒菜的出現,鐵鍋的銷量也經歷了一個增長時期。

但是由於炒菜需要使用到油脂,否則做出來的菜還沒有燉菜好吃。

所以這些年鐵鍋的銷量,一直都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之中。

不過從今年開始,市面上不僅有豬油、鯨油燈油脂供百姓們食用。

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油也都陸陸續續的出現。

至於棉籽油的產量,更是增加了不少。

這麼一來,各種油料的價格自然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

特別是遼東道這兩年在大力的發展黃豆的種植,大豆油的產量增加的非常快。

再加上花生油等新式油料的出油率很高,這讓很多百姓開始可以承受起油料的消耗了。

油料豐富了,炒菜自然就會變得明顯好吃,連帶著鐵鍋的銷量也在增加。”

左森將自己理解的內容仔細的給說明了一下。

“你的意思是說伴隨著油料供應的增加,以及新式油料的出現,鐵鍋的普及率會進一步的提高?”

金太思考了一下左森彙報的內容,覺得還頗有道理。

鐵鍋跟以前的陶鍋、銅鍋相比,最大的好處就是用來炒菜。

吃過炒菜的人都知道,那個口感是明顯不同的。

並且幾乎所有的菜餚,都是可以使用“炒”這個烹飪工藝的。

所以今後百姓們對鐵鍋的需求會增加,金太還是認可這個觀點的。

“是的,按照現在不完全統計出來的情況,大唐全國各地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八千萬,估計很快就會突破一個億。

這裡面,有超過一千萬戶家庭,哪怕是每家每戶只要一口鐵鍋,也是需要一千萬口。

雖然前面十幾年,我們一直都在賣鐵鍋,但是所有的作坊生產的鐵鍋數量加起來,估計也就一兩百萬口吧。

這還沒有考慮其中的損耗問題。

所以我覺得今後鐵鍋的這個市場,其實也是非常大的。

正常人家,往往都是需要兩到三口鐵鍋,這就意味著整個大唐就需要兩三千萬口鐵鍋。

如果再考慮到其他番邦屬國的需求,這個數量還能翻一番。

這麼一來,鐵鍋完全可以當成一個大的產業來發展呢。

我們金太打鐵作坊哪怕是只佔據著其中一兩成的份額,也能掙得盆滿缽滿。”

左森越說越激動。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他自己都被鐵鍋的前景給嚇到了。

真要是金太打鐵作坊的鐵鍋賣出去個幾百萬口,那還得了?

哪怕是這個數量是分成好幾年完成的,那也非常可觀啊。

“鐵鍋的運輸,其實沒有那麼的方便。

很多地方都有一些小的打鐵作坊在生產製作鐵鍋。

我們除了在關內道的影響大一些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一片混戰的狀態。

如果要擴大鐵鍋的佔有率,那就有必要在其他地方修建打鐵作坊,降低鐵鍋的運輸成本。”

哪怕是這個年代的交通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運輸仍然還是一個大問題。

先不說運輸途中鐵鍋破損這些影響,單單昂貴的運輸費用,就會讓金太鐵鍋的競爭力大大的下降。

這顯然是金太比較顧慮的地方。

“東家,我們可以考慮在登州和揚州各修建一個打鐵作坊,專門用來生產鐵鍋。

登州的作坊可以輻射整個河南道和倭國等海外市場。

而揚州的打鐵作坊可以輻射整個江南道以及出口南洋等地。

如今從長安城到登州也好,到揚州也好,交通都是非常方便。

我們在這兩個地方修建作坊,溝通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

從今年開始,作坊城的許多作坊都開始在大唐各地修建分號,降低自己的成本,提高自己的市場佔有率。

我覺得我們金太打鐵作坊也有必要這樣子做。

甚至考慮到朝廷新設立了西域省,我們還可以考慮在伊州或者是西洲設立一個分號。

專門生產一些在西域售賣的產品。

這麼一來,我們只需要把鐵錠運輸到各個分號之中,運輸效率就大大的提升了。”

左森既然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自然也就有相應的一些具體的方案。

要不然單純的在那裡吹水,就沒有什麼具體的意義了。

“既然你覺得這個事情可行,那你就先去各地調查一下,把具體的分號修建方案提交給我。”

思來想去,金太找不到反對左森的提議的理由。

所以基本上算是同意了。

“沒問題,東家您放心,最遲明年三月,我就會把這個具體的方案交給您。”

左森心中大喜。

自己當了那麼多年的小透明,這下終於要翻身了。

一旦金太打鐵作坊在幾個地方修建了分號,影響力立馬就會大大提升。

甚至後面還可以考慮把鐵鍋業務獨立出來發展呢。

……

顧家在長安城的地位有點特別。

按理來說,作為江南道的豪族,他們在長安城的發展一般是比較坎坷的。

畢竟北方主要還是五姓七望的地盤,他們對於江南世家的防範心還是很重的。

不過顧家在長安城裡卻是沒有遭到特別大的掣肘。

有些人可能會以為是因為顧家家主顧煉是萬年縣縣令的原因。

其實瞭解情況的人就知道,在真正的世家面前,一個萬年縣縣令是根本不夠看的。

哪怕是作為京城的縣令,級別比較高,但是也就是一個五品官員而已。

五姓七望,誰家沒有幾個四五品的官員?

甚至可以說誰家沒有幾個二三品的官員?

在這種情況下,顧家在長安城能夠不受到商業阻擊,顧盼盼其實是功不可沒的。

明眼人都知道顧盼盼跟太子府的關係很特別。

不僅武媚娘跟她關係莫逆,跟李寬更是有點不清不楚。

誰也不知道顧盼盼什麼時候就會成為大唐的貴妃娘娘。

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涉及什麼原則性的問題,大家自然不會跟顧家過不去。

反正這些年顧家的各個產業,也就是按部就班的發展,並沒有說搶奪了誰家的市場份額。

“盼盼啊,短短的兩個月時間,你就花掉了幾萬貫錢,這個是不是搞的太誇張了?”

萬年縣縣衙後院,看到顧盼盼放下筷子準備走人,顧煉趕緊直接切入正題。

這些天,他一直都想跟顧盼盼好好的聊一聊,把顧家今後發展的事情再梳理一下。

在顧煉看來,顧盼盼這麼瞎搞,顧家很快就會沒落的。

他看多了家道中落的人家過著悽慘生活,自然是不希望顧家也淪落成那個樣子。

“阿耶,現在正是我們顧氏糧油打響招牌的時候,肯定花銷會大一些。

不過你也不用擔心啊,除了修建倉庫、購買船隻和馬車、拖拉機的花費,其他糧油都可以變現掙錢的。”

顧盼盼自然知道自己阿耶為什麼今天突然跟自己說這個話題。

上一次決定進入糧食買賣這個商業,力爭成為大唐有數的糧商之後,顧盼盼就有了不小的動作。

在收購糧食的過程之中,顧盼盼發現油料生意其實也是大有可為。

甚至這個行業的利潤要比糧食高很多。

這麼一來,她自然是不甘心就做簡單的糧食買賣了。

在她的規劃裡頭,顧氏糧油是將會是一家集糧油收購、加工和生產一體化的大型企業。

不說將來成為大唐股票交易所的頂樑柱,至少要成為大唐排名前三的糧食商家。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她自然要有不少相應的動作。

在大唐主要的產量區修建糧食倉庫,同時修建麵粉作坊、碾米作坊之類的產業,自然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了。

再加上糧油收購都是需要畫出真金白銀,這麼一來,顧家的錢財自然是紛紛往外流。

換回來一堆糧油和正在修建的工地。

“糧油這個產業太大了,你可以有重點的選擇其中幾種。

像是我們江南道,種植最多的就是水稻。

這種情況下我們把發展重點放在稻穀上面,就已經可以了。

可是你看看你,稻穀收購,粟米也收購,小麥、大麥就更不用說了。

就連新出現的玉米,你也沒有放過。

要不是土豆和地瓜不大好儲藏,估計你還要繼續收購這些東西吧?

還有那些作坊,之前你不是一直想要跟所謂的高科技產業相掛鉤嗎?

但是折騰了一年也沒有出什麼成績,倒過頭來又一頭鑽到了最傳統的糧油產業裡頭。

你這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的,阿耶看了不放心啊。”

自己就一個女兒,顧煉有什麼話,自然都是直接跟顧盼盼溝通。

以前他還藏著掖著,故作矜持。

現在看開了,想到什麼就直接說什麼。

“阿耶,做生意,不是什麼掙錢就做什麼嗎?

現在這些糧油產業都能掙錢,我自然是都經營了。

特別是各種油料,今年就能給我帶來一萬貫以上的利潤。

你不要總是關注朝堂上的事情,很多時候朝堂上的東西也是跟商業息息相關的。

今年是我們大唐油料產量開始爆發的元年,以後這個產業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我們首先進入到這個領域,到時候單靠顧氏糧油,就可以讓我們顧家舒舒服服的過上幾十年了呢。”

顧盼盼那麼能折騰,顯然也是找人調查確認過的。

要不然自己阿耶問話的時候,她哪能理直氣壯的回覆呢?

“油料的種類變多了,這個我倒是聽說了。

《大唐日報》上面甚至有文章專門的介紹遼東道的大豆煉油產業,以及關內道新出現的玉米油和花生油。

還有那個很是特別的葵花籽油。

這些東西我都聽說過,我也知道油料什麼有一定的前途。

但是貪多嚼不爛啊。

再說了,糧食行業本來就比較敏感,你一下子把所有的糧油產業都涉及了。

到時候朝廷會怎麼想?

如果我們顧氏糧油真的成為大唐最大的糧油商家,到時候朝廷能夠放任這種局面?”

顧煉畢竟經歷的事情畢竟多,心中的擔憂也比較多。

歷朝歷代,都有許多糧食商家被清算的例子。

特別是出現災難的時候,雖然也是最掙錢的時候,但是也是最危險的時候。

“阿耶,你就放寬心吧,我搞出那麼大的動作,不僅把府上幾萬貫錢花出去了,還找大唐皇家錢莊借了十萬貫錢。

這是因為我跟太子殿下和媚娘溝通過的,要不然我哪裡敢搞的那麼大?”

顧盼盼這話不說還好,一說顧煉就更加緊張了。

“你……你還找大唐皇家錢莊借貸了十萬貫?”

“是啊!都已經花出去大部分了。”

聽顧盼盼還這麼一說,顧煉臉色都變白了幾分。

雖然顧家也算是家大業大,但是十萬貫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平時就是讓顧家拿出十萬貫現錢他們都是拿不出起來的。

“人家憑什麼借你十萬貫錢?”

“有媚娘替我擔保,大唐皇家錢莊還能有什麼疑問?

再說了,我們顧家的產業也不小,人家也都是知道的。”

顧煉:……

……

“阿耶,你說我們是不是乾脆就在長安城開設一家炸土豆條的鋪子得了,這個可是比種地掙錢多了呢。”

在一家麵館裡頭,郭大郎津津有味的吃著羊雜麵,心情顯然非常的不錯。

這段時間,他們依靠著跟人合作售賣炸土豆條,掙了二十幾貫錢。

對於勳貴人家來說,二十幾貫錢肯定是不算什麼。

但是對於郭家來說,他們過去好幾年加起來都沒有掙到這麼多的錢財。

也難怪郭大郎會覺得可以考慮在長安城開設鋪子。

“大郎,你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要在長安城開設一家鋪子,哪裡有那麼容易呢。

不說這裡的鋪子的租金非常的高,單單這幾天附近跟風開設的炸薯條鋪子,就有好幾家。

等到我們的炸薯條鋪子真的開業了,這個炸薯條的生意估計就沒有那麼好做了。

畢竟我們的生意跟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找不到特別吸引客人的地方。

倒不如趁著這個機會,把這二十幾貫錢拿去購買一些定襄城那邊比較缺少的貨物。

到時候運回去售賣之後,又還能掙個幾貫甚至十幾貫錢,這樣子我們明年就可以考慮購買一個奴僕幫我們幹活。。

明明我們一家有五百畝的良田,但是因為忙不過來,今年只有一百多畝地種上了土豆。

要是能夠買一兩個奴僕,把土豆種植面積擴大一下,過個幾年之後,我們也算是一個小地主了。”

郭立青的想法顯然跟郭大郎有所不同。

一輩子在田地裡耕作的他,對於商業顯然還是比較沒有信心。

雖然這一次掙到了錢,但是他並不覺得這種錢財自己能夠一直掙下去。

倒不如好好的在鎮北道種植土豆,日子更加穩定,更加有盼頭。

“阿耶,你說的這個主意,按照現在的情況來推測,確實是很不錯的。

但是今年是朝廷給了鎮北道很多優惠政策,並且只有鎮北道允許大規模的種植土豆。

到了明年的話,長安城附近肯定也有人種植土豆了。

雖然勳貴富商在沒有得到朝廷的允許的情況下,不敢大規模的在關內道種植土豆。

但是普通百姓自己購買到了土豆的種子之後,肯定會種植一些的。

這種情況下,朝廷是管不了那麼多的。

那麼這就意味著到了明年,土豆的價格肯定會進一步大幅下降。

甚至會直接跟稻米的價格看齊。

長遠來看,土豆的價格甚至會比稻穀要低,畢竟土豆的產量遠比稻穀要高的。

這麼一來,我們在鎮北道種植的土豆面積更大了,但是掙得錢財卻是不見得會增加呢。”

不得不說,郭大郎說的這個事情還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

聽了這個說法,郭立青也沉默了片刻。

“你能想到這個問題,朝廷肯定也能想到這個問題。

太子殿下鼓勵大家移民鎮北道,肯定不會放任這個局面發展下去的。

雖然土豆價格下降,或者說土豆價格迴歸理性是一個必然的事情。

但是種植土豆會虧本,這個事情應該是不會發生的。

至少在最近今年的定襄城,肯定是不會發生的。

基於這個情況,我覺得還是要儘快的把我們家的五百畝田地都種上土豆。

到時候哪怕是土豆的價格變得比稻穀還要低一些,我們每年也能掙不少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畢竟這些田地,是朝廷免費發給我們的。

並且在五年內都是不徵收任何的農稅的。”

郭立青的這個說法,郭大郎也找到到反駁的理由。

這個家,畢竟還是郭立青是當家人,最終父子兩人吃完羊雜麵之後,就開始謀劃回程的事情了。

至於其他一些跟郭立青類似的農戶會怎麼選擇,他們父子就不關心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