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古老師的轉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先不管斯迪克江怎麼想的,等著古老師洗漱完,吃早飯的時候,買買提老師的老婆還真又端出了和我一樣的飯,看起來番茄和桃子並不是只有一個。

也許得到不容易,也許就是買買提老師的老婆自己花錢買的。大概是因為這個工作算是我介紹的原因。

帶著古老師參觀了一下養殖場,我也驚奇的發現多了一些駱駝,在一側原先的空地上出現了鋼管做的圍欄,裡面有幾十只駱駝。

阿里木江沒有過來,我找了個工作人員問了問。

“才養的,駱駝奶,六十一公斤,駱駝毛,三十一公斤。沙漠裡面騎一下嘛,一百塊一個小時。”這個工作人員的國語還不錯。

我知道駱駝奶的價格很貴,但沒想到這麼貴,怪不得阿里木江要養駱駝。

進一步問了問,駱駝是從周邊收的,暫時還在摸索養殖的方法。也只有兩隻駱駝在產奶,一天大概能有三四公斤。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看到我對這個感興趣,工作人員拿了個塑料桶就擠了點奶。

“這個嘛,小駱駝可能吃了點,以後嘛,公駱駝和小駱駝要和母的分開,要不然就擠不出來多少了。”工作人員把小通遞給我讓我喝。

這就有點為難了,這可是鮮奶啊,沒煮沸過。

就在我猶豫的時候,古老師接過了塑料桶,聞了聞,就對著桶邊喝了起來。

“小李,這是個好東西,增強抵抗力的。維生素含量是牛奶的好幾倍,鐵含量也遠遠大於牛奶,好東西。”

我也才想起來有人給我說過同樣的話:曾經有老人和病人在春夏秋會一直住在牧場的牧民家裡,有每天等著喝馬奶的,有等著喝駱駝奶的。

“哦,聽說有癌症患者和一些慢性病人把馬奶和駱駝奶當作好東西,直接住養殖戶家裡喝最新鮮的。”我回應著。

“那個不知道,但是不好儲存,要及時的喝,所以住家裡也是對的。除了住宿條件,環境、空氣和心情應該都對身體有好處,比花大價錢看病要好點。”古老師和我聊著天。

參觀完,我開車跟著斯迪克江去了大棚,看看今天的採收情況。

到的時候大棚裡的採收早就已經結束了,因為已經到了正常的溫度,所以大棚的覆膜大多已經去除。

阿里木江也不在這邊,因為沒什麼事,我也沒打電話給他,只是帶著古老師參觀。

夏季可能是大棚產量最高利潤最少的季節。

“冬天也都種菜?”古老師問。

“不是全部,有火爐的暖棚少,有部分是種耐寒蔬菜,芹菜之類的。少部分最冷的時候不種,要把茬口時間留出來,還能節約成本。”我說道,不懂種菜,只是聽阿里木江說過一點。

古老師對產銷也有興趣,我又帶著去看了那個簡單的包裝分揀車間。

保鮮庫沒去看,只是說銜接安排的好的情況下,運輸反而是重要的環節,確保新鮮的蔬菜到瑪依莎的幾個店,少量蔬菜直接配送到家裡。

恰巧有工人正在包裝蔬菜,幾樣蔬菜混著裝在紙箱裡。

“類似盲盒,整盒價格還可以。不講究每樣蔬菜都給出價格。重量上基本一樣蔬菜能吃一到兩頓。”我按照上次聽的介紹給古老師解釋。

然後又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沒去蔬菜批發市場和給酒店飯店這樣的客戶供貨。

“還是面積小,別看離著遠,內地的菜我們還是競爭不過,量小、品種少,瑪依莎主打的是本地產和獨家供應。所以養殖場那邊完全形成後利潤反而是穩定的。”

“小李,我們的培訓班有果蔬種植和林果業。能不能搞實訓?”

“想過這個問題,目前還不成熟。招聘的幹活的人全是村裡和附近村的人,實訓的話學員不好管理,然後吃住也是問題。參觀是可以來參觀的,一要技術二要資金,學員們學不去的。”

部分貧困戶得到的是補貼的大棚,阿里木江做的一個事就是把這些散戶給整合進來。雖然在技術和管理上有不少困難,也已經算是一種實訓了。

“你給我掛個牌子,把這裡當作學校的實訓基地,我們再有班的話可以帶大家來看看,然後把他們的大棚給租下來,或者給一個指導。好多補貼的大棚都沒有利用起來,就是你說的缺技術和資金。”

有些蔬菜相對於內地來說是有優勢的,但有些就沒成本優勢,類似芹菜這樣的就優勢不大,內地的產量高質量好,還比較耐儲運。所以阿里木江和雷佳佳在種什麼菜上是下了功夫的。

“我們不是簡單的考慮能種什麼菜就種什麼菜。大多數時候還是要瞭解內地蔬菜的行情,要不然我們種出來的菜沒有優勢。所以,學員們種什麼菜,什麼時候種都有講究,如果不服從管理,阿里木江是不會租的,就算免費都不幹,技術上他不保留,他精力和時間有限,現在還處於培養自己工人掌握技術的階段。等到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做您說的事。”

不說別的,現在這邊的地還需要每天巡視幾次,每天去外鄉巡視不現實,特別是很散的情況下。

但等到一些積累完成後,很多時候靠技術資料就能知道怎麼做了。

“也是啊,大部分學員都不主動,撥一下動一下。指望他們主動去做點什麼還是有點難。”古老師說。

“這不是個地方特色,比如大棚的租金都給了,農民可能就不會好好幹活了。不給租金他們更不好好幹活了。”

“那就小機械化,提高效率,少量人變工人,管一大片地。”古老師建議道。

這個上次就和阿里木江討論過了,問題不在能不能這樣做,問題是沒有人,乾脆點說沒有人才。

想象中很多事按著指導就能做,實際上還是比較困難的,靠半路出家的阿里木江挨個指導是困難的,所以阿里木江期望靠老員工帶新員工。

至於我們的培訓班學員則需要更多的培訓或者說是實際訓練才能做到聽指揮。

“蔬菜好不好我們買的時候有自己挑選的判斷依據。種菜完全不一樣,上次一個合作戶很開心,因為他的西紅柿長的枝繁葉茂,但營養都被枝葉吸收了,沒結幾個果。因為他自己判斷認為自己種的好,白白的浪費了一個茬口。”我給古老師解釋。

“我們能不能多宣傳一下這樣的實訓基地,不管學員能不能來實訓,至少我們學校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據我所知還沒這樣的實訓基地。有的也叫實訓,但其實就像我們學校的實驗室一樣。大家就看個熱鬧。”

“可以啊,宣傳上是阿里木江的弱勢,這樣的話對阿里木江也有好處。我也在考慮要不要做一些實訓的工作,讓我們除了能做補貼培訓,還能做社會上的職業技能培訓。”我心裡苦笑,之前古老師強烈反對我對學校進行擴張,現在似乎又想著擴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