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鄉村巴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華雯沒有承認或否認是否是富家女,也許她認為這個問題很無聊。

我本來以為來了喀什因為氣候乾燥就不用天天換衣服了。看來只要和華雯住一起就不得不天天換衣服。

上海天熱的季節裡,出汗特別多,因為氣候潮溼,出汗會感覺黏糊糊的,味道也不好聞。衣服需要每天換,每天洗,一天不換洗可能身上就會有難聞的味道,更多的是會換來別人的討厭和鄙視。

在這兒特別的乾燥,此時又是春天,我就沒感覺過出汗,我昨天的衣服看起來還很乾淨,聞了一下也沒怪味,我暗自慶幸這下可以少洗幾次衣服了,估計幾天不換也問題不大。

我穿著新換的衣服,開著車跟隨著一輛播放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多花》的灑水車,我沒辦法超車,我只好慢悠悠的跟著。

從人民路經過人民廣場,轉到解放路,一直向南開過去。過了十幾分鍾後,才擺脫了灑水車。這時已經能看到道路兩側全都是寫著疏勒縣什麼什麼的,疏勒縣距離喀什很近。

我們穿過縣城再直向前,遇到了修路,車輛走在便道上灰塵很大。很慢的走了幾公裡後,到了一個叫塔孜洪鄉的地方。

“這裡?鄉村?”我很難想出華雯來這裡幹什麼。

“嗯,應該是這裡,我打聽過了,今天是這個鄉的巴扎日,我們去逛逛鄉里的巴扎。這些鄉里的巴扎才是正宗的巴扎。”

華雯帶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高臺民居和古城,是昨晚去的。第二個地方居然是個鄉村巴扎,雖然按當地時間還比較早,可是快到塔孜洪巴扎的時候,路兩邊已經有很多行人了,有些人乾脆就走在了路中間。

騎電瓶車的,走路的,趕著毛驢的,熱鬧非凡。在清晨的陽光下,路上揚起的灰塵被照亮,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歡樂,遠遠看煙霧騰騰。

車開到了用幾個塑膠隔離樁隔開的一個路口,就看到路邊停滿了電瓶車、電動三輪車、毛驢車、馬車、牛車

最多的是電動三輪車,我還看見了兩輛粗獷的駱駝拉的車,駱駝車比其它車要大一些,高一些,趕車的人站在車上趕車,威風凜凜。

我沒找到停車的位子,就隨便把車停在了路邊,我們步行進入。

塔孜洪的巴扎是分片區的,其中建材巴扎和牲畜巴扎在主巴扎的外面,各自有一個單獨的場地,其它物品的巴扎在一個井字路圍起來的市場裡。

還沒有進到市場裡面,就已經感受到了熱鬧的景象。只見市場外的馬路上熙熙攘攘,馬路兩邊全是攤點。

賣啥的都有,各種各樣的熟食製品,有一些水果攤,還有就是小商品和雜貨,糧油也是成堆的擺在路邊售賣,服裝鞋襪的攤點靠裡面一些,圍的人很多。

帶著節奏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人很多,以至於我們隨著人潮在一條路上走了一個來回時才發現我們還沒找到巴扎的入口。

我停在一家站了很多男人的攤點前,想看看冒著熱氣的鍋裡是什麼。

“來來來!看一下,嘗一下,手抓肉,羊肉湯!來嘗一嘗!”攤主看到我過來,本來我聽不懂的吆喝變為了普通話吆喝,他從鍋裡撈出來一塊肉,然後放回去,又把湯舀起來再澆回去。

“揚湯止沸!”我腦子裡冒出個成語,我知道他是想讓我看看鍋裡的肉是多麼的好。

再往前,有個男的坐在一個小板凳上,他面前是一口油鍋,油鍋冒著熱氣,鍋裡炸著一個八字形的麵食,熱氣騰騰,炸好的八字形面擺了滿滿一大盤子,剛炸好的八字油條掛在油鍋上方一根橫著的鐵條上瀝油。

炸好一個,攤主就拿起一段面拉一拉,繞成八字形再放入鍋裡炸,然後不斷的用一頭已經黑黑的筷子翻動著,不斷的重複著這個動作。

“來來,吃一下,油條!”我雖然知道這絕不是油條,但我忍不住問了價格,一塊錢一根。

“兩個!”我給老闆說,然後拉著華雯坐在小油鍋前的小馬紮上。

華雯今天穿一條緊身的牛仔褲,上半身是白色T恤加一件粉綠色防曬服。和昨天不同,她今天戴了頂粉色的棒球帽,防曬巾系在脖子上。

她坐了下來,但只是撕了一小塊‘油條’嘗了嘗,而我則按老闆教的方法,蘸著一個碗裡的白砂糖開始吃。

這種維吾爾族的油條比一般的油條要顯得膩一些,但比較瓷實,ga不像油條那麼鬆軟。我感覺是一根就管飽,味道和發麵做的炸油餅一樣,它剛炸出來的鬆軟酥脆,口感有點像甜甜圈。

吃完所謂的油條,我擦了擦油乎乎的嘴和手,給攤主道謝後就進入了正真的巴扎。這裡平時就是一個市場,非巴扎日的時候大部分攤點都沒有人,只有靠邊的磚瓦房店面會開著,平時只有少量賣菜的人在市場裡,但到了巴扎日,則從早到晚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我們嘛,一個星期一次,周圍的幾個鄉嘛,輪流來,方便我們嘛,我喜歡天天逛巴扎,我如果想去逛巴扎,就天天能去。我們逛巴扎是個很重要的事情,以前嘛,人們都在這裡聊天,交換東西,買賣東西。現在嘛,也是一樣,一家人一起逛,男人和女人分開逛,老朋友嘛很容易就見到了,見到了嘛就聊一聊。一天嘛就這樣過去了。這裡嘛,撒東西都有的呢,這兒是我們的淘寶!比淘寶還要好!”一個和善的大叔給我介紹著,我剛才和他聊了兩句,他就開始解答我的疑問,這是一個和善的大叔,我們很容易就聊到一起。

“你倒是不怕這的人兒啊,居然隨便找個陌生人都能和他們邊走邊聊!看來找你陪我來這裡是對的,我之前都不敢一個人來。”華雯在我高別那個大叔後小聲給我說。

我們逛了服裝、百貨、小家電、日用品等區域,終於看到了一片煙霧繚繞的地方,四下裡吆喝聲此起彼伏,美食區到了。

比起之前的區域,美食區域人更多,看來美食是巴扎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阿達西,你注意到沒有?你看我們嘛,男的都喜歡吃肉,都圍在賣肉的攤子跟前。羊缸子嘛,要省錢,也喜歡吃涼粉,你看都在吃涼粉冰激凌。”在一個賣哈密瓜的攤前我和另外一個中年大叔說上了話,他給我介紹說男女逛巴扎消費是有區別的。

我觀察了一下,的確是,男人湊一堆,女人湊一堆,男人確實都在吃肉的攤點圍著。

在巴扎上,華雯除了那一小口‘油條’再沒吃其它任何食物,而我則在不停的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吃了自制的都是奶味的冰激凌、早熟的一塊西瓜、一塊不知道怎麼儲存到現在的老漢瓜、幾串烤羊肉、一小碗牛雜。

我對華雯表示,不嚐嚐挺可惜的,大多數吃的以前都沒見到過。華雯說,看看就行了,堅決不嘗,因為她覺得這裡所有東西都不衛生。

其實我們只看了一小片巴扎,我買了白煮的羊肚。一把種花用的小鏟子,還買了點花的種子,我打算把住的地方門口也種上花草。

回到車上剛過十二點,我把車窗全部降了下來,換換車內的空氣。然後我問華雯接下來去哪裡,她說她不知道,她原來想著在巴扎上能逛一天的,沒想到一個多小時就逛完了。

“我觀察了下,這裡就只有警務站裡有衛生間,逛一天估計夠嗆!你說這本地人在哪裡方便呢?”

“滾!自己去噁心去,別噁心本姑娘!”華雯一邊反擊我,一邊還真的觀察四周。

看起來南疆農村的衛生條件依然很差,農村大部分地方很難找到沖水廁所,特別是有很多農民家裡就沒有廁所。

華雯她們之前的支教的學校是個旱廁,儘管打掃的很乾淨,但仍然很噁心,關於這點瑤瑤給我抱怨了好幾次。後來,學校為了留住她們這些外來的老師,專門在靠近宿舍的地方修了沖水公共廁所,這才讓她們感覺好些,晚上仍然要結伴上廁所,但廁所已經不算是臭氣熏天蚊蠅飛舞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