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大鍋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人工分揀紅棗是個費力的活,先用大眼篩子把個頭大的紅棗篩出來,這些個頭大的會賣更好的價格,之後就是把發黑、乾癟、顏色不對的紅棗給挑出來,顧客如果買到了這些,對信譽影響太大。

做完這些後就是清洗和再次晾曬了。

“李總,我們自己買棗都不買乾淨的,都是買這樣帶灰的,帶灰的一看就是沒加工過的。”

我臨走之前,王濤給我說,買買提老師的老婆也趕緊的點頭表示帶灰的才是最好的。

“不行,我們的客戶群是內地人,紅棗起碼要乾淨,儘管他們吃之前還要洗。把壞的棗挑出來是最關鍵的,洗起來快,不費事,你們先分揀,全部揀完了再洗晾,等包裝到了再包裝。王濤和瑪依努爾,你們兩個在這裡就是監督一下,等他們懂的怎麼做了你們要想的事就主要是怎麼在網上把它們賣掉了。為了鼓勵你們,利潤的三分之一會給你們,賣的越多拿的越多,至於你們之間是合作還是各賣各的,你們自己商量。付曉輝跟我走,她會自己賣自己的,你們都是有點壓力的,可是和我比的。”

先是走訪了上海前指,也不知道該找誰,就自顧自的說自己是上海人在喀什創業的,希望自己的企業能為援疆做貢獻,我們目前做電商和電商培訓,有自己的產品,反正就是一頓自吹,然後煞有其事的給他們說電商並不等同於網上店鋪。暫時處於業務考慮,我們並不主推網店,如果有什麼網上展銷會什麼的能得到一些資訊,平時有什麼事能記得我們。

之後就被禮貌的送了出來,歡迎到喀什投資創業,有推介的機會一定會想著我們的等等。出了門,付曉輝沒看明白。

“李總,您拜訪這裡的目的是什麼啊?”

“本來打算推銷紅棗的,恰巧看到他們桌上扶持的一家企業的宣傳資料。偷偷用手機查了一下,規模比我們大多了,所以我改策略,主要推薦我們是電商創業,難啊,希望能有點用。對了,付曉輝,我帶著你的主要原因是帶你認門,認識認識人,以後你要經常往這幾個援疆前指跑跑,援疆資金體量不算大,但比財政資金要好用。”

付曉輝也是不含糊,她明確表示跑是一定會跑,只不過她不理解資金不同的來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總,你的意思是說我們能得到這些資金的支援?”

“差不多,不是直接給錢,這些資金必須有出口,就是說要找到合適的專案把錢花出去,國家資金體量大,一般都是基建和大專案,那個我們想都別想。各地援疆的專案有大有小,有我們可以做的專案,我們就可以參與招投標。等有空了,我給你們講講這些常識,現在的南疆賺的其實就是政策錢,我們暫時還不能靠本地的經濟迴圈賺錢,畢竟是新產業。”

其實我也是算在糊弄人,我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我只是想先找找機會,既然是電商,做的就會是全國的生意,在喀什這裡,和外界直接溝通的就是這些前指。

一個下午,就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去拜訪了幾個前指,都是在網上找的要拜訪的人名字,保安問就說是有預約,帶著個剛畢業的小女孩起了大作用,基本算是順利的把公司的資訊給大家都推銷了一遍。

“李總,我有個親戚是商會的成員,我去問問情況。”

“可以,我聽說喀什有大大小小的不少各地商會,這也是我們潛在的資訊渠道。說不定能找到好的資源。”

等開著車回到疏附縣,我卻發現分揀的工作量只完成了一小部分,無奈之下按下想走的心思,觀察她們幹活。

看到我回來了,工人們手下快了很多,瑪依努爾過來問我說工人都在問啥時候能走。

“我們也不是資本家,她們收拾收拾可以先離開了,明天讓她們早點來,這活這樣幹什麼時候才能幹完啊。”我有點鬱悶。

“李總,她們要現結今天的錢。”

“活都沒幹完呢就要錢,你問問為啥?而且這個錢是我給到買買提老師的,讓她們自己問買買提老師去要。”我有點生氣,這幹活的效率要虧啊。

“等等,給她們說,活幹完當天統一發錢。以後如果不來的可以今天發錢,明天開始大家按工作量發,稱重量,每個人分幾噸,一噸三百,要沒有壞棗沒雜質。”我想到她們如果磨磨蹭蹭的幹一個月,我每天都要給一個人工兩百,那樣成本太高,效率也太低,剛才雖然沒算出來她們一天能分揀多少棗,自己現想了個價格,這樣關於分揀就能量化成本了。

瑪依努爾趕忙給買買提老師的老婆給翻譯了我的話,買買提老婆有點鬱悶,她很快給買買提老師打了個電話,那邊電話一掛,這邊買買提老師就給我打過來了電話。

“李校長,我給她們都說好了一天一百五,現在改算錢的方法不好吧。”電話裡買買提老師似乎有點焦急。

“我白天不在,剛過來看,活就幹了一點點,我之前給你說的按天算有漏洞,這要是幹個一百天,我要多花多少錢啊。我們以後幹這些活的時候不能和學校老師那樣按天算,直接按工作量算。幹的多拿的多,三百是我說的一個,合適不合適你讓你老婆算一算,她們一天能幹多少活給我說一下,我給你總的錢,至於你怎麼給她們結算你自己想想。”

我相信買買提老師會從他自己的利益出發去找到合理的價格和工作量衡量方法。

所以,分揀的第一天不算是順利,等工人散去,我給幾個人開了個小會。

“今天我要批評大家,我們是在給自己賺錢,這批棗賣的越多越快你們拿錢就越早。從公司的角度來說,我們運轉的越快,資金一回籠我們還可以再去進一批棗或者核桃什麼的,多賺錢不好嗎?你們看到工人在磨洋工也沒有想想辦法這不應該。明天你們測一下工作效率,再想想以後我們如果再僱人幹活該怎麼付錢,如果能打聽到現成的付錢方法也可以。”

“李總,白天我問過,有人有分揀裝置,機器上跑一遍就分揀清洗好了,還能直接包裝。人工必須要一直有人盯著,避免工人偷懶。”王濤說道。

“這樣,我們這些貨的成本大家都很清楚,本來我們的價格是有優勢的,現在我也不知道成本還會上升多少。我說過的話還是算數的,利潤的百分之三十給你們個人,怎麼控制成本你們自己想。”我想著有利益誘惑,他們會自己想辦法。

“李總,我有個建議,以後我們要把加工的流程都搞清楚,這樣心裡有數,合適的就自己僱人,量大的就找工廠,分揀的價格和交貨期定下來,至於僱多少人幹就是工廠自己的事了。”

付曉輝提出了找代加工的意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