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猶豫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到了村子裡,遠遠的我看到有個大院子,院子裡有幢三層樓,很新,掛著錦繡服裝廠的招牌,因為很少會有陌生的漢族進廠裡,我很容易就以找廠長的藉口進去了。

果真,三層樓一樓是廠長辦公室和展示廳,二樓是一個小車間,全部是工業縫紉機,三樓沒讓我參觀,據說是廠長等人住的地方。

在喀什的不少地方,只要說參觀就能參觀到,這是當地人樸實的地方。這個地方一看就是補貼下建的廠子,車間沒有工人在工作,展示廳標註自產的服裝一看就是從內地運過來的,質量比較好。

和廠長聊了會兒天,我說是自己過來想辦個衛星工廠做服裝加工,所以過來參觀參觀,我這麼說是比較冒險的,不過讓我猜對了,廠長並沒有懷疑。

“現在被忽悠過來的人還不少,你還是謹慎一點,你可能也注意到了,展廳的衣服質量比較好,目前我們工作半年以上的工人才能做出這個水平。廠子沒有訂單,之前說包訂單的也沒有,就做過一次校服,還說有大量的周邊國家訂單也沒有。另外有個鄉給了更優惠的政策,我可能會搬過去,如果再不行,我就回老家去了,對我來說,沒賺到錢就是虧。”

“哦,他們給我算過賬,一年內不會虧,比較補貼和政策放著,一年後難說,這麼難嗎?”

“工人和內地沒法比,內地工人找個熟練工帶兩天,行就行不行就走人,結果幾天就能很熟練。這邊都是從內地找的熟練工來教,手把手的教半年才能差不多,難啊。最難的是沒有訂單,如果有訂單,我從內地生產了過來也是划算的。”

看起來勞動密集型的模式不是在那裡都能做的,不過我才不相信他說的,無商不奸,既然能一直在這裡存在,說明還是有生存空間的。

聊的差不多,告別了廠長,走出他辦公室我給那個賣縫紉機的人打了電話。結果我聽到了立體聲,突然意識到對方就是廠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拿著電話又回到廠長辦公室的門口,對著廠長笑了笑,這才掛了電話。

“不好意思,這麼巧,我都沒想到,剛才看到有個服裝廠就想著進來參觀一下。”

“沒什麼,你對這裡不熟悉,這一片就我一家有縫紉機,肯定是我。這樣,我們已經熟悉了,我也不繞彎子了,我這批縫紉機採購的時候給了二十個點的補貼,我是從內地廠裡運來的舊縫紉機,內地廠更新了裝置。就是說補貼到了我內地廠,不過因為都是一家,所以其實也不算是有問題。另外一個鄉希望我去辦廠,更優惠,我會再搞一批裝置過來,這裡的裝置就想著處理掉。具體的一會兒我找個人帶著你們去看,價格你和他談。”

這會兒我有點猶豫了,這是坑害國家的事啊,我要是買了他的二手縫紉機,不是變成我協助他了嘛。在等他說的那個人來的過程中,我又把這個情況理了理。

先是投資辦廠,買裝置,招聘富餘勞力,給培訓,發工資,這中間社保國家補貼、廠房免費給送、裝置補貼二十個點、給予優惠的貸款,持續發工資就能得到一筆培訓補貼,一年後能拿到穩崗補貼,稅收優惠一半,產品出口給予特別的綠色通道和協助,給予人才補貼,用工五十人以上還會有穩崗補貼。

算來算去,我沒有看到這個廠長有騙補的行為,生意不好是真的,他也說了,這邊工人加工的服裝都不能返銷內地,只能出口或本地消化。因為工人素質不高導致殘次品高,幾乎所有原料又都是內地運過來的,因此返銷內地成本很高,競爭不了。

想明白了這個,我心裡就沒有了心理障礙,也有數了,他的裝置本身就不新了,而且不是電腦版的,不能進行複雜的縫紉,不偷不搶的,我就是買了點私人企業變賣的資產,就看他的價格了。

來的是個小夥,聽口音是福建一帶的,他先是帶我們看了看二樓的那些裝置,然後又去廠子對面一個民房去看了看,民房裡堆了大概有十臺縫紉機。

整個成色不像是電話裡說的那麼新,但是他保證都是好用的,不好用他會給我換一臺,談好了最終,我挑了二十臺縫紉機、一臺鎖邊機和一臺繡花機,讓他開個價。

“一萬五。明天我給你們送到指定的地方。”小夥說道。

這個價格我其實很滿意,大概是六百八一臺,這比我在網上看到的的大部分二手縫紉機要便宜,但是剛才已經從他們廠長那邊摸過低,這批裝置本身就是內地廠的淘汰裝置,估計也就是花了點運費,所以我決定恨一點。

“我們都明白,你這些裝置零著賣沒人買,估計也就我能有這麼大的量,痛快點,一萬塊,我自己拉走,不用你幫著除錯,有問題你給我換就可以。”

我以為對方還要和我講講價格,沒想到他直接就點頭了。

“可以是可以,現在不能馬上拉,我把機油缸裡的機油先給清乾淨,然後天快黑的時候拉,你們可以在邊上看著。”

“我相信兄弟,不用看,不過我們也暫時沒地方去,天黑前要麼在這裡,要麼在廠裡。”我想著天黑前也好,有時間去臨時找卡車,還可以讓買買提和小胡跟著學習拆裝和維護縫紉機。

買買提老師辦起這些事來還是很到位的,他只是跑村子前轉了兩圈,和幾個人聊了聊,就找到一個電話號碼,然後就約了一個貨車,晚上來拉東西,拉到培訓的那個鄉,還是在文化站,我們借了另外一個大點的房間放縫紉機。

“李老師,還是你厲害,這下用租縫紉機的錢就買到了縫紉機,你說回頭我們要是也把縫紉機租出去,這個成本就回來了。”買買提安排好車之後對我說。

我沒有說話,其實這純屬於運氣好而已,如果不是趕得巧,這麼便宜的二手縫紉機是買不到的,還是當天就能拉走的。

縫紉機的機頭很重,下面有機油缸,為避免機油漏了,那個賣機器的人拿著空的礦泉水瓶子把大多數機油都吸了出來。

買買提老師說,卡車可能一下拉不了這二十多臺機器,一半的機器的機頭要拆下來,這樣架子就可以堆高了,拆機頭是因為機頭太重了,靠人力抬不了那麼高。其實沒多久就把要拉走的機器該拆的拆,該固定的固定,該捆綁的捆綁,很快我們就沒事可做了。

我們到村口去找吃的,結果就只看到一個飯館,晚上沒什麼人吃飯,他只賣包子。飯館對面有一家打饢的鋪子,正在打饢,我買了幾個熱饢,讓兩個人先墊墊,說等到培訓的鄉里再請他們兩個吃飯,村裡的飯館衛生條件很不放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