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吃手抓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可以看出大巴扎仍然還是以服務當地人們為主要的功能,服裝、鞋帽、日用百貨、居家用品等琳琅滿目,因此我們忽略了常規商品,專挑民族特色的攤位逛著。

攤主們個個都熱情四溢,看到我們走過來就賣力的招攬著。華雯在幾個賣民族服飾的地方看了一會兒也沒有購買任何東西。

“你們為啥只看不買啊!”我問他們。

對我來說,那些服裝鞋帽確實不貴,可能和普通人的消費水平有關,更多的是大包小包的批發拿貨的人。針對遊客的旅遊商品售價明顯有點高,這和網上流傳的喀什大巴扎東西便宜有些不太符合。

大概是因為攤主一眼就能看出我們是遊客,才會報一個高價。一個乾果攤點,十幾歲的巴郎報價我很滿意,正打算再買一些自己吃,結果他哥哥不知從哪裡回來,弟弟的報價就全部都變了,我一下就失去了購買的想法。

哥哥一邊握著我的手,一邊熱情的說:“哎,朋友,我的弟弟嘛太小了,不懂,他才來幫忙的,他說的那個價格我要賠本的!”

因為對華雯請我喝過的黃金樽的藥茶有好感,我又買了點玫瑰花茶和攤主自配的藥茶,打算自己平時喝。

“老李,也只有你這樣的才會在這兒買這些,那茶能喝嗎?虧著你還是產茶區生活過的。我只對這個巴扎的氣氛有興趣,就看看玩的,這裡都賣的東西一看就不是什麼好東西。我不買我不需要的東西,就比如昨天租房,我需要租房,因此我很快就決定租下來。”陳琰說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還想看看這裡的人們是怎麼做生意的,聽說這兒的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絲綢之路繁華了那麼多年,和沿線做生意的人有覺得關係。我已經知道遊客對什麼商品感興趣了,消費主要出現在乾果、民族特色絲綢和服務還有工藝品上。走吧,我們以後來這裡的逛的機會會很多,沒必要現在就買一些沒用的東西。”陳琰接著說。

而華雯則沒說話,估計答案和陳琰相同。

“我也覺得這茶太差,看上去茶裡灰塵太多,太碎,都是按公斤賣的茶葉,幾十塊錢就能買一公斤,味道好不了。”華雯說。

“那你們覺得我應該買點啥?我感覺其他遊客買的東西很多啊,剛才有個人,他買了接近一千塊錢的乾果。剛才我買的時候你們不說,我買完了你們又說這不好那不好的。”我鬱悶道。

我給自己定義不是遊客,也認為乾果這樣的特產可買可不買,如果不是想給大毛和建國寄一點,我也不會買的,被他們一說,我頓時覺得我手裡提的茶葉是不是真不應該買。

“趕集趕的就是熱鬧,你高興就好,我就喜歡看看熱鬧,體驗體驗。”陳琰說道。

“其實我最想找吃的!聽說巴扎上全是好吃的,我們怎麼沒見到啊。”陳琰接著問。

我們問了一個攤主,攤主說往前三十米,左轉就有一條街全部是吃的。說因為週日才是大巴扎日,現在吃的東西不多。我們找過去發現這一條街其實也就幾十米,很熱鬧,叫賣聲此起彼伏,燒烤的煙霧飄散在四周,價格都寫在一張紙箱板上,不貴,每家都很多人在吃。

我想嘗試些吃的,被華雯堅決的給制止了。

“這裡不能吃,衛生太差了。”華雯說。

“我也不在這裡吃,你看都是本地人在吃,從地面到遮陽篷布勸都是油煙的痕跡,桌椅油乎乎的,沒食慾。我們去吃飯,手抓飯!我昨天打聽到一家據說是很好吃的手抓飯。說不定還能遇到漂亮姑娘。”陳琰一臉期待的說。

和這兩位比起來,我似乎又成了不講衛生的一個人,如果不是他們攔著,我可能就真去吃點什麼了,不嘗試一下著名的大巴扎裡的美食會是一種遺憾。

我們按陳琰的說法開車到了塔吾古孜路,其實就是巴扎後面的一條主幹道,距離石榴轉盤很近。

導航到了一家叫‘阿爾茶’的抓飯餐廳,巧的是這個餐廳距離第一天華雯帶我去的黃金遵並不遠。

我對手抓飯沒有太強烈的慾望,但看到服務員小姐姐穿著統一的制服和不錯的衛生條件,莫名的就想嚐嚐。

這家店還是比較重視形象和客戶體驗的,我們一坐下服務員立刻就端上茶碗和茶壺。因為沒到午飯時間,餐廳裡大概坐了一半的人,另外一個服務員又端上了一小盤切成塊的窩窩饢和一小碟涼拌的蘿卜絲。

問了下,沒有選單,素抓飯十元一盤,肉抓飯三十元一盤。我們要了三個肉抓飯,華雯為我和陳琰點了兩個胡辣羊蹄。

很快,三份熱氣騰騰的抓飯就端了上來,每份抓飯上放著一塊帶骨頭的肉,肉很酥爛,抓飯散發著特別的香味,在我埋頭吃的時候,陳琰死性不改,撩起了服務員。

“漂亮的小姐姐!聽說你們這裡的抓飯是最好的?這抓飯裡金黃色的是什麼?這個紅的是胡蘿蔔吧?”陳琰問站邊上的一個豐滿的服務員。

“都是胡蘿蔔,黃色的也是胡蘿蔔,我們叫黃蘿卜,以前嘛喀什的胡蘿蔔都是黃色的,後來才有了顏色深的,黃色的是新疆特別有的,內地見不到這種顏色的。紅的我們叫紅蘿蔔,做抓飯的時候,一半一半的放,好看,味道也好吃,黃色的更甜一點。我們以前嘛,只喜歡黃蘿卜,後來嘛,放一點紅胡蘿蔔好看。”大眼睛黑睫毛的服務員靠在另外一張桌子上說道。

“我們的抓飯最好吃了,好多外地來的人嘛都認為那邊頭上的石榴轉盤抓飯是最好吃的,那個是外地人不懂,我們自己知道,我們的抓飯最好吃。”服務員接著說。

“噢,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飯,我太喜歡了!”陳琰說。

“手抓飯是我們傳統的美食,以前重要的活動裡都離不開抓飯。我們這裡,每天早上抓飯做好了就開門,到中午一兩點多就能全部賣完。晚上來嘛,就只有襪子面、羊蹄、雞肉這些吃的。”服務員介紹到。

“襪子面是什麼面?那你們為什麼不多做一點抓飯?”華雯好奇的問。

“襪子面,牆上那個照片就是,裡面有肉丸子,也好吃,你們要不要嚐嚐。做抓飯嘛,有很多流程,只有有經驗的大師傅才能做的好吃,我們這兒有兩個大師傅,你可以看裡面,這幾個大鍋專門做抓飯的,有幾個鍋就做幾鍋,大師傅早上一鍋一鍋的同時做,想多做鍋不夠!”

看著牆上的照片,原來是丸子面,清湯麵條。一天只做一次抓飯是我第一次知道,所以我好奇的問,為啥不下午再做幾鍋。

“我們的習慣,早上中午吃抓飯,晚上很少吃抓飯,大一點的餐廳遊客多,晚上有抓飯,但是那個不好吃。我們的好吃,我們這兒都是本地人吃,遊客嘛不多。”服務員耐心的解釋。

原來,這是一家專門經營抓飯的餐廳,為了老客戶有吃的,在賣抓飯的同時,會有丸子面,鴿子面和羊蹄、烤雞等食物,他們的特色是手抓飯。差不多每天都是午飯時間沒過就能賣完,我覺得這是真的飢餓營銷,就這麼多,想吃早點來。

正說著,另外一個長辮子的服務員又給每個人端上了一杯熱熱的檸檬茶。

“這是我們店的特色,別人家沒有!現做的檸檬茶!新鮮檸檬榨汁,加紅茶、蜂蜜和糖,請慢用!”服務員見我們第一次來,就介紹了一下。

“米不夠可以加,免費加,我們這兒自制的酸**也是特色,要不要品嚐一下!”服務員指著收銀臺邊上的一排冰櫃裡整整齊齊的小碗酸奶說道。

“下次吧,抓飯油多,酸奶太冰,我肚子受不了!”陳琰說。

“到這兒的人嘛~,一直這麼吃的,肚子沒事,檸檬茶和酸**都是解油的,吃了反而有好處。”大眼睛姑娘笑著說,說完她就去忙了,沒有再推薦酸奶。

我們討論了一下手抓飯為什麼這麼受歡迎的原因,因為對當地的飲食習慣並不瞭解,因此我們沒有討論出結果。

“也許就像北京本地人覺得炸醬麵好吃,外地人覺得並沒有那麼好吃一樣!”我舉了個例子。

“也許就像廣西本地人覺得螺螄粉好吃,很多外地人覺得很難吃一樣!”華雯也舉了個例子。

“也許就像上海本地人覺得臭豆腐好吃,北京人本地人覺得豆汁兒好吃,外地人都吃不慣一樣!”陳琰一下反駁了我們兩個人。

胡辣羊蹄是八元一根,羶味很大,很辣,有種特殊的羊的味道,帶著手套吃,吃完手都還是黏糊的,我還能接受這味道,華雯則覺得聞都不想聞,陳琰吃了兩口最終放棄了,把他的羊蹄給了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