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約爾古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還是比較早之前,我從一些資料和記錄片裡瞭解到喀什地區有很多的貧困人口,可能佔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是國家最貧困的區域之一,因此是國家扶貧重點區域,正在大力進行精準扶貧工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我沒想到華雯會有參與扶貧這樣高尚的想法。

“扶貧不是國家的事嗎?個人做不了多少事吧?”我說道。

在我的概念裡,扶貧是一個國家工程,和普通百姓沒有多大關係。貧困的發生和很多因素有關,大多數不是依靠個人能力能改變的。

“大的層面的確是這樣,但是我和瑤瑤來支教其實就是扶貧工作的一種,我雖然不當老師了,但扶貧工作還想參與,能做一點是一點,人要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要懂得積善行德。”華雯回答道。

巴扎都一塊特定的區域,巴扎日的時候巴扎四周的主街道上行人和擺攤的太多,這天道路是禁止汽車進入的。

我把車停在巴扎對面的一個商業街的停車位上。說是商業街,規模沒多大,就是在鄉政府一側的主路邊修建的商業門面,門面前有寬闊的停車場。鄉政府也在這一側,這裡原本就是一個鄉的商業中心。

華雯說得益於扶貧工作,現在這些鄉都是這幾年才有了大的發展,前幾年統一規劃和建設了兩側的商鋪,平時飯館和各類商店服務業都集中在這條路上,是鄉里最熱鬧的地方。

我去過的鄉鎮沒幾個,每個地方最熱鬧的就是鄉政府周圍,整個鄉的商業核心也在周圍,因此巴扎距離鄉政府一般都不遠。

華雯讓我等等,她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一個小夥子,小夥拉著一個用鋼管焊接的小手推車。我幫著把貨物從車上搬上了手推車,預計可能要拉好幾趟。

我跟著推著一車服裝的兩人到巴扎入口,這時候卻被工作人員攔住了。市場的管理人員一眼就看出我們不是遊客,而是打算擺攤的,他們勸說我們不要在這裡擺攤,原因是巴扎是本地和周圍群眾重要的經濟活動場所,雖然歡迎商販們來擺攤,卻沒明確說我們這樣的也可以擺攤。

華雯指著市場外一個開啟圍板的貨車,說那邊不就是漢族在東西嗎?工作人員說那是提前登記過的,我們給安排了攤位,裡外的攤點都是經過登記和稽核的,我們這樣臨時來的沒辦法臨時安排攤位,不然巴扎就亂套了。

華雯有一年半的本地生活經歷,而且會說一些簡單的維吾爾語,她反復強調她不是來賺錢的,而是想幫助本地的一些婦女找到就業的方向,擺攤只是為了實驗。

一番交涉後,管理人員顯然被說動了,建議我們不要進市場而是在我們停車的地方擺個小攤,他們說平時那樣擺攤是不允許的,但今天是巴扎,可以讓我們擺攤,這已經算是幫助我們了。

華雯有些不開心,看的出她對在停車場擺攤的建議並不滿意。她讓我看著這些貨物,她帶著小夥先進到了巴扎裡。

大概半個小時,華雯和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姑娘一起出來了,那個姑娘對管理人員說了幾句話,管理人員翻看了一下貨物就放行了。

“你在這裡還有朋友?”我問華雯。

“現在是朋友了,我剛才想到一個雙方都不為難的方法,我到服裝片找到了在擺攤這個姑娘,覺得她看起來比其他人要有眼緣,上去聊了聊,她同意我在她的攤位上賣我的貨物。”華雯簡單的說情況。

這個姑娘叫約爾古麗,二十歲,國語說的很不錯,她很快就把自己那約十個平方的攤位清理了一下,原先的一大半的衣服被她收了起來,把華雯的衣服掛在了幾面鐵網上。由於密度比較高,服裝樣式比她原先的好,看上去感覺比她剛才的攤位時尚了很多。

“約爾古麗,這樣你自己的衣服就不好賣了,這樣你會吃虧的!”我感覺到佔用她的攤位就已經很不好意思了,再替換掉她的貨物就更不好了。

“李哥,沒事,剛才和雯雯姐說好了,這些貨賣出後一件衣服我抽五塊錢!今天賣不完的剩下的我明天換個巴扎接著賣,我這兩年一直在巴扎擺攤。”約爾古麗說。

“一件衣服抽五塊錢和你賣自己的衣服那個賺?你的衣服賣出一件估計至少賺十幾二十幾塊錢吧,好多服裝都是翻倍賣的。”我看約爾古麗賣衣服,開價都不高,她拿著華雯給她的售價單,一般就加五元或不加錢,加的錢最後也還價的時候減去了。

比如有個大姐看上了一條褲子,約爾古麗開價四十元,最後三十五元成交了。

“在巴扎上我就不指望能賺大錢,我們這裡沒錢的人多,我講究誠信經營,不亂開價格。不像內地來的一些人,二十塊錢進的衣服可以賣到二佰塊錢,榔頭砸的高高的!”約爾古麗的說。

“再說了,雯雯姐的售價單價格都不高,我懂的,雯雯姐本身就沒賺多少錢,剛才雯雯姐說了,她賣衣服賺的錢回頭都要捐給農村的小朋友。雯雯姐從北京那麼遠,那麼大的城市過來做好事,我想我幫助她就是在幫助我們這裡的孩子。”約爾接著說。

約爾古麗的話很樸實,她和華雯的合作也很簡單,甚至沒有籤什麼合同和預付定金。但她表現出的爽快和對華雯的理解仍然使我感覺這裡的人很善良、很簡單、也很容易信任陌生人。

“你不怕我們是騙子嗎?”我坐在地上一包衣服上繼續和約爾古麗聊著天。

“不怕,你們跑那麼遠到這裡來擺攤,一定不是為了賺錢,在這裡擺攤賺不了多少錢的,我們是天天擺攤,你們不可能天天擺攤,我相信你們是為了做好事。”約爾古麗一邊熟悉價格表和服裝一邊和我說話。

華雯進的服裝是偏年輕化的女性服裝,有少量六七歲到十一二歲的兒童服裝,因此賣的還不錯,就連約爾古麗也說這些衣服漂亮好看,比她自己進的衣服要好看。

“我的衣服大部分是從東巴扎和三運司批發來的衣服,偶爾我會到烏魯木齊去批發衣服,但是烏魯木齊太遠了,我去一次就要三四天,去的特別少,所以一般我兩個星期左右會去喀什批發衣服。”約爾說。

就這樣,一上午大概賣了三四十件衣服,我不知道這樣的銷售情況是好還是一般,在利潤高的情況下,這樣的銷售情況應該是相當不錯了。

華雯的衣服售價比較低,在保本的情況下利潤只有一點點,如果算油費等成本可能都會虧本。我不明白她為什麼把價格壓的這麼低,也沒好意思當著約爾的面問這個問題,我坐在攤位裡還是有些影響約爾的,我看到好幾個停下來的人,看到我就又離開了。

因此我打算去逛逛巴扎,而不是在這女性顧客為主的攤位裡晃悠。

“比你自己的貨比起來,這賣的情況算好算壞?”還沒等我走,華雯就先問約爾。

“要好一些,姐你算算,算這半天三十件,如果一件賺十塊錢就是三百塊。一天可能就達到五六百,算是高收入了,主要還是衣服樣子好看。”約爾古麗似乎很高興。

雖然她半天只賺了一百多元‘手續費’,而且因為華雯的服裝比較好,她自己的服裝沒有賣出去幾件,自己的服裝有捂在手裡賣不出去的可能。

我也一直在觀察對面和兩邊同樣的服裝攤,是那種十幾元就能買到一件衣服的攤點,衣服全都凌亂的堆在地上鋪的一大塊布上,人們蹲著翻來翻去的自己找合適的,他們的銷售情況不錯。但服裝價格上到六七十元以上交易就少了很多。

“我沒想到這裡的服裝還挺便宜的,這裡什麼價位的服裝最好賣?”為了印證我的觀察,我問約爾古麗。

“越便宜的越好賣,上次我同村的一個大姐不知道從哪裡進了幾千件T恤,是別人虧本給她的,進價好像就三四塊錢,她賣八塊錢一件,一週不到就全部賣光了,差不多一天賣掉六七百件,掙了大錢了,你想啊,一件掙一塊錢就是幾千塊掙到了,但是那樣的機會不多。”約爾說。

“哦,應該是窮人多,才會這樣,那麼品牌呢,品牌服裝的質量和樣式可能更好,這裡不知道有沒有?”我問道。

“沒有品牌服裝,牌子貨很難賣,高中生和大學生可能會買,但牌子貨都比較貴,不好賣!我們這兒的人,如果買貴的衣服就到縣上或市裡去了,現在網購也方便,很多年輕人在網上買衣服。”約爾說。

這和我之前的想象和聽說的都不一樣,很多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而且這裡不包郵,年輕一代已經開始網購說明年輕人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對美和時尚的追求不比內地的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