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太清神丹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清玹回頭看了眼爬進來的老龜,他的眼中閃過了一絲異色。隨後李清玹就繼續觀察起了水府內中的一切陳設。

這處水府內頗為寬敞明亮,水府內有各種各樣的石桌、石椅、石架,這些都佈置的井然有序,非常契合道家的陰陽八卦之理。除了石桌石椅之外,還有一些丹爐藥灶,玉幾雲床等等陳設。

這處水府內的陳設佈置與道家典籍中所記載的仙家洞府大致相同。水府內的四周牆壁上鑲嵌著數顆斗大的夜明珠,夜明珠瑩流晶明,散發著溫和清明的光芒,將這座水底洞府照映得如同白晝一般。

水府內分成了七八處小院,每處小院上都刻有牌匾銘文,李清玹凝神掃了掃這些牌匾銘文,只見牌匾上面用硃紅篆字刻畫著“練功室”、“煉丹室”、“煉器室”等字樣。

李清玹身後的老龜睜大了雙眼,吃驚地說道:“李師,這裡莫非是前朝某位修道者的隱修洞府?看這裡面的佈置,倒不像是水神洞府了。”

李清玹點了點頭,並沒有說話,而是朝著練功室走了過去。李清玹將練功室的房門輕輕推開,隨即走了進去,練功室內除了一個蒲團外,別無他物,讓李清玹頗為失望。

李清玹轉身離開了練功室,朝著旁邊的煉丹室走了過去,他推開房門,就見到煉丹室內有一尊足有五尺高,需四人合抱的青銅鼎屹立其中。

只見這尊青銅鼎的正面,刻寫著“抱朴子”三個用朱漆寫就的大字,李清玹站在煉丹室的門口便可以看到。看著這“抱朴子”三個字,李清玹的心中頓時一動。

他心中暗暗想道:“抱朴子乃是小仙翁葛稚川的道號,至於歷朝歷代的其他修道人,倒是沒有自號抱朴子的。葛稚川乃是靈寶派祖師爺葛天師的侄孫,因為葛天師的尊號為太極仙翁,所以世人都將葛稚川稱為小仙翁。”

“小仙翁葛稚川在三百多年前,就已在羅浮山中白日飛昇了,如此驚才絕豔的非凡人物,可以不能一見,若是能與葛稚川論道一番,也不枉此生了。這裡應該是葛稚川早年間的煉丹之所。”

“葛稚川乃是東晉時期的道教南宗大宗師,與當時的南嶽夫人魏華存齊名。葛稚川的外舅(即岳父)鮑靚從陰真君那裡學到了《太清金液神丹經》,鮑靚後來將《太清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液神丹經》傳授給了葛稚川。”

“不知這處洞府裡,可有《太清金液神丹經》這本直指仙家大道的功法秘笈?”李清玹想到這裡,自嘲的搖了搖頭,隨即他便走到了青銅鼎的正前方。

只見青銅鼎內中不知灌滿了什麼液體,不知名液體竟然形成了黑白色的陰陽太極圖案模樣。李清玹心中靈光一閃,就將自身修煉的先天元氣從勞宮穴中徐徐吐出了一絲來。

李清玹小心翼翼地控制著先天元氣探入了青銅鼎當中,霎時間青銅鼎內中的陰陽太極寶液圖案分割成了兩半,一個青色琉璃般的玉匣,緩緩從青銅鼎內中升起。

這青色玉匣直飛到了青銅寶鼎上空三尺的位置,才慢慢地懸浮在了那裡,其上有七個大字光華流轉,這七個大字乃是用雲篆寫就的。

李清玹認出了這七個雲篆的意思,這七個雲篆正是“太清金液神丹經”。李清玹伸手就將青色玉匣抓到了手裡,只見這玉匣質地溫潤上乘,比徐浩送他的藍田玉佩還要好上很多倍。

李清玹雖然知道這青色玉匣裡,裝著《太清金液神丹經》,但是這只青色玉匣彷彿是渾然天成,玉匣周身無有絲毫縫隙,宛如渾然一體的上品美玉。

不過李清玹的眼力遠勝尋常的龍虎真人,他凝神看出來這青色玉匣的四角處,有一些細不可查的條形雲紋。李清玹微微皺了皺眉,心中才有所猜測。

李清玹揮手拍了一掌,頓時就將煉丹室的房門怦然關上。正在煉器室尋找寶物的老龜,聞聲向外看了一眼,老龜看見煉丹室的房門怦然緊閉,頓時喃喃自語道:“莫非李師尋到了靈丹妙藥,因此要閉關修煉一番?”

老龜搖了搖碩大的腦袋,隨即又在煉器室裡翻找起來。暫且不說老龜尋寶之事,單說煉丹室裡的李清玹。煉丹室裡,李清玹正在盤膝而坐,他的雙手上,正捧著那個青色玉匣。

若是仔細看去,就會發現李清玹手中的勞宮穴,正在慢慢地往青色玉匣裡匯入先天真氣。這青色玉匣不愧是小仙翁葛稚川所留,李清玹也看不出來這青色玉匣如何打造的。

李清玹用先天真氣往青色玉匣裡足足匯入了四個時辰,而這青色玉匣仍是沒有絲毫動靜。看這情況,想要開啟青色玉匣,還是十分的困難。

在李清玹修成了龍虎真人境,他已經溝通了天地之橋,因此倒也不虞體內的先天真氣會有枯竭之時。李清玹默默地加快了往青色玉匣裡匯入先天真氣的速度。

如此這般又過了七個時辰,才看到那個渾然一體的青色玉匣外面出現了一絲黑線,接著這黑線迅速變大,只聽啪地一聲輕響,青色玉匣自動開啟了,只見青色玉匣內閃耀出一陣刺眼的白色光芒,幾乎讓李清玹睜不開眼來。

李清玹不由地眯起眼來,他伸手在青色玉匣上抹了一下,頓時就將刺眼的白色光芒給抹消失了。李清玹凝神看向了青色玉匣,只見青色玉匣裡面平放著一摞潔白如雪,靈意盎然的玉簡。

李清玹微微挑了挑眉,隨即就將白色玉簡拿了起來。他發現這巴掌大小的白色玉簡,分量倒是不輕,估摸著約有四五斤的重量。

這一摞白色玉簡共有十二枚,每一枚都是巴掌般大小,這十二枚白色玉簡都被用昂貴的金線串了起來,而且每一枚白色玉簡都鑲著金邊,更讓這本就寶貴萬分的白色玉簡更為珍貴至極。

李清玹撫摸著手上的白色玉簡,心中默默想道:“這白色玉簡光是這材質,就已堪稱是稀世珍寶了,但是比起這玉簡當中所記載的修道功法來說,當真是天壤之別。”

“這玉簡當中所記載的《太清金液神丹經》,堪稱是大乘之法。秦末漢初時的琅琊仙人安期生,就是憑藉著這本太清神丹經,一舉修成了真仙境界。而後齊地臨淄人馬鳴生師從琅琊仙人安期生,之後馬鳴生憑藉著太清神丹經,亦是得道成仙了。”

“臨淄仙人馬鳴生之徒陰長生,又是憑藉這本丹經修煉成仙,一舉成就天界真君尊位。陰真君將這本丹經傳給了鮑靚、鮑太玄,鮑太玄將這本太清神丹經傳給了葛洪、葛稚川,使得葛稚川成就了小仙翁之名。”

“由此可見,這本太清金液神丹經是直指大道本源的大乘之法,我既然能得到小仙翁葛稚川的傳承,可謂是得天獨厚、因緣際會,憑藉著這本《太清金液神丹經》,以及我那本《太上週天功》,以後想要修成真仙境,應當不難,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李清玹想到這裡,頓時喃喃自語道:“藥逢氣類方成象,道合希夷即自然。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