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義軍不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此地乃是吾輩之鄉!”

“為了我們的家園,將士們,前進!”

站在一望無際的秦川之上,扶蘇一身戎裝,高舉利劍,數十萬秦軍將士抬頭仰望著賢名遠播的長公子殿下。

蒙恬、王離持劍分立兩旁,心中感嘆,長公子果然改變了許多,此時頗有些刀兵勝於詩書的味道。

高舉過頂斜指向天的利劍熠熠生輝,眾人望向咸陽的方向,眼裡閃動著莫明的光。

不同於對外用兵,此次作戰不用於開疆,不為滅國,只為重奪老秦人自己的家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長城兵團大部分都是關中老秦人,如今家園被楚人所侵奪,扶蘇掛帥要重定關中,諸軍無不奮起餘勇,戟指咸陽。

項梁將大軍陳列於咸陽以西的扶風、武功、首陽山一線,依憑天然山險紮營下寨,以待扶蘇大軍。

一路西來,沒途的亭舍、閭里多是空蕩蕩的,細看能發現腥臭發黑的血跡以及倒伏的屍首。

有食腐的鴉群在天空盤旋,個個眼裡閃動著詭異的紅光,顯然最近關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使得它們大塊朵頤。

“扶蘇回來的太晚了!”

扶蘇見到眼前的一片慘象,單膝跪倒在地,不禁失聲痛哭起來。

身後的將士們緊握著手中的銅戈橫刀,沉寂得駭人。

關中一片凋敝之態,以前秦廷雖然征伐無度,疲民日盛,但關中終歸是太平的。

等到劉邦進了關中地,小小的驚擾了一番,後來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關中父老擔憂的心又安穩了下來。

可項梁從劉邦的手上一接過咸陽,六國諸侯的軍隊就撒了歡兒的禍害起了這片土地來,聯軍對此也不做約束。

終歸是沒將這片土地當成自己的家鄉,而且四國諸侯個個都與秦人有著滅國之仇,行事之間唯恐手段不夠酷烈。

子嬰等一干秦室宗族都被項籍推去東市斬首示眾,一為絕秦祀,二為祭奠亡於咸陽的懷王,也有震懾秦地父老之意。

項梁叔侄尚未建立起統一的中原王朝來,卻提前將秦國法吏彈壓地方的手段學了個十成十。

整天不是忙著亮肌肉、片刀以武力震懾不服,就是忙著追索前罪,將忠於秦室以及為秦國張目欺凌過楚國的相關人員一一處置了事。

武功縣附近曾經遍佈桑柳,綠樹成蔭,然而扶蘇領軍在此扎下營寨之時,這裡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樁,田裡的莊稼也有被燒燬的跡象。

這個時候正值夏末,粟子還遠不到成熟的時候,然而聯軍上下考慮的很長遠,提前將之付之一炬,以免秋收之時成為資敵之物。

至於樹木被砍伐殆盡,扶蘇以及秦軍將士還沒有那麼忿怒,畢竟紮營下寨以及打造攻城器械都是需要大量的木材的,可聯軍殘虐關中秦地父老,這就讓大家起了同愾之心,望向敵營寨柵上的敵軍身影,眼神直欲噴火。

“缺少器械,我等就是用牙咬,也要把城牆一塊塊的崩下來,斷然不能容忍楚蠻人騎在老秦人的頭上作威作福!”

蒙恬越過楚軍的陣地看向咸陽,那裡是他心心念念之所在。

咸陽蒙氏想必是不復存在了,弟弟蒙毅以及宗族家小肯定也是遭逢厄難,可蒙恬的心底總還隱藏著一絲絲的希冀,祈盼著出現轉折。

畢竟與咸陽的溝通斷了這麼久,蒙恬記中的咸陽還停留在過往。

據王離所說,蒙家只是見逐於胡亥,趙高派人將他們關押了起來,只要聯軍不對他們做出些什麼,一切都還有轉圜的可能。

總攻蒙恬順利請下了先鋒之職,他要將思鄉思家的心緒化為射向敵軍的利箭。

-------------------------------------

扶蘇、項梁交兵於咸陽以西的訊息風傳開來,天下人都將目光注視於引地,漢國上下也不例外。

韓經更是對這場蝴蝶扇翅帶動的戰爭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論幅員以及戰爭潛力自然是以楚國為首的聯軍佔優,可論及凝聚力,六國合縱比之長城兵團的會合又要大大不如。

雙方軍隊人數大致相當,長城兵團皆是走過征程萬里的精銳,聯軍也是自起事以來一路成長起來的新銳,任何人看來,這場大戰都是勢均力敵,勝負五五開的。

“範師傅以為秦、楚交兵,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對於雙方的實力韓經心裡反覆過了一遍,可戰局瞬息萬變,他自己左右徘徊認不準局勢變幻,故此提出來考校范增。

表面上裝作胸有成竹的樣子,實際上耳朵早就豎了起來,希望從對方那裡聽到果斷準確的判斷。

將自己看不準的問題拋出來考校下屬,這是上位者的特權。

“行軍打仗,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

“秦廷分崩離析,積累的底蘊一掃而空,聯軍趁其弊,攻伐其地,此乃天時。”

“項梁之眾,據秦川,坐擁咸陽以及荊楚,這是佔據了地利。”

“戰場在關中之地,扶蘇的擁躉極多,楚人於此地是侵略者,秦軍可謂是人心所向,人和之利卻是為扶蘇所得。”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韓經聽說過此論,眼下范增擺出雙方所佔據的便利,聯軍得其前二,最重要的人和在秦軍一方,韓經感覺范增似乎在和稀泥。

說了一通,也是拿不定主意,跟自己的態度別無二致。

“聽聞六國聯軍在關中肆掠,造孽甚廣,秦人多怨之恨之,扶蘇既至,秦人心底的這團火也就要發洩出來了。”

“兵書有云,歸兵勿遏,哀兵必勝,這兩點秦軍都佔齊了。”

“老臣斗膽猜測,項梁當是先敗後勝。”

沒想到范增給出了這樣的一個答案,雖然他說的是猜測之詞,但韓經知道,他的心底就是這般想的。

“何謂先敗後勝?”

“關鍵之戰,都賭上了全部,一旦落於下風,就是摧枯拉朽的大崩盤,難道項梁還能反敗為勝不成?”

長城軍團已經是秦軍的全部了,項梁北上也是毫無保留,任何一方的失利,在韓經看來,都將一蹶不振。

兵敗如山倒豈是一句空話。

“戰爭不僅是眼前的戰場,更是其背後的倚仗。”

“秦軍勝了又如何,難道大王把自己給忘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