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新的起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天,帶著在和田周邊玩了一天,晚上趕了幾個小時的路到了葉城,住一晚,玩一玩再回喀什。

葉城也是南疆一個重要的城市,距離和田有兩百多公裡,有高速路,不過很長一段在修路,走不快,四面都是光禿禿的戈壁沙漠。

對我來說,早已經沒有了初到南疆的那種興奮,對這邊基本不會再有什麼玩的想法。

來的時候走這段路忙著去辦事,回的時候多停了幾次,什麼墨玉、崑玉、皮山都下去繞了一圈,倒是讓米熱媽媽念念不忘。米熱一路上和她媽媽講著我聽不懂的話,米熱解釋說大概意思是說從來沒來過這邊,不知道南疆居然這麼大,看到很多都很新奇。

“這個就是大城市人的想法,就像在上海的時候,有些人從沒離開過上海,但就是認為上海比外地好,似乎去了外地都吃不飽飯,到處都是不方便。喀什在南疆是個大城市,年紀大的人們自然也會有類似的想法。不同的是上海附近有很多很美的地方,經濟也很發達,喀什附近就真的很多不方便。”我說道。

“對啊,我剛才還給我媽媽說北京怎麼怎麼好呢,南疆真的太落後了。我本來已經有點動搖了,不過這麼一跑,更加堅定了我離開喀什的決心。”米熱感慨的說道。

“當我沒說,你也當你沒出來玩這一次。千萬別讓叔叔阿姨以為是我把你帶偏了,有學不上,當老師的夢想也放棄了,留在北京真的那麼好嗎?”

嘴上這麼說,其實我是支援米熱留在北京的,對於她這樣的小女孩來說,在家鄉的十幾二十年遠遠抵不過大都市的誘惑。

“哥,我以前以為喀什是個很大的城市,去了北京之後才知道我是井底之蛙了。南疆真的太落後了,記得你曾經說過,說是我開啟了美麗新世界,直到我這次回來才明白哥說的新世界是什麼。”

和大多數渴望到發達地區去看看的年輕人一樣,米熱曾經只是想象,對發達城市的大多數印象來自於電視和手機,但那個並不能帶給她震撼,正真使她有受到震撼的是真的踏上發達城市的土地。

一般的大學生因為不習慣環境的巨大變化,一般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會特別的想念家鄉,想念那種舒適感,隨著和同學的熟識還有對學校生活的適應,大部分學生會喜歡上所在的城市,最終會在找工作的時候選擇留下來。

米熱跳過了學習階段,直接靠實習和獨立找工作快速的融入了新的生活,這是她能在短時間裡就決定留在北京的重要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我想是因為米熱的天賦,她在繪畫方面的天賦可能對她的幫助超過了她留下的決心。

目前米熱很受歡迎,因為她和那些只會繪圖軟體的人最大的不同是她有想象力和很好的基礎。畢竟她有體系的學習過專業,儘管是在最西邊的喀什。

在葉城住了一晚,我們去了葉城的景點看了看,就是之前去過的那幾個,宗朗靈泉、錫提亞迷和坡隴原始森林,我們都是到此一遊,其實如果是我,我會走去青藏高原的那條線,上次陪著瑤瑤爸媽走過一次,快上高原的時候折返了。

這幾個景區對我來說沒太多的看頭,如果說我還有想去的地方,那麼就是策勒縣,策勒縣我路過過幾次了,就是沒有去深入的探索過,我知道策勒縣的崑崙裡有高海拔的優良草場,青青草場和背後的皚皚雪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葉城到喀什要回到莎車,走相反的路可以去往新藏公路,我帶著大家看了看零公里就往喀什趕去,回到喀什已經半夜了。雖然沒有去什麼困難的景點,但每個人都很疲憊,小許跟著米熱回去了,我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

這會兒太晚了,我就沒有聯絡華雯。暗色的街道中還有小孩子在玩耍,不知道為什麼,這一片停電了,看看冰箱裡的霜花,我猜想停電的時間並不長。

跑小店裡買了可樂和泡麵,趁著燒水的時間,想到米熱說的話,我打算寫點什麼,內心裡是希望喀什的年輕人都能留在喀什建設喀什,實際上大多數能上個好點大學的人最終都不會再回喀什。

‘你戴上了那個翅膀

戴上了世俗的笑

穿過了胡楊的沙漠

追尋暗淡的星光

呼喊著詩和遠方

擁抱城裡的喧囂

遮蓋了悠然的過往

把青春去奔放

曾經在那淚花燭影之下

青衫已換容顏改

曾經在那亭臺樓宇之間

三月的沙塵漫漫

北京的憂鬱

就在今晚

蓋孜河的召喚

留不住你的紅顏

春雨洗去夢的秋

歸期帶走淡淡的甜

明眸善睞你的眼

不曾轉目在眼前

感嘆一語情長

醉意相忘前程

河邊蘆葦蕩

不見憔悴影

蒼涼絃聲靡靡樂

大漠冷霜離語短

一念繁華惹人醉

往事竟做煙雨散

孤影立邊塞

風起蒼天遠

星移斗轉曲不酣

一眼新世界

花開半生緣。’

寫好了,泡麵卻也泡過了頭,草草的吃完,趕緊洗澡睡覺。第二天破天荒的我去了瑪依莎那個電商的辦公室,主要想看看又沒有什麼新的啟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辦公室裡多了不少的人,我只看到王濤在,問了問,說是瑪依努爾帶著兩個人去做直播了。她們現在的方法簡單粗暴,直接找個農民的家裡,給農民給點錢,然後就說那些批次進貨的乾果是這家農民家裡的,說簡單點就是拍一些能博取人同情的場景。

雖然我覺得那樣有點欺騙的嫌疑,但是我們的乾果的一半確實來自農民家裡,另外一半來自團場。

“你們除了直播還有什麼方法?”

“斯迪克江去收集了一些身份證,一口氣註冊了四十幾個網店,產品都差不多,只是不同的店。”

“農民的身份證?”

“對,為了體現真實,他還跑去這些人家裡拍了一些照片和影片。不過效果挺好的,四十多家店的包裝和價格都有差異,還佔了不少的關鍵詞,所以一搜尋就能搜尋到大部分他的店鋪。很多客戶比較之後,無論選擇哪家店鋪都由我們發貨。”

“那他會給農民錢嗎?”

“給,這也是我佩服他的地方,他說農民不容易,不會寫字不會用電腦和手機,所以不會開網店。他會給每個人一年兩百,還承諾收購他們家裡的乾果。對了,聽說他拿了幾個村的冷鮮庫,說是可以做新鮮水果的生意。”

冷鮮庫我打聽過,國家投資,為了農民的生鮮貨能有個集中存放和轉運的地方,村裡的冷鮮庫都不大,建在路邊。一般人拿不到,斯迪克江能拿到也是個有本事的人。我突然對他有了興趣,改了主意,打算去找找他,看他在幹什麼。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