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整個石柱瘋狂備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時帥哥馬祥麟插話道:“徵夷,你之前說要我們整頓軍械,怎麼也能咬下來建奴二兩肉,具體該怎麼做,你講講唄。”

秦民屏也說道:“徵夷,這建奴如此棘手,他們甲兵我們的長矛捅得進去嗎,剩下的不披甲的士兵,三十人一組,躲在四輛盾車之中用弓箭,三眼銃,火銃向我們射擊,可有應對之法。

馬佐臣也說道:“我石柱土兵都是長矛兵,不披甲,如何防箭可是大問題。”

“滿洲弓的弓力比較大(1弓力等於今天14斤,在康熙以前八旗戰弓的拉力為8力以上,1力14斤,即112斤以上。如果是按清朝的半斤八兩制折算成現在的斤數,也至少有80斤以上。12力以上為虎力,最高達到15力者。清兵戰弓在乾隆時代降到6力,到咸豐時代,普遍降到3力,即和現在奧運會的弓箭的40磅弓力相當),但是使用重箭,射程反倒不遠,一般十幾丈的距離才會放箭,但是百發百中,直接破甲。這個距離他們可以從側面射穿臉頰,正面射中眼睛,中者必死。

“我習慣用米作單位,一米大概合量衣尺(32釐米)三尺一寸一分。”說著李憬從懷裡拿出從光幕上買的塑膠皮尺,拉開,雖然眾人看不懂阿拉伯數字,但是沒一米,一份米一釐米的標識還是很清楚的。“就是這個一米長度,八旗弓手一般會在五十米內放箭,目前大明的絕大多數盔甲都可以射穿,山文鎧和多層鱗甲如果製作精良可以擋住。但價格昂貴,只有將領才裝備的起。這個捲尺送給你們,你們可以參照作為標準,我的東西度量衡和大明的不一樣。”

“從這個角度上看,你們不披甲是好事,反正也沒有用,徒增重量,影響機動。滿洲兵擅長尋找一切有利於自己的地形,風向,常常在野戰中不停的從高處往下衝鋒,並且同時順風向發射錐頭破甲箭,以求發揮弓箭的最大威力,打擊對手的士氣,沖垮對手. 滿洲騎兵同時習慣在戰局初開的時候側面突擊,切割對手陣型,將敵人分割,為後面的步兵推進做準備,以關外蠻族的氣勢震懾關內漢兵,並且喜歡輔以狙殺敵方將領,力求打垮敵方的氣勢,最好使敵方一觸即潰.這樣的話,滿洲兵就會開始從後面剿殺潰兵,搶奪輜重。”

“八旗的白擺牙喇兵,配三重甲,長矛穿透不易,要從扎甲的連接處往裡刺,或者直接刺脖子和臉部如眼睛、嘴等。下部的甲裙為了活動也是分成四瓣的大腿和腳運動時會露出了,直接用長矛刺,把腳扎了,也走不了路了。剩下的甲冑一般用大力,刺中甲縫還是可以的,這個可以抓緊一切時間聯絡。要想防止弓箭的傷害,短期能做的,只有一個辦法,長矛必須配盾牌,而且用大盾,一人高兩尺寬的那種,而且要做成中間有開口的,便於觀察敵情和從開口處刺殺敵人。戰時四面用大盾防箭。方陣內部的人也可以把大盾舉在頭頂。防止箭矢從空中漫射傷害。

秦良玉道:“徵夷,你說短期唯一的辦法,莫非還有其他辦法,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準備,才可以對付八旗兵的弓箭不成。剛才你也說了,和建奴打仗不會短期結束,可能要十幾年打下去,有什麼好方法,可要告訴秦姨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憬苦笑,這秦姨還真是不好糊弄,自己剛露出一點,就被她抓住了。“秦姨可曾讀過《三國演義》嗎”三國成書於元末明初,明朝中期已經廣為流行。一般地方都有的賣。

“自然讀過的,徵夷,難道這書裡有剋制八旗軍弓箭的辦法。”

“那您肯定知道諸葛亮七擒孟獲中,火燒藤甲兵一段,這藤甲就是用雲貴川地區的青藤所制,八旗的長矛,腰刀,重箭,都可以有效防禦,而且重量輕,好攜帶,就是不擋風,遼東天氣冷。但你們裡邊穿好棉衣,就沒事了。”

“此物早已失傳千年,莫非徵夷你知道製作之法。此物怕火燒,建奴要是讀過三國豈不是到時用火箭射我,反倒自己燒了自己了。”

“制作方法我確實知道,但是一幅甲要製作兩年才能滿足使用,如果製作五年效果可達到最佳。這個時間來不及了。至於防火,這個對我來說很簡單,我會給你們一種防火劑粉末,你們用桐油調和用刷子刷在藤甲上,這樣就是放在火燒,也點不著。最後只能變成乾餾。”

李憬在走近科學的電視節目上看過,雲南某個村子至今保持著藤甲生產技術,軍事博物館工作人員現場測試防禦效能,用當代的鋼刀砍刺,完全可以抵擋。用木製用腳踩上弦的硬弩十幾米射擊,有的箭頭射中了縫隙,雖然穿透了,但被卡住在藤條之間,最多刺進皮膚一點。有的設在藤條上,直接彈飛。藤條彈性大,不會像硬金屬甲片那樣,雖然擋住了弓箭,但是會造成鈍傷淤血。這個完全靠譜。

秦良玉驚奇的問道:“什麼是防火劑,這東西能防火嗎”

“這個涉及到化學知識,跟您說了您也不懂。這東西叫矽酸鈉。生產方法分幹法(固相法)和溼法(液相法)兩種。幹法生產簡單就是是將石英砂和純鹼按一定比例混合後在反射爐中加熱到1400 ℃左右,生成熔融狀矽酸鈉。您別問了,您知道我能做出來就行,現在說這個沒意義,等你從遼東回來,咱們再說藤甲的事”

“盾牌怎麼做,你們都知道吧,就不用我說了吧,要想快速做就乾脆用幹青藤泡幾天桐油。直接像編筐一樣編成弧形的三尺寬,六尺高藤條盾牌,外面蒙上銅皮鐵皮,眼睛平齊的高度開觀察口,腰部開方口,用於向外刺長矛。這樣重量輕,行軍時往背上斜著一背,還能防雨雪天氣,睡覺時直接躺上面還防潮。這個藤條的堅韌程度和泡桐油的時間有關係,反正先做出來你們行軍休息時就往上刷油,等到遼東開戰了也刷了幾個月了,好歹也能把這次大戰將就完了。”

說道這裡,秦良玉又把今晚李憬的辦法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下定決心,把整個石柱地區全體動員起來,下令讓所有人家,交出所有的皮毛,不管新舊,婦女縫製棉衣,做手套,做炒麵,縫製炒麵袋子。殺狗做狗皮帽子,派人到周圍地區購買所有需要的物資,把所有的銅鐵都收集起來。李憬直接拍出三萬兩銀票,讓秦良玉派人去重慶府兌換現銀。

土司就是土皇帝,一聲令下,整個石柱都行動起來,每個村寨都來了土官,敲著鑼召集民眾,安排活計,土司衙門承諾會按照人頭登記,付給工錢和物料錢,不會白白徵收物資,一時間所有皮毛徵收一空,連很多人家裡老奶奶的狼皮褥子都拿走了。帶皮毛的動物全部宰殺,家裡沒有皮毛的上山打獵,總之必須按期交出皮子。土官面色猙獰,交代山民,完不成工作,大帥饒不了自己,你們也自己琢磨本官會怎麼收拾你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