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 錢的事兒自有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萬歲爺,又有兩箱子貨物等著您親自接收呢。”

一早王安便來稟報。

朱翊鏐剛用過早膳,忙隨王安前往乾清宮廣場。

第一感覺,又來錢了?

“從哪兒運來的?”

“回萬歲爺,從留都南京。”

“哦。”朱翊鏐心頭更加確定,箱子裡有錢,馮保派人運來的嘛。

看來馮保的人隨後也該回京了。

“萬歲爺,這回兩個箱子都不大,而且也挺輕,裡頭不知是什麼。”

“朕沒猜錯的話,有一箱子是南京所有官員京察的評估報告。”

“那另一箱子呢?”

“應該是錢吧。”

到乾清宮廣場,果然見有兩隻箱子擺在地上。

確實,比起前兩次王象乾、張泰徵運來的箱子要小多了。

“抬去東暖閣。”

朱翊鏐毫不猶豫,照例先抬到屬於自己的老地方。

箱子都不重,很快便抬到東暖閣。

“來,開啟。”

朱翊鏐一抬手吩咐王安。

王安忙開啟那個較大的沉香木箱。

一看,果然就是南京官員京察的評估報告。

接著,又開啟第二只箱子。

只見裡頭躺著一沓又一沓隨時可兌的上等銀票。

“萬歲爺,真是錢。”王安眼睛亮了。

“可惜!”朱翊鏐卻搖頭嘆氣。

“萬歲爺可惜什麼?”王安忙將臉上的笑容收斂起來問道。

“可惜這些錢都要上交國庫啊。”

“萬歲爺這錢都是誰運來的?”王安接著又問道。

“那還用問?當然是伴伴。”

“哦,那馮大公公是如何得來的呢?”

“貪,汙,受,賄。”

“……”王安一愣,但隨即恍然般,“難怪馮公公被御史彈劾了幾次呢。”

“他不過是奉朕的旨意行事。”

“啊?”王安訝然道,“是萬歲爺授意馮公公故意去南京城貪汙受賄啊?”

朱翊鏐笑而不語。

“萬歲爺,奴婢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呢?”王安弱弱地問。

朱翊鏐感慨地道:“想我大明,錢不在朝廷,亦不在百姓,都在那些大官大僚地主士紳手裡!朕不過是想讓他們掏出來一點給國家而已。”

王安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萬歲爺的行為方式也是夠奇葩的。

朱翊鏐接著又道:“倘若國家不繁榮昌盛穩定,若遇烽火燃山河的亂世,他們有再多的錢又有何用?”

“萬歲爺言之有理!”王安忙附和,但隨即又弱弱地道,“只是萬歲爺,這樣馮公公豈不是背上一個壞名聲?”

朱翊鏐微微一笑,反問道:“要不然讓朕來背嗎?”

“那當然不能。”王安脫口而出,“要背只能奴婢們來背,萬歲爺怎能背?馮公公這次又立了大功啊,看這箱子,估摸著得有兩百多萬吧?”

“伴伴辦事就是讓人放心啊!”

“萬歲爺,南京那幫官員為何不惜巨資賄賂馮公公呢?”

“有想升官發財的,有想與伴伴結交的,有想不在這次京察中被裁汰的……原因肯定很多很多!”

“哦,可這樣一來,馮公公應付得過來嗎?”王安一臉問號。

“應付什麼?”

“不是都說拿了人家的手軟嗎?既然收了錢,就得為人家辦事兒吧?”

“哼!”朱翊鏐輕“哼”一聲搖了搖頭。

王安心領神會,這意思就是,收了錢也不管人家了唄?

“萬歲爺,這樣一來,馮公公會與許多官員結下樑子吧?”

“有朕保護他怕什麼呢?”

“萬歲爺說得對!”王安點頭,似有所悟地道,“只要有萬歲爺罩著,哪怕得罪天下人,都不怕的。”

“哎!”朱翊鏐望著一箱子銀票,又忍不住地搖頭嘆氣。

“萬歲爺。”王安輕輕喊了一聲。

“咋了?”

“馮公公弄來的這些錢,奴婢以為其實也可以不用上交吧?”

“這影響不好。”朱翊鏐搖頭。

“反正也只有馮公公知道數目,萬歲爺可以從中拿走一部分。”王安小心翼翼聲若蚊蠅地提議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朕倒是很缺錢,不過那也不行,朕心裡忐忑難安,晚上會睡不著覺的。”朱翊鏐還是搖了搖頭。

王安沒招兒,跟著也嘆了口氣。

“去,把首輔申先生、吏部尚書、戶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都請來。”

“奴婢這就去。”王安應聲而退。

朱翊鏐忙去翻看那一箱子銀票,果然見底下壓著一本賬簿,上頭明明白白地記錄著都誰誰誰送了多少錢。

最後一頁有一個總數,合計貳百壹拾捌萬柒千兩。

其實抽走十八萬七千這個零頭……好像,應該也沒什麼。

馮保一向很靠譜的。

……

很快,首輔申時行、吏部尚書楊巍與戶部尚書王遴都來了。

獨不見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炌。

“陳老沒來嗎?”

“回陛下,陳老身體抱恙,最近經常沒到衙門當值。”楊巍回答說,繼而又憂慮地道,“陳老已經上疏過兩次,請求致仕回籍閒居,陛下也是知道的。可無奈眼下正值京察之際,並無合適的官員接任,所以陳老一直挺著。”

“哦!”朱翊鏐點了點頭,陳炌是接陳瓚的班,擔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左都御史職位的特殊性,對其人選要求非常嚴謹,所以連續多任都是剛正不阿式的人物。

像葛守禮、陳瓚、陳炌全都聲名在外,絕私交,抑權貴,綱紀肅然,人莫敢犯。這樣的人確實不好找。

“陳老身體抱恙,先不管了,朕今天召你們來,是有兩件事要說。”

這次朱翊鏐也沒有說商量。

商不商量反正幾位大臣也習慣了。

“第一件事就是南京的京察,看,這是伴伴從南京那邊運回來的,關於南京官員的評估報告。”

“多年來,因南京地位的特殊性,對那邊官員的京察都不嚴格,所以與北京這邊標準並不一致。”

“但這次除外,有多少不合格的官員便裁汰多少,朕鄭重其事宣佈,其最後目的就是要裁撤留都。”

其實除了剛到任不久的王遴,申時行與楊巍都已經知道了。

只是朱翊鏐沒有對外宣稱而已。

“這也是朕為什麼讓伴伴待南京那麼長時間的原因。”朱翊鏐接著說道,“透過裁汰不合格的官員、精簡冗餘機構的方式,最終裁撤留都南京。”

“所以對南京官員的京察,這次一定要嚴,與北京這邊做到標準統一,這是其一;其二,像兵部、戶部等,緊要的衙門,有必要保留暫且保留以過渡,而對於可有可無的衙門一律裁撤。”

“第三,裁撤留都南京後,關於南直隸是否有必要繼續保留,朕暫時沒做明確判斷,希望申先生回去與幾位閣老商議,是保留還是裁汰,或是將南直隸分解為幾個行省,儘快拿出一套方案。”

“臣遵旨。”申時行點頭。

“臣老抱恙在身,兩京官員的京察工作就靠楊老了。”朱翊鏐囑咐道。

“老臣明白。”楊巍年紀雖然大了,但感覺身子骨還夠健朗。

“戶部王老。”朱翊鏐又將目光投向王遴,喊了一聲。

“老臣在。”

“這是伴伴從南京官員手中蒐羅來的錢,共計兩百萬,朕交給你以資國用。”

三位大臣面面相覷。

“實話與你們說吧……”朱翊鏐這才將馮保奉旨行事一節對他們說了。

聽完三位無不感慨。

可讓他們又能說什麼好呢?

陛下行事一向不就是這樣神出鬼沒從來都不按套路的嗎?

難怪不斷有御史彈劾馮保,也難怪陛下一概置之不理!

原來都是陛下“設計”好的。

突然為國庫增加兩百萬兩銀……怎麼說怎麼看都值得慶賀。

“朕還是那句話,該做事時,無論經濟,政治,還是軍事方面,只要有利於國家,有利於我大明子民,該放手幹就放手幹,不要擔心國庫沒錢,而瞻前顧後束手束腳。”

三位大臣都欣慰地點了點頭。

尤其是剛接任的王遴,心裡美滋滋的,畢竟在此之前的幾位戶部尚書,像王國光、殷正茂、張學顏,都為國庫捉襟見肘而犯難過。

儘管因為張居正的改革,號稱國庫充盈,那也是在清田大計之後的事,也就是在最近幾年。

可由於萬曆皇帝折騰,張學顏已經感覺戶部尚書不好做了,等到陛下登基即位,起初更是讓張學顏頭疼,幾次找首輔、陛下理論。

到王遴接手,感覺國庫又越來越充盈,已經不愁錢了。

可喜可賀!

“年底北直隸所有居民身份證,都能辦下來吧?”朱翊鏐問。

“沒問題。”王遴確定地點頭。

“好!待明年泰和元年,朕希望我大明所有子民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

“臣一定竭盡全力完成任務。”王遴信心滿滿地說道。

“三位卿家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陛下,”楊巍忙說道,“按照您的指示,南京那邊屆時裁汰的官員很多,能否也像內廷那樣,可以給他們一個緩衝或安置的地方,這樣可以減少他們心中的怨氣,不至於動亂。”

“不必,外廷官員有兒有女,不像內廷中人。”朱翊鏐斷然否決。

楊巍也就不再多說。

正當這時,王安進來稟報說:“萬歲爺,馮大公公回來了,他人已經到午門外,馬上就要進宮。”

“知道。”朱翊鏐衝申時行、楊巍、王遴一抬手,“那三位卿家暫且退下,王老將這箱子錢搬走入庫。”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