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重慶烈焰熔城4奔襲石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成都太遠,咱們鞭長莫及,石柱怎麼樣了”李憬焦急的問到。

“還沒被攻破,被圍了半個月了,現在必須馬上啟航去解圍”

“叛軍有多少人”

“不少於八千人”

遼東已經被李憬榨乾,被弄走了兩百萬左右的人口。其中一百五十萬漢人。佔遼東三百萬漢人的一半。

剩下的漢人,有五十萬在遼西走廊和廣寧鎮。七十萬在建奴控制的遼瀋平原,三十萬逃到河北山東等地。

李憬第二批移民計劃就是針對四川。奢安之亂持續了十六年之久,大規模交戰九年,傷亡百萬人。富庶的四川被全部打爛,貴州四十萬漢人撤進貴陽城,在數年的圍城戰中,糧食斷絕,人相食,最後解圍時,百姓僅剩二百人。

瀘州李憬晚來了一步,城破後叛軍大肆燒殺,四萬人遇害。讓李憬心痛不已。

這些人如果移到南洋多好。目前大員島移入一百五十萬人,濟州島移入五十萬人。都已經完成預定計劃。四川的新移民李憬計劃移到李家的新地盤,淡馬錫也就是今天的新加坡。

葡萄牙人雖然佔領了馬六甲城。壟斷了香料貿易集散地。但是要論戰略位置遠不及淡馬錫緊緊扼住海峽出口。

在淡馬錫扎住跟腳後,四川的移民將向著馬來半島逐步向北推進,直到靠近暹羅的都城曼谷。另外,李憬的海軍將逐步餐食湄公河三角洲,大批移民開發稻田,這裡一年三季稻子大米產量驚人,可以作為李家的糧倉。

中南半島上,目前最大的水稻產區一個是泰國的暹羅平原,一個是柬埔寨的金邊平原和越南西貢湄公河三角洲,一個是靠近廣西的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的河內平原。這些都是硬茬子,李憬的計劃是先佔領沿海據點逐步蠶食。

所以四川的移民非常重要,這個時代安土重遷,如果沒有這場戰亂,只要還能生存,沒人願意去蠻夷煙瘴之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石柱就非常重要,李憬需要石柱、酉陽、鎮雄像三根鐵鏈牢牢的控制住川東出川水路。把戰場侷限在四川和貴州境內。未開有十六年的時間逐步把難民運到李憬在東南亞的各個據點去。

兵貴神速,艦隊連夜啟航,半夜時分,已經到了石柱臨江碼頭。

這裡距離石柱宣慰司駐地縣城大概三十裡,目前已經被叛軍佔據。

張真從忠州逃竄,一個下午加半個晚上,才跑到石柱碼頭,匯合了這裡的守兵,正一邊用熱水泡腳,一邊吃一碗面。忽然一個小頭目驚慌的跑進來差點沒撞到柱子上。

“慌什麼,蠢貨,沒長眼睛”張真憋了一肚子邪火無處發洩,直接把小頭目罵了個狗血淋頭。

“二將軍,大事不好了,那些黑船追來了。”

“什麼,你說什麼”張真已經被黑船嚇破了膽。立即站起來喝問到。

“黑船來了,到了碼頭外邊了”

轟轟,一陣陣炮聲響起。這次不用問了,這種船舷開炮窗的設計,整個大明獨一份。

“二將軍怎麼辦,是打,是撤”小頭目問到。

“打個屁啊,三千人一個照面就沒了,這些看碼頭的廢物頂得住嗎,趕緊撤,去石柱城外和大軍匯合”

張真把麵碗一摔,趕緊穿上鞋子,下令撤退。

李憬和眾人在駕駛室內看到在炮擊下,碼頭房倒屋塌,圍牆被二十四磅炮一炮一個窟窿,然後轟然倒塌。一群叛軍潰逃中被擊中,一陣肢體血肉的風暴紛飛,看的石柱眾人心驚不已。

“徵夷,你把我們送到這裡就算完成任務了,剩下的就交給我們石柱的兒郎吧”秦良玉說道。

“秦姨你們人太少了,太冒險了,我帶陸戰隊一起去吧,”李憬說道。

秦良玉猶豫了一下,沒再客氣。

很快一千五百土兵集結完畢當頭出發。李憬率領一千五百火槍兵,帶著三十門三磅炮。緊隨其後。

石柱是山區,沒有幾塊大塊的平地。三十裡山路,凌晨時就趕到了叛軍大營。

此時叛軍早已嚴陣以待。秦良玉看著前方密密麻麻佈陣的苗兵和彝人軍官,知道不可不下令佈陣。看來張真已經逃回去了。偷襲已不可能。

隨一聲令下,石柱土兵開始列陣。這部分精銳是輕裝,沒有攜帶皮革大炮,手榴彈在遼東已經消耗殆盡,目前除了板甲和十字長槍並沒有其他武器。

石柱軍迅速排成三角形的鋒矢陣,邊緣都是五排士兵組成。鋒矢兩刃推著帶輪子的鋼板弧形盾牌。秦良玉在中間指揮,隨著密集的鼓點,全軍踏著整齊的步伐,向前走去。

張彤看著前方的石柱土兵,銀白色的拋光板甲,光滑如鏡面般反射著晨曦。不論是橫看豎看斜看都是一條線。一千五百人的腳步同時抬起,同時落下,發出整齊的巨響,大地都微微的顫抖起來。

張彤的臉上陰沉的要滴出水來,盯著鋒矢陣中間那杆帥旗。秦良玉的親軍到了,大軍還會遠嗎,是明天還是後天。

“弓箭手,放箭”張彤喊到。看著石柱軍已經進入拋射射程。兩千弓手快速跑到前方,排列著稀疏的陣型,快速開始放箭。

張彤是永寧老將,是少數重視弓弩作戰的將領,在西南的大山裡弓弩因為經常的陰雨弓弦容易受潮而鬆弛,並不適用。而且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遮擋視野,既不能拋射,也無法遠射。叢林裡的戰鬥往往都是突然出現的遭遇戰,雙方近距離肉搏。其實更適合短兵器,尤其是砍山刀之類的。

弓手們平時訓練有素,一支接一支的不停快速拋射。很短的時間就把整個箭壺三十支箭全部射出去,這時他們的膐力耗盡,胳膊都抬不起來了。背起弓回頭就跑。穿過步兵陣逃回後方。

密集的箭雨劈頭蓋臉的落下,石柱土兵不以為意,沒事人一般的繼續前進。遼東建奴的鵰翎箭被這個厲害的多,沒有小於八力的,很多十力弓,虎力弓也不罕見。經常把板甲打的出現小坑。戰後還要用牛皮例外夾著用木錘小心的修補平滑。這些兩擔輕弓小意思。跟撓癢癢差不多。

張真看著洶湧前進的石柱軍,嘆了口氣,西南的苗人瘦小,胳膊短小,腿短。身高和體能限制了膐力,兩擔弓已經是極限了。

“長槍兵陣前進,刀斧手壓陣”張彤下令道。然後回頭對張真悄悄說道:“準備好馬匹,如果頂不住就撤,回重慶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